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當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媒體上說,騰訊并沒有扶持拼多多,自己也被封過很多次的時候。我想所有騰訊生態上的創業者都會想起這首歌詞。拼多多當然會有被封的記錄,騰訊自己的旗下項目都有被封的記錄,否則,騰訊的任何規矩都站不住腳了。但是,沒有任何人能用拼多多的方式在騰訊生態里生存下來,這說明了什么呢?
說騰訊有封過拼多多,這沒問題。但說拼多多沒有任何依靠騰訊,這顯然沒辦法讓五環以內的人信服——想要信服也很簡單,同樣的誘導分享,同樣的各個群里丟鏈接,如果所有內容都不變,其他的創業者也能做這件事,就夠了。
在采訪中,黃崢否定的另外一件事,是對流量的依賴。不僅否定,黃崢甚至說,流量邏輯是上個時代的邏輯,而拼多多的出現正是因為它不用原來的舊思維。
真的是這樣嗎?
創頭條(ctoutiao.com)撰稿人趙博思可以把這個問題調整為:如果沒有流量,拼多多將會怎樣?
黃崢說,“流量邏輯在今天是無法成功的。”例子就是騰訊有最大流量做電商不成功。但是這句話只能證明,一些流量大的企業不會或者做不好電商,不能證明電商不需要流量。實際上,如果離開了微信的流量,離開了人們不斷轉發各個群收割來的流量,拼多多還能短期內聚集到3億注冊用戶嗎?
拼多多花了數以億計的廣告費,這些應該不僅是品牌吧——那個洗腦的口水歌,恐怕無法幫助拼多多建立品牌(除非這就是品牌)——那么就是進一步的導流。如果沒有了微信,也沒有了這些廣告的投放,拼多多自己在App里,真的能夠玩起來所謂的“拼”模式嗎?
黃崢說,拼多多是人的邏輯,通過拼團了解人,通過人推薦物,后期會過渡到機器推薦物。但是黃崢又說,拼多多是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有了規模之后再反向定制,從而極大降低成本。
如果沒有了微信導流,沒有了海量廣告投放導流,是否還會有海量流量?黃崢一方面否定流量,一方面又說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這個邏輯怎么理解呢?
竊以為,這就是有恃無恐。因為有騰訊的流量,因為有錢去買流量,所以流量成為了自己既有的事實。這就好比馬云說自己賺500塊的時候最快樂一樣。因為有,所以去否定它,把價值放到其他地方,增加自己的護城河。小米也用過這個模式,用粉絲經濟、參與感來包裝“性價比”,從而制造一種“高級感”。
否則的話,拼多多的員工就不會認為拼多多是流量至上了。而且,如果拼多多的管理層不是流量思維,很難想象這家公司的員工居然違背老板的意志,去工作;或者在執行老板意志的同時,還堅持用另一套績效進行自我考核。創頭條的用戶,你們覺得是哪一種情況呢?
當《財經》雜志問黃崢,現在花錢買流量嗎?黃崢說,相對于頭條肯定是小太多太多了。因為沒有采訪到頭條的人,這個很難評估。但是,在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獲客成本已達49元。相信這時流量會成為大事吧。
流量不僅僅是思維,而且是一個企業的命脈。當拼多多強調3億人都在用的時候,這難道不是流量嗎?如果沒有了用戶的高增長,拼多多的估值還能持續下去嗎?
尤其是,現在拼多多準備上市,投資人還是要為未來的持續收益來投資。收益需要商業模式,對于拼多多而言就需要有更多用戶更多交易更多GMV,沒有流量,顯然投資人也是不會高興的吧。說到個性化匹配,這個詞趙博思早在幾年前就提出來了。但實現這個的前提就是先有流量。除非流量自己源源不斷,否則,拼多多該怎么繼續玩呢?
更多戳這里→[十問拼多多:3歲上市,邏輯能否自洽?]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趙博思,郵箱:tougao@ctoutiao.com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3-09-12 創頭條發布了融通創新 領航未來 長虹集團雙創示范基地融通創新共發展 活動的活動
2023-03-24 創頭條發布了 《2023阿里云峰會 · 北京》的紅包活動
2023-03-23 創頭條發布了2023阿里云峰會 · 北京的活動
2022-11-09 創頭條發布了新場景 新生態——長三角(金華)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的活動
2022-10-26 創頭條發布了“數字經濟 創新業態”創新創業沙龍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