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孵化載體特色化?
“本質是差異化。”
“還是在于你增值服務到底在什么點上。”
“沒有別人能跟你競爭的那種小眾的服務才是孵化器所需要的。”
“第一個是產業細分領域特色,第二個是服務特色。”
“根據不同園區的資源稟賦來適應并滿足客戶的需求。”
問題并無唯一答案。
而在近日,歷時數月的第二屆“尋找100家特色空間”活動落下帷幕,最終100家各具特色的空間從1119家報名單位中脫穎而出。
評選活動在“大中小企業融通、科技成果轉化、綜合創業服務、投融資服務、專業人群孵化、國際化雙創、產業孵化、主題式雙創、鏈條式孵化、共享型孵化”等十大特色維度中比拼,這十大特色,基本概括了當下孵化載體的模式及其所服務的主體類型。
一線從業者究竟如何理解載體的特色化、專業化?具體又有何實踐?創頭條記者采訪了十多位相關從業者,并將采訪實錄整理如下:
(排名不分先后,內容略有刪減)

這個專業化特色化,實際上有兩種理解,一種就是現在有一些做一些空間,這空間可能是專業化的空間。比方只做人工智能,只做文化藝術,或者是做文化傳媒,我們并沒有刻意這么去做。我們有些場地是這么做的,我們是希望它自然形成,沒有過度地去干預和雕刻這件事。
另外我也談到一個專業化的問題,所謂專業化指的更多的是服務專業化,并不是要求這里邊人就一個專業,這是兩個區別。
服務專業化指的是對我們自身的要求,就我們怎么樣組織一個更有效率的平臺,讓服務能夠更好地服務到這些個人,要給這些企業可能要做更多專業的開發,應用程序的開發,應用程序的平臺集合,變成了一家很專業的做服務的運營商。
我更在意的是這個專業,可能多過我們說把一些專業集中在一起的專業,就是你做一家專業的運營商,我更多是想這么做。

我覺得專業化對我們來講是更重要的,因為在辦公這個領域的話,我們不光是做辦公空間或者服務這些東西,我們很重要的是傳遞一個面向未來的辦公理念。
什么叫專業?我理解就是你偶爾做一次是一種,做100次就是熟練工了,等你做了1萬次,你就是專業,做10萬次你就成了大師了。其實就是這么一個差別。
我覺得我們在不斷服務更多企業的過程里面,變成通過和企業的互動,通過我們實際的企業的反饋,然后把它做成更滿意的產品,然后我們在這個過程變得更專業。
然后特色的話,我覺得可能更適合一些精品型的小型的空間。我們也會在我們的一些空間變得更有特色。但是大的方向上我們是做專業,特色的話,我們逐漸會在一些領域做的更深入。
像醫療這個行業,從前到后我們會把它整合得更垂直,我們會做得更深,所以這個會成為我們的特色之一,但是我們可能還會有很多別的特色加入進來。

專業化一定是因為每一個產業、每個行業有不同的階段,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推動創新落地。有的時候需要一些很快速的專業落地方式,有些可能需要跨行業的一些交流。
我理解的特色,可能是中心城市和二線城市之間的特色不同。你會發現像北京上海現在越來越提到科學城,科學城的建設是希望能夠觸發最基礎的一些科技研究,然后能夠帶來最基礎的項目。這些項目的原創可能是來自于北京上海深圳或者是在大學科研機構非常發達和有深度基礎建設的地方。
科技成果從科學開始轉換成一個科技的項目,需要有非常不同的方式去做。它的機制創新、模式創新,需要很多市場手段去幫助他。這個項目和不是以原創的科技帶來的創新,所要支持的內容、資源和要素是不同的。
所以原創的科學城和科學創新引領的這些城市中,需要非常多專業的政策和資源去幫助它孵化起來,然后在一些成熟的、在規模上不斷擴大、在產業產能上不斷擴大、在應用場景不斷擴大的地方,所需要的是不同的一種科學創新機制。

