年初,圈內流傳著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家成立近五年的VC(風險投資)機構,春節回來后除了前臺,人人身上都背上募資KPI考核,可以說全員募資。
“資本募不到錢了才是真正的資本寒冬。”騰業創投合伙人孫敬偉向創頭條(Ctoutiao.com)記者表示。募資難、資本寒冬,成為了2018上半年資本市場的熱門話題之一。
投中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VC/PE完成募集基金規模同比下降70%,募集數量同比下降超過50%,達到近一年來最低值。
在去年年底出臺的“資管新規”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大部分中小規模的VC/PE募資變得難上加難。接下來,創業企業應該怎么應對?要不要加速融資、儲備糧草過冬?對此,創頭條(ctoutiao.com)記者采訪了近10位一線投資人,并將采訪實錄整理如下:
(排名不分先后,內容略有刪減)
吳世春(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融資要根據自己的節奏
我覺得不存在資本寒冬的說法。對于好的企業來說什么時候都不是資本寒冬,對于不好的企業什么時候都是寒冬;對于好的GP(一般合伙人)什么時候募資都不會難,對于投資業績不好的投資機構募資會越來越困難。
企業融資要根據自己的節奏,不要拔苗助長。業務發展和融資應該配套,融資應該是為了促進業務發展。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融資上也并不是好事,很多創業者把融資成功當作創業成功,這是錯誤的。
樂德芳(大唐元一管理合伙人):建議上半年完成融資
資管新規、銀行的錢、監管層對資金流向的管理很多都在收緊。今年資本寒冬會有幾個特點:1、銀行資金難出來;2、政府資金受銀行影響也難出來;3、市場化母基金收緊,GP手里沒錢,投資時手會更緊。估值高泡沫這時候會被打回原形。建議GP上半年完成募資,對創業企業也是一個道理。
許莉(華蓋資本合伙人):不要刻意加快融資節奏
沒有要求所投企業加快融資節奏,更多還是要健康成長。
羅闐(博將資本創始合伙人):應隨時儲備糧草,不要刻意提前融資
新規影響肯定是有,資本寒冬只是相對的。市場流傳90%以上的機構可能拿不到錢,這個很現實,看你成績有沒有做到那個位置上,另外看有沒有提前考慮這種情況公司怎么應對。
我們沒有刻意幫被投企業在下半年之前融資,我們大部分被投企業儲糧至少可以活兩年。假如我的產業前兩年特別好,但是今年下半年可能陷入資本寒冬,這時就要儲備糧食,通過上半年的努力,積累一定資源去度過下半年的寒冬,不管存不存在都要有這個準備。
我跟創業者講,不管好還是不好,一定要做兩手準備。現實主義干糧有幾種方式獲得:一是自身獲得,二是通過融資獲得。另外如果下半年寒冬,理想不能放,沒有理想企業就會陷入平庸,沒有價值,兩者一定要權衡好平衡好。如果有信心在任何時候拿到錢,就只要選擇現在要利潤還是犧牲利潤,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那現在就要賺錢。
李麗金(原鏈資本創始人):隨時都能活著是最大前提
一個團隊創業就要考慮如何活著,哪怕寒冬也能活著,這是最大的前提。如果資本寒冬就不堪一擊,說明不是好的項目。
陳雪濤(十方麟璽創投合伙人):不會資本寒冬
不會資本寒冬,投資并不是錢越多越好,而是根據自身能力能否滿足LP(有限合伙人)需求和投資回報,及產業風口。
以下3位投資人觀點由創頭條記者梳理于他們公開場合下的分享。
盛希泰(洪泰基金創始人):不要糾結于估值,能拿多少拿多少
下半年融資會越來越難,如果需要錢,不要糾結于估值,能拿多少拿多少,有糧草打仗很重要。
倪正東(清科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融資最好在上半年
我覺得今年的前景,上半年很好,到下半年資金就會緊張,所以我就跟創業者說,你們要融資最好是在上半年,等到資金寒冬的時候,或者說資金緊張的時候再融資那就比較困難了。
因為銀行的資管,現在不能進行股權投資了。今天這個市場上,2017年中國有1.7萬億的新資金來到股權投資市場,這中間很多來自于銀行系統,2018年很多的錢都要被停掉。銀行的錢一旦停掉,那政府的錢也會受到影響,政府的錢受到影響,那很多資金的募集就受到影響。
陸海(三行資本管理合伙人):在現金充裕的狀態下去融資
在企業最好的狀態下去融資,在現金充裕的狀態下去融資。理性融資,不要為了融資而融資。千萬不要為了賬面上估值的增高而融資。
面對可能來臨的資本寒冬,創業企業是否應該加快融資節奏?對此投資人各有說法,創頭條(Ctoutiao.com)記者通過梳理發現,不主張加快融資節奏的一方,主要是從創企融資應該在合適的時間節點出發來考慮,因此他們主張:
?創業企業融資要根據自己的節奏,融資應該是為了促進業務發展。
?不管資本環境好還是不好,創業企業一定要做兩手準備。如果有信心在任何時候拿到融資,可以選擇現階段要利潤還是不要利潤,如果沒有這個能力,當下就必須有自我造血功能。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