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我又被賣了。”
18億美元,43%股權,汽車之家再次易主,從平安集團轉向了海爾。
8月27日,海爾集團旗下卡泰馳控股宣布,完成戰略入股汽車之家的交易交割及董事會改組,成為汽車之家控股股東。
這是自2016年中國平安從創始人李想手中收購汽車之家后,該平臺的又一次所有權更迭。
平安產險將繼續作為汽車之家的主要股東之一,通過云辰資本間接持有在汽車之家約5.1%的股份,并保留一個董事會席位。
隨著股權變更,汽車之家董事會也完成改組,海爾系多人進入董事會,原首席執行官楊嵩辭任,改由海爾集團董事局董事及海爾集團卡泰馳汽車產業板塊負責人劉斥出任新CEO。
自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2005年創辦汽車之家以來,汽車之家已經歷了3次“改嫁”。
在2008 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資金緊張,汽車之家引入澳洲電訊投資,其收購了汽車之家55%的股份,后增持至超75%,成為控股股東。
5年之后,李想將公司帶到納斯達克上市,高光時刻,讓李想收獲1.52億美元的身價。
2015年6月,李想離開了汽車之家,卸任總裁一職,創辦車和家,投身新能源汽車創業。
李想離開后,汽車之家CEO秦致牽頭的公司管理層,以及博裕、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準備以31.50美元每ADS的價格進行私有化。
不料最大股東澳洲電信并未接受這一私有化方案,而是在2016年6月將其所持的47.45%汽車之家股份出售給中國平安旗下的云辰資本,使其成為最大股東。
次年2 月,澳洲電訊把剩余股份也賣給云辰資本,徹底退出,中國平安進而實現絕對控股。
中國平安入主后,汽車之家的戰略方向和經營模式發生了明顯變化。
中國平安派駐的新管理層砍掉了汽車電商和二手車業務,重組銷售團隊,為汽車之家規劃了“車媒體、車電商、車金融、車生活”的“4+1”生態圈戰略,嘗試將其從傳統的垂直媒體平臺轉型為基于數據技術的汽車公司。
平安治下的汽車之家,也有過高光時刻。
如2016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72.10%至59.6億元;
2017年凈利潤同比大增63.01%至20億元。
2018年6月19日,汽車之家股價最高為119.18美元,公司市值達139.82億美金,平安集團持股對應市值約66億美元,意味著其兩年時間股權投資收益達50億美元,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另一方面,許多用戶發現汽車之家內容質量明顯下滑,曾經中立的內容變成了“水稿”,平臺不再是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一度被稱為“車托之家”。
論壇功能也充斥著水軍和刪帖現象。有網友表示,“跟你一起在汽車之家論壇吹水的不一定是車友,也有可能是4S店市場部水軍。”
比如,2018年,本田機油門事件發生時,各方媒體都給以了大力度的關注。但當時汽車之家的論壇里卻是一片祥和之氣,甚至有網友表示,只能唱贊歌,不能發表和汽車之家合作車企的不利言論,不然就封號。
這與李想時代制定的“永遠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則背道而馳。
而且在2019年汽車行業進入寒冬之際,汽車之家堅持會員費漲價,引發經銷商大規模集體抗議,中升、運通數個大經銷商集團聯合抵制。
2021年,汽車之家股價暴跌,后在20美元至35美元之間波動,相比歷史最高的126美元大幅下滑。
與此同時,陸續有中國平安正在為汽車之家尋找下家的消息傳出。
如今三年多時間過去了,汽車之家終于找到了新的“歸宿”。
在海爾之前,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也有計劃收購汽車之家,但最終被海爾“截胡”。
今年2月,汽車之家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后,前汽車之家CEO楊嵩發布全員信稱,不會因本次交易而裁員,不會影響員工的崗位穩定及薪酬福利,公司業務正常運行。
此外,楊嵩在信中還提到,在本次交易完成后,汽車之家將與海爾、平安共同攜手,實現從汽車垂媒向汽車生態平臺的戰略轉型。
在一個月后的海爾集團AWE媒體溝通會上,海爾集團首席品牌官王梅艷表示,海爾集團不造車,收購汽車之家,更多做的是汽車后市場服務。
海爾官方也表示,將全面支持汽車之家,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共同打造“內容+交易+服務”三位一體、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出行平臺新范式,全面提升用戶在看車、買車、用車、換車各環節的體驗,實現從內容觸達、交易轉化到服務閉環的無縫連接。
據2025年2月20日,汽車之家公布的2024年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營收為70.40億元,同比下滑2.01%;凈利潤為16.20億,同比下滑13.85%。
相較于2020年巔峰時期的營收86.60億元、凈利潤34.08億元,汽車之家的業績已大為縮水。
而且,當今汽車內容平臺領域已今非昔比。易車背靠騰訊,懂車帝依托字節跳動,兩大巨頭各據一方。
汽車之家這位“昔日王者”在海爾旗下能否重獲新生,還是繼續漂泊等待下一個買主,仍然需要觀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