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是經濟之聲春節期間推出的一組特寫訪談報道。2015年是互聯網全民創業和資本狂歡的一年,也是跌宕起伏的一年,資本大并購不斷,創業潮幾度沉浮。這一年的創業和資本市場經歷了“倒V”字型的反轉。
節目試圖搜羅和還原一組創業的“眾生相”:既有最平凡年輕“嫩創”群體,也有成名已久的互聯網大佬 “再踏征途”;既有不同創業領域,也有為創業提供“土壤“的資本;既有國內的案例,也有“海外”的故事。
一輪跌宕,洗盡鉛華:有失、有得、有喜、有憂。2015的創業潮留下了哪些甘苦冷暖?2016的創業潮留下了哪些經驗和財富?讓我們一起站在他們的視角去感知,聽那些真實而質感的聲音,體會創業的艱辛和魅力。
2015年12月17日,在烏鎮全球互聯網大會上。獵豹CEO傅盛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做了這樣的演講:
這番頗有“自負”的論調,并不是沒有底氣。


獵豹移動于2014年5月登陸紐交所,旗下的獵豹安全大師、clean master清理大師、金山電池醫生等手機工具,在全球范圍內擁有海量用戶;
獵豹發布的三季報中,季度總收入突破10億元,海外收入增長891.6%,安裝量達19.42億,移動月活用戶數5.67億。
去年6月, 獵豹移動發布中國首個面向全球移動廣告平臺,建立“工具和安全產品矩陣+全球移動廣告”的新模式。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中罕見的“出海”成功案例。
然而,這家年輕公司的海外“逆襲“之路卻并非一帆風順。
傅盛的上一個職業高峰,是帶領團隊打造了“免費殺毒”的360安全衛士。然而,在一場被外界解讀為“功高震主”的風波中,他負氣出走。在經緯投資短暫任職后,自立門戶創辦可牛影像。
2010年,可牛影像與金山安全合并成立新公司“金山網絡”,這就是獵豹公司的前身。彼時,奇虎360風頭正勁,在安全領域力戰金山、百度、騰訊多家強敵。幾番難斗,傅盛明白:率先占據高點的360已利于不敗之地。相比騰訊百度等巨頭,金山網絡的角色只是“變量”和棋子。
這次出海,甚至被一些聲音解釋為“出逃”。雖然從沒見識過“西海岸”的風浪,但當時傅盛對大勢的判斷是:
移動互聯網時代,海外市場壁壘更低;“工具”的用戶需求很大;戰略層面,BAT等巨頭的出海之所以不順利,因為受到了國內市場的羈絆。要出海,就要有“斷舍離”的魄力:
初入硅谷,面對的是“技術含量更高、創造力更強”團隊。傅盛認為,要擅長的“免費軟件”模式,切入工具市場捕獲用戶,這雖然是“苦活”和“窄門”,卻也是一片藍海。
傅盛的第一步棋是找“用戶需求和人才”。

市場門檻寬了,意味著競爭更激烈。第二步棋要解決“本地化”,讀懂不同區域用戶的需求,為此傅盛用了最簡單直接的“笨”辦法:
有了用戶基礎和產品布局。“全球化”需要“體量和速度”的平衡,傅盛的做法是“輕裝快跑”。
就這樣,在“免費戰略”下,通過產品、人才布局,加上投資、合作和巨大的市場投入。獵豹逐漸在歐美、亞洲等全球范圍內站住腳跟,并設立辦公室,部分地區市場占有率超過50%。
這成了中國互聯網企業中罕見的“墻內無聲墻外開花”的案例。
坐擁幾億用戶,獵豹具備了“高點俯沖”的勢能。傅盛發現:海量用戶的流量,結合移動廣告平臺“變現”是最有效的方式。

只不過,這次他依然通過投資和合作,融入世界前沿的移動廣告體系,和國內通行的游戲分發、電商聯盟等粗獷的“變現”方式不同,海外移動廣告對體系設計,大數據搜集處理、精準營銷、流量再分配有著更高的技術要求。
2014年5月,“獵豹移動”登陸紐交所。上市后,獵豹歷經波折,一度連續遭遇市場的低估和做空。
2015年,連續四季超預期的財報表現,每次都換來市場當日的一輪下跌,和外界不溫不火的評價和質疑。
傅盛一度在很多場合念叨過“委屈”:同樣是中概股公司,為何別人靠風吹草動都能拉高股價,獵豹卻屢次拿著成績單被質疑?為何同樣的體量,別人的業績不斷虧損,股價卻是獵豹的兩倍?
最終,他想通了。因為很多中概股公司,在美國有了更成功的模板;而獵豹的模式,是“摸著石頭過來”的路。
?2015年,獵豹突進。傅盛破天荒地在國際游輪上召開公司年會。他說“不要抱怨、不要攀比、不要恐懼”。

談到中企“出海”,傅盛說“獵豹只是最幸運的一個”,有很多更優秀的企業具備這樣的能力,但他認為“企業有使命和邊界,不要用別人的規則束縛自己”。這是他的故事,這是他心中的“斷舍離”。
節目播出時間
2月15日:《楊浩涌的“后趕集時代”:開著飛機換引擎》(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