這個專業化是這樣,要根據它產業技術的情況、它自身的環境條件去做。我們在這方面肯定會提高專業集聚度,像在空間方面要有所調整,在資源聚集的情況下再有意識地去引導。
我們的特色,還是高端化。我們在孵化器里面要做高端,聚集高層次的、原始創新的、技術含量更高的創業項目。同時除了創業者、創業項目高端之外,我們提供服務,也要比別人做得更專業,更有深度,做得更完善更好,服務也是最優的。
當然到最后的產出結果就是優秀的創業企業、優秀的創業人才。這個方面我們的產出應該說比別人要層次高點,我們要做高端的孵化器,也是高端留學生創業。

我覺得特色化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說法,應該說你這個孵化器有沒有什么特點。真正的特色我覺得還是在于你增值服務到底在什么點上,這個是我比較看重的。其實你要想都做全了非常難,但我覺得要抓住你自己作為孵化器的一個亮點。
企業后續發展需要人,需要學生、需要老師、技術的支持。像我們北航孵化器,如果進入我孵化器的企業是我們注重的這幾個專業領域方向,依靠跟學校的關系,就能把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導入進來,這就是我的特色。
但是這種特色,作為一個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可能不夠,你還需要專業領域的投資、專業領域的導師。最近我們也在做,比如跟北控集團的合作,跟上市公司歌爾股份的合作,我們要為企業拓寬它的下游,解決它的一部分市場問題。我覺得所謂的特色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你自己孵化器的特點自己去考慮。

其實就是因為太多的機構都進來了,每一個人每一個機構的特點,它就玩出了不同模式。但說穿了真正的模式,目前來看,大部分都還是拿到了一個免費的或者便宜的物業,然后通過一些服務,最終幫助企業,跟他一起成長,拿到相應的現金流或者是股權等等方式。
目前專業化的能力是我覺得比較讓人憂慮的部分。孵化一個就是服務能掙到錢,就是標準化的服務。為什么現在孵化的人都覺得活得很累很不專業,就是因為你的服務完全是個性化,針對不同的企業要提供不同的服務,你要多少人力、物力、資源。 其實要專業化,要特色化,首先還是得標準,只有標準化,才能被復制、擴張,否則都很難。

我有一句話叫做“大眾創業,小眾孵化。”我覺得這個是確定的。大眾創業不用說了,誰都可以來創業,只要你想你就可以來,這沒問題的。但是孵化器就不能只提供那些普適性的、大眾性的服務了。你一定至少有一項是自己獨特的服務,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
所以孵化器的孵化一定是小眾的,只有他能提供,一定的領域內,一定的空間內,沒有別人能跟你競爭的那種小眾的服務才是孵化器所需要的。換句話說,它就是特色和專業。
當然通常說專業化,又是跟產業孵化相關的事,就是說孵化器它的業務集中在某一個產業領域或者技術門類。關于專業化和產業孵化,我的看法就是未來有兩大類孵化器還會存在,就是綜合類的孵化器和專業類的孵化器。
綜合類的孵化器,就是不管什么樣的企業,不管哪個領域的企業都會進到我的孵化器里面來,但是孵化器也要提供一些專業的服務。另外一類更有市場前途,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體系比較完善的發達地區、發達城市,孵化器一定要走專業的路子。

特色化我覺得從兩點講,第一個是產業細分領域特色。我們需要做透產業專項服務,所以特色化的一個方向,就是跟產業的深度與特色相結合。
第二個是服務特色。我其實一直比較反對大家用“假大空”的形式講服務體系,針對這種情況,第一,絕大多數服務,特別是細分的,該社會化提供就社會化提供。第二,每個孵化器結合孵化器的創辦主體和團隊的核心能力,適當培育一些核心服務能力。
每個孵化器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一招鮮,但是這一招鮮到底是啥?要結合不同人的背景、不同區域的特色產業需求。
還有專業化,其實它本質跟特色化是一樣的,你能做出特色,就一定在某個領域做得很專業。我覺得專業化在這個行業里頭還是要提高。
專業的人才貴,但目前因為孵化器行業是一個帶有半公益性質的行業,它的收益又不足以去支撐這種專業化高素質的人才。
我建議孵化器也要納入到政府的公共服務預算里頭。孵化器的補貼,至少應該是一個差額的,不用全補,但至少要補貼一部分。

