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頭條消息 2月16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財政局近日聯合發布《北京市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將高精尖技術創新領域獨立法人研發機構的科技專項等三類科研項目,納入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范圍更廣、力度更大。
據了解,2019年10月,北京出臺了“科創30條”,明確在基礎研究領域選擇部分科研成效顯著、科研信用較好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市級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此次發布《方案》,旨在推動開展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工作,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科研環境。
根據《方案》,自2021年起,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專項、科技新星計劃專項和獨立法人研發機構科技專項三類項目將納入“包干制”試點,試點期限為3年。
其中,獨立法人機構科技專項方面,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技術創新領域,遴選一批從事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獨立法人研發機構,雙方簽訂合同并約定研發目標和經費支持額度,將對應支持該研發機構的科技專項納入試點。這是在國內率先將“包干制”試點從項目支持經費擴展至機構支持經費。
創頭條注意到,《方案》明確,“包干制”試點項目不再編制項目預算,對試點單位充分放權,試點單位作為經費管理的直接責任主體,實行經費負面清單管理,對經費使用過程充分放權,并建立結果導向評價機制,實施項目負責人承諾制。
此外,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對試點單位、試點項目等信息在官方網站進行公開。2023年,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將聯合市財政局對“包干制”試點工作開展效果評估,為下階段推廣奠定基礎。
延伸閱讀:關于印發《北京市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