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在鄭州被帶走調查,消息迅速引爆輿論。
這位被戲稱為“佛門CEO”的僧人,究竟如何從一個破落古剎的住持,變身掌控千億資產的“商業巨擘”?他的商業版圖背后,又隱藏著哪些爭議與風險?
1987年,22歲的釋永信接手少林寺時,這里僅有9名僧人和28畝薄田。
如今,少林寺已成為一個橫跨文化、旅游、地產、健康、金融等多個領域的商業帝國,年收入超2億元。
一、核心控制平臺: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8年
股權結構:最初由釋永信持股80%,后于2022年變更為少林寺100%持股,釋永信等人退出工商登記。
注冊資本:從100萬元增至1億元。
對外投資:至少16家子公司,涵蓋文化、旅游、健康、地產等領域。
二、少林寺商業版圖
三、收入結構估算
四、組織架構:少林寺的“集團化”運作
內部機構:設有外聯處、寺務處、新媒體部、法務部等,職能清晰。
公司體系:以“少林無形資管”為母公司,下設多家子公司,形成“宗教+資本”雙軌制治理。
商標體系:累計注冊700多個商標,涵蓋服裝、食品、藥品、文創等。
五、釋永信的“少林商業帝國”簡化結構圖
英國媒體曾報道稱,少林寺海外年收入達1000萬英鎊。
德國媒體更爆料稱,釋永信身家達30億美元。
公開信息顯示,少林寺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武術中心,洋弟子達300萬之眾。
以上這些,只是根據公開信息及有明確出處的媒體報道,梳理出來的一個大概。
釋永信打造的商業帝國從規模和產權關系上究竟如何,可能連他本人都難以說清楚。
而在此過程中,也一直伴隨著各種爭議,與外界的公開質疑。
最大的爭議話題莫過于少林寺與嵩山景區管委會長達十余年的門票分成糾紛。
當年雙方簽訂協議,管委會統一管理景區門票,每張100元中少林寺分得30元,按月結算。
少林寺控訴管委會長期拖欠款項,僅2011至2013年間就欠款近5000萬元,違約金高達232萬元。
其他關于少林寺和釋永信的爭議點,更是一個接一個。
比如,2022年,釋永信通過關聯公司鐵嵩數字科技,以4.52億元競得鄭州商業用地,引發“佛門炒地”質疑。
盡管官方解釋稱,將打造“文化綜合體”,但“少林寺要做開發商”的主題,還是引發了一波輿情。
比如,公開數據顯示,少林寺已注冊超700個商標,涵蓋餐飲、服飾、藥品等。
更曾有快餐品牌推出“少林漢堡”,這些,曾被媒體批評“過度消費傳統文化”。
再比如,曾有媒體報道,少林寺內香火價格從400元到10萬元不等,但也是不了了之。
更加引發熱議的是,釋永信自稱“月薪僅700元”的奢侈生活方式。
比如,其造價16萬,由18K金線繡制,用于重要佛事的袈裟,及佩戴的千萬級小葉紫檀佛珠。
比如,其名下被曝有15輛豪車,包括奧迪Q7。
比如,釋永信多次被拍到使用最新款蘋果手機。
對此,少林寺回應稱:“車輛為寺院資產,袈裟用于外事活動”。
隨著 7 月 24 日釋永信被帶走的公告,這些爭議相信都會被一一揭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