行業洗牌給我們的一個啟示就是——特色化、專業化是雙創行業的生存發展之道,也是雙創升級的必由之路,所謂特色化和專業化,核心還是服務,通過專業的服務,真正賦能和幫助企業的成長,以此在市場上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這里有一個“升維”的概念,維度是物理學上關于時間和空間的一個概念,我這里的“升維”概念是從廣度、深度、速度上一種向上的變化,“升維”就是升級,不要在同一個level和別人競爭。
?“升維”不是零和博弈,沒有競爭對手,只有合作伙伴。“蜂巢創新型孵化體系”就是“升維”的角度去思考和構建的。
這幾年我從關于雙創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觀察中也發現,升級的關鍵在于承載創新創業的孵化器、眾創空間等載體,如何在產業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這里邊,載體必須擁有人才、資源、資金等要素調動的能力,擁有專業服務的團隊。創新創業創造三位一體,核心是抓住創新的要素,去真正有效幫助創業者。

三一創建了特色鮮明、創客聚集、資源開放、機制靈活的智能制造專業化眾創空間,對外開放了集團研發辦公空間和試驗檢驗資源,探索集團研發需求眾包的創新模式。依托集團資源優勢,三一眾創為創業企業提供具有產業特色的“三個對接”和“三個優先”服務。

我覺得差異化跟垂直化這個是需要的。大家都千篇一律的時候,你的差異點在哪?這個差異也不能說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說你對于這個行業的深度思考和判斷是什么,這個東西是需要去思考的。
我覺得未來雙創一定是走入專業化、精準化,就是服務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服務。每個人都可以找幾個大咖,就是一個加速器,今天我可以請,創業黑馬也可以請,誰都可以請。
最后拼的一定是你自身的產品、你的系統、你的專業性及結果。你這邊的人真正跑出來的、融到資的,更多的學員推薦你,這種會更有意義。還有服務也是精準化的服務,到底他需要解決的是融資問題,還是產品問題,還是合伙人問題,我覺得這些是更加精準化的。

我理解特色化和專業化是盡快形成自己的獨門秘籍。孵化是個大藍海,囊括了咨詢、服務、技術、人才、投資等長鏈條里的很多價值,每個孵化器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能力、資源深鉆出來不同的礦藏產出。
但無論是什么特色和專業,都必須高度聚焦,正如我們不斷激發創業項目深度思考一樣,只有在某個行業、某個技術、某個能力、某個價值鏈上鉆深下去,才可能實現真正獨家的機會。

對于我們來說,專業化是服務的基本功,沒有專業化就談不上特色化、品牌化。當然我們講的專業化不是說聚焦特定行業的專業孵化器,而是說作為一個服務本身,要“肯德基化”。莘澤強調的專業化,可以概括地稱之為“柔性的標準化”。
標準化是日常服務營運的基礎,沒有標準化,就不可能連鎖化、不可能實現跨基地服務的常態化。但是一味機械地標準化,就會不能適應變化的市場需求,因此定期審視標準流程并優化是推行標準化的一個必要補充。
特色化當然是顯而易見的,不同區域,不同的天時地利人和,不同的產業背景,需要孵化器的定位、服務有所不同。
特色化的本質并不在于追求錯位競爭,追求差異,追求不同,而在于真正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根據不同園區的資源稟賦來適應并滿足客戶的需求。因而,特色化并不是事先規劃成特色的,而是客戶的需求把我們引導向了特色化。

特色化、專業化的本質是差異化,這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規律,因為市場上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比較多,而且在同一區域,地段相鄰,產業接近,服務雷同,很容易同質化。
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找出差異點,形成新奇和稀缺,慢慢趨向細分。發展特色化和專業化的前提是市場,是真實的創業者需求。誰能真正幫助創業者,誰就有生存的空間;誰能體系化批量幫助創業者,就形成了特色和專業。
在這點上,拷問孵化器的是挖掘創業者真實需求的能力、對創業者行業深度理解的能力、連接和整合各類資源的能力及與創業者如何共享收益的能力。發展特色化和專業化的結果,最終可以極大地促進產業孵化,這也是孵化器經營意義之一。

我們一直在做特色化和專業化,不然生存不下去。專業化我感受最深的是團隊問題。我們幫不同的產業園區去定位它的產業以及引入新資源,團隊必須對產業有認知。
所以我團隊的人沒有孵化器背景的,要么是大企業出來的,要么是有產業背景,原來學的是有專業性的,他們都有一個專業方向。我也不招做行政、學管理的。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