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問題是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如何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減輕企業負擔,在年終歲末這一月,從國務院辦公廳到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多個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解決中小型企業的資金困難問題。
本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實施方案》,就進一步發揮信用信息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作用,推動建立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長效機制作出部署。
《方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市場化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合理分擔信用風險。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貼息,對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有效擔保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予以補貼。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確優化市場環境,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并在財稅金融等方面做出系列部署:
例如,加大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落實力度,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賬款長效機制;鼓勵地方安排中小企業紓困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給予資金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支持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分擔補償機制,用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促進擴大小微企業擔保業務規模,降低融資擔保成本;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等。
此外,在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方面,工信部還印發了《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投訴處理暫行辦法》,根據《辦法》受理投訴部門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拖欠典型案例可予以公開曝光。經調查、核實,依法認定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不履行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義務,情節嚴重的,將依法實施失信懲戒。
中小企業
眾所周知,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發展中一個重要瓶頸,為破除這一瓶頸,除了中央的一系列政策外,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也都積極從多方面著力完善相關政策,并多舉措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本月,為引導首都銀行業探索構建商業可持續的小微企業首貸戶拓展長效機制,北京銀保監局聯合人行營業管理部、市金融監管局等七部門,共同印發了《北京市小微企業首貸戶專項拓展方案》。《方案》提出,將依托北京市金融公共數據專區篩選挖掘,定期批量形成首貸培育名單推送至銀行,提升銀企對接效率。力爭至2023年末,累計拓展小微企業首貸戶4萬戶以上、累計發放小微企業首貸金額1500億元以上。
河南省政府新聞辦12月舉行了中小企業紓困幫扶“1+N”政策措施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大會從9個方面介紹了“1+N”政策措施,包括應急周轉資金池、基金支持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確保減稅降費政策紅利落地;強化信貸、保險等金融服務;深化清欠專項行動、保障企業款項支付等。
甘肅省工信廳、財政廳等五部門本月出臺了《甘肅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條例》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
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向小型微型企業傾斜,通過資助、購買服務、獎勵、貸款貼息等方式,重點用于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創業創新、技術改造與升級、人才培訓等事項。
12月16日,海南省發布《海南省金融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規劃》支持初創型、創新型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鼓勵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到北交所發行上市。《規劃》還提出,到2025年,海南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000億元。
獎勵補助
為鼓勵企業科技創新,提高企業創新技術水平,各地都在積極出臺落實科技獎補資金的方案、辦法。本月,來看看中央和地方都出臺了哪些相關政策。
科技部官網公布了《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辦法》支持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資金,鼓勵地方綜合采用直接補助、后補助、以獎代補等多種投入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資金,鼓勵地方綜合采用風險補償、后補助、創投引導等財政投入方式。
地方上,本月,重慶市政府發布《重慶市深入推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推動私募基金投資種業企業和農業關鍵核心技術企業,對投資科技創新企業的按投資總額的1%予以獎勵,累計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青島發布了《實施“沃土計劃”加快培育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方案》提出,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大力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和高企上市培育庫,對入庫企業每家企業年度最高獎補300萬元。
河北省印發《關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的若干措施》,《措施》推行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制度,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的科技型企業,河北省財政按照企業上一年度享受優惠的實際研發投入新增部分的10%予以補助,單個企業年度最高補助1000萬元。
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培育企業成長,12月,鄭州市發布了《鄭州市促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優選一批“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等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納入上市企業培育庫,實施重點扶持。對企業上市分階段實施獎勵,合計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基金
除了獎補政策外,各地還探索設立創投基金,加大對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支持。
例如,本月河南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河南省促進天使風投創投基金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以優化政府引導資金供給和國有經濟布局為抓手,以打造天使風投創投機構集聚載體、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為路徑,健全完善支持天使風投創投發展的法規政策體系為保障,引導帶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創業投資領域,力爭“十四五”末,推動河南省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總規模突破3000億元。
武漢市出臺《進一步推進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政策措施》,提出,設立總規模300億元的武漢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產業投資基金,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引導各類社會資本進一步支持武漢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
安徽省發改委對外發布《安徽省特色產業園建設指南(試行)》,提到,安徽省將設立開發區發展省級股權投資母基金,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特色產業園的投入,并支持特色企業上市融資,對特色產業園內企業上市、在新三板及安徽省股權交易所掛牌融資等,按相關規定予以獎勵。
安徽合肥市正式發布《合肥市科技創新條例》,《條例》明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推動覆蓋種子期投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產業投資、并購重組投資的基金體系建設。鼓勵社會資本依法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并購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股權投資基金,開展創業、產業投資。
科技創新
推動科技創新正在迅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驅動力,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掌握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主動權。在這種形勢下,各地積極探索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科技創新的政策。
本月,《沈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發布,提出,沈陽將培育支持一批高成長性企業做大做強,以機器人感知技術、智能控制技術、人機交互技術、多機器人協同技術等作為創新方向,預期到202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8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000家。
《廈門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正式印發,提出要推進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推進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圍繞未來產業、信息和通信產業、海洋科技以及民生科技領域,重點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到2025年,力爭科技創新實力和產業鏈國際化水平躋身創新型城市前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4000家以上。
南京市工信局公布了《南京市推進軟件名城提質升級 打造萬億級產業行動計劃》,提出加快“卡脖子”技術攻關,聚力突破關鍵基礎軟件、高端工業軟件,完成關鍵軟件核心技術攻關30項;布局自主品牌整機、CPU、存儲、操作系統、數據庫等產業鏈環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信創產業集聚高地。到2025年,南京市軟件和信息服務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培育中國軟件百強企業超1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軟件類企業超80家。
重慶市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全面提升我市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意見》。根據《意見》,重慶市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新環保、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支持高校自主布局相關學科或學科方向。在“十四五”時期,重慶市將培育高水平科技創新群體100個左右,新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3—5個。
本文作者:李雪曼,郵箱:lixueman@ctoutiao.com,關注吃穿行~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違規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