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消息稱,小米汽車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該局備案了召回計劃。

自即日起,小米將召回共計116887輛SU7標準版電動汽車。
去年3月份,小米汽車首款產品SU7于正式上市,隨后去年4月3日開啟首批交付,目前累計交付量已超30萬輛。
此次小米汽車召回的SU7數量相當于交付量的約30%。
本次召回涉及兩款具體車型,編號S2025M0149I針對XMA7000MBEVR2車型,共計98462輛;編號S2025M0150I則針對BJ7000MBEVR2車型,共計18425輛。
這些車輛均生產于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間。
本次召回的原因是,這些車輛在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開啟的某些情況下,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預警或處置可能不足。
若駕駛員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增加碰撞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據小米汽車官方微博回應稱,公司將通過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為召回范圍內的標準版小米SU7車輛免費升級軟件。

本次OTA軟件升級召回,意在進一步提升輔助駕駛功能的可靠性,包括優化輔助駕駛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動態車速功能等,使得高速領航輔助功能通行更連貫。
小米汽車表示,“雖然本次升級不需要物理更換任何零件,但我們仍按照召回的程序進行管理和備案。”
需要知道的是,隨著OTA技術的普及,監管機構也越來越重視這類軟件更新。
只要更新是為了解決涉及安全性的缺陷問題,即使是通過OTA方式完成,也需要正式備案并稱為“召回”。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小米汽車首次因軟件策略問題啟動召回。
今年1月份,小米汽車就曾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4年11月26日生產的部分SU7標準版電動汽車,共計30931輛。
召回原因為“軟件策略問題可能導致授時同步異常,影響智能泊車輔助功能對靜態障礙物的探測”。
同樣是通過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為車輛免費升級軟件以消除隱患。
不止小米,新能源車召回似乎已成行業常態。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實施召回48次,涉及車輛152.9萬輛,盡管在涉及車輛數量上少于傳統燃油車,但召回次數已接近傳統燃油車。
如:斯巴魯將在9月20日起,召回2022年10月25日至2023年4月26日期間生產的進口SOLTERRA(嵐鯤)系列汽車,共計48輛。
召回的官方原因是,由于空調控制單元軟件問題,在檢測到特定故障碼時,會進入失效保護模式,并禁止水加熱器工作,導致除霧除霜性能下降,影響駕駛員視線,存在安全隱患。

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也將召回37522輛汽車。
其中原因分別為:空調控制單元軟件問題和由于設計問題,電加熱式水加熱器中的加熱元件耐久性不足。

小鵬汽車也在9月15日起,召回2024年8月20日至2025年4月2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小鵬P7+汽車,共計47490輛。
召回的官方原因是,由于轉向助力電機傳感器線束接觸不良,可能導致轉向機傳感器信號波動,轉向故障警告燈點亮,轉向助力失效,存在安全隱患。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常見的召回原因不同,后者大都因機械故障或零部件缺陷等。
傳統燃油車時代,質量管控說到底離不開組裝、品控。
而新能源車企,尤其是新勢力品牌,因車輛高度智能化、電子化,其召回的原因更多的集中在智能駕駛算法缺陷、硬件制造工藝、電子電氣架構等。
隨著監管加強和技術成熟,未來新能源汽車召回機制也將更加規范化、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