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是經濟之聲春節期間推出的一組特寫訪談報道。2015年是互聯網全民創業和資本狂歡的一年,也是跌宕起伏的一年,資本大并購不斷,創業潮幾度沉浮。這一年的創業和資本市場經歷了“倒V”字型的反轉。
節目試圖搜羅和還原一組創業的“眾生相”:既有最平凡年輕“嫩創”群體,也有成名已久的互聯網大佬 “再踏征途”;既有不同創業領域,也有為創業提供“土壤“的資本;既有國內的案例,也有“海外”的故事。
一輪跌宕,洗盡鉛華:有失、有得、有喜、有憂。2015的創業潮留下了哪些甘苦冷暖?2016的創業潮留下了哪些經驗和財富?讓我們一起站在他們的視角去感知,聽那些真實而質感的聲音,體會創業的艱辛和魅力。


90年的魏冰清出身名校,還在人大念書時就是小有名氣的“offer女神”,但手拿一堆offer的她身在曹營心在漢,想的是要跟創業談場戀愛。
于是,在紅杉資本工作一年之后,她投身創業圈,一對一求職培訓網站愛思益應運而生。當時正是創業浪潮方興未艾之際,初入創業大軍的魏冰清如魚得水。
然而,剛剛發動的創業引擎突然就被按下暫停鍵。因為創始團隊之間的糾紛,魏冰清第一段創業之路草草收場,對于這一段經歷,魏冰清不愿多談。
暫停之后是重啟。魏冰清在2015年另起爐灶,創辦了同類型的面包求職。一切又是從零開始,再加上下半年資本普遍收縮,魏冰清跟創業寒潮不期而遇。
跟大多數公司不一樣的是,頭頂公司創始人兼CEO帽子的魏冰清,她手下的這些總監,大部分都比她要年長幾歲。
創業團隊組建好了,來自外界的壓力卻并沒有因此而減小。面包求職還必須面對包括愛思益在內的眾多競爭者。在競爭中,作為90后創業者,魏冰清的年輕和熱情竟然成了她的獨特優勢。

雖然輕描淡寫地說著自己靈活抗壓,但其實魏冰清早已為創業付出過代價。創業初期,已經訂婚的男友就因為聚少離多與她分手。

如今,面包求職如今已經拿到洪泰基金的風險投資。但有兩個問題卻一直縈繞在魏冰清腦海當中,她每天都要把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記在一個小筆記本上。
就在魏冰清為面包求職全國奔走之際,遠在海南的吳凡開著他的奔馳跑車進了北京城。跟90年的魏冰清相比,92年的吳凡有著更為豐富的創業經歷。
從大二開始,吳凡就跟大學同學干起了在線旅行社,一年幾千萬的收入讓吳凡在20歲就實現了財務上的自由。但吳凡很快也看到了其中的問題。
吳凡來到北京的目的,就是要趕在海南的創業項目死掉之前,開辟新的戰場。對此,吳凡信心十足。
不過,創業給這位天生的創業者送去了跑車和豪宅,也帶來過失落和凄慘。
即使經歷過這樣的凄慘場景,南方人吳凡這次還是遠離了家鄉。不久之后,UU客上線,這是吳凡寄予厚望的一款C2C旅游應用。三個月之內,他們的用戶飆升到了6萬多,日均活躍用戶三千多。

手握這樣的數據,吳凡跟風險投資人談話時,底氣和信心都空前爆棚。不過,雖然UU客現在已經拿到投資,但當初找投資的過程并不如想象中順利。跟魏冰清的感受截然相反,吳凡說,90后的標簽帶給他更多的是負面作用。

魏冰清和吳凡還在為了自己的創業夢堅守,但在過去一年我們接觸的大量年輕創業者中,有人手中的那杯創業咖啡早已涼透。
澳大利亞海歸jordan這一年就經歷了創業帶來的大起大落。年初從知名德國車企辭職后,他毅然投身餐飲O2O創業項目“佐燉”。
后來劇情的發展并不在jordan的意料之中,不到半年時間,佐燉還沒來得及進入更多人的視野,就消失不見了。jordan總結發現,自己其實并不適合創業。
jordan因為沒熬住而退出了創業的舞臺,北大高材生王嘉俊的創業咖啡則是因為方向不對而灑了一地。去年7月,王嘉俊瞄準了那些要搞團隊建設的公司。當時面對我們的采訪,王嘉俊信心十足。
半年之后,等到我們再去回訪時,王嘉俊的創業團隊早已散伙。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創業這杯咖啡,只有喝過了才知道是苦是甜。投身創業元年的洶涌浪潮,經受洗禮之后,90后王嘉俊現在對創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