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仍是黨中央、國務院最為關注的。本月,?針對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做好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決定實施“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
在鼓勵中小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方面,《通知》明確各地要積極配合本地相關部門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推動企業和高校畢業生用足用好稅費減免、創業擔保貸款等支持政策,創造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
在促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方面,《通知》一方面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加大國家創新創業政策落實力度,大學科技園、創業園、創客空間等要向高校畢業生提供場地優惠和專業化孵化服務。另一方面要求建立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創新創業相關政策發布、解讀、項目對接等服務。
支持引導靈活就業,《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積極挖掘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中的就業機會,引導畢業生在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多個領域靈活就業。
本月,除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備受關注外,關于科技創新、數字經濟以及財稅方面的支持政策也在密集出臺。此外,隨著北交所開市,一系列關于北交所的政策法規也相繼出臺,搭建完成北交所制度框架。
科技創新
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抓手。為加快科創建設,實現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本月,北京、河北、江蘇、廣西、貴州5省集中出臺了“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北京印發《“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提出通過突破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聚焦產業發展創新新模式,推動其他前沿領域布局,加速培育高精尖產業新動能等具體措施,逐步加速科技進展。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貴州省在舉行“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集群,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高校創新能力建設,進一步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中的骨干和生力軍作用,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爭取2025年國家高新區數量翻一番。
《江蘇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對科技強省建設系統部署關鍵舉措,例如把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作為首要任務、把實施科技創新重點行動作為關鍵抓手、把打造區域創新發展增長極作為重要路徑、把加快推進科技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強大動力。力爭“十四五”時期,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廣西印發廣西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通知顯示,加快構建由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自治區技術創新中心、廣西新型研發機構等組成的技術創新中心體系,加快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率先啟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機械制造與高端裝備、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端金屬新材料及新型功能材料、生物醫藥創制等科技重大專項。
河北省政府印發《河北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提出引進培育一批前沿技術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培育未來產業技術新優勢,支撐引領數字經濟發展,推動現代化數據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到2025年,河北省整體科技創新水平再上新臺階,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5萬家。
財稅支持
融資難、融資貴是所有企業面臨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痛點難點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出臺相應措施。
本月,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編制了《“走出去”稅收指引》(2021年修訂版),明確,自2010年1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境外所得可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按照15%的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在計算境外抵免限額時,可按照15%的優惠稅率計算境內外應納稅總額。
重慶市出臺《進一步助力企業紓困政策措施》,該措在金融惠企方面,要求用好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以及民營企業。
北京市經信局、央行營業管理部發布關于開展2021年創新型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及貼息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該貸款產品資金為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安排的“京創融”支小再貸款以及北京市經信局安排的貼息資金。產品方案分為初創貸、創新貸和成長貸,貸款額度最高可達3000萬。
吉林省人民政府印發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升級若干政策舉措的通知。通知強調,降低小微企業稅費成本。對月銷售額15萬元以下(含)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1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本月,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知識產權局)發布9條重大舉措,為企業紓困解難。其中,支持企業以知識產權質押方式向金融機構融資,對企業以商標和專利權質押融資的評估費、擔保費、貸款利息給予60%的資助,單個企業當年資助總額不超過100萬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印發《加快推進廣西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提升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對新認定的自治區級新型研發機構,給予總額不超過500萬元的財政補助。對獲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企業,按所獲國家專項支持資金的1∶1給予補助,每家企業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除了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政策外,一些地區還設立專項資金,給予企業支持。
例如,本月安徽阜陽市出臺《阜陽市促進科技創新創業扶持獎補政策(2021-2022年)》,明確設立阜陽市促進科技創新創業專項資金,通過資助、獎勵、貸款貼息等形式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等高成長性企業予以支持。對承擔國家、省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等科技計劃項目的單位,每個項目獎勵最高可達60萬元,每個單位獎勵最高可達400萬元。
河南南陽市制定《南陽市支持科技創新政策清單》,清單明確,設立南陽市科科技創新發展基金,總規模為10億元,首期2億元,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重大科研平臺建設、科技領軍人才創業項目、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培育等。
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技術改造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該專項資金支持主要采用貼息、補助和獎勵三種方式。據了解,貼息額度不超過貸款額的15%,且不超過利息實際發生額,補助額度不超過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度的15%。
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在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為抓住數字經濟發展這一歷史機遇,目前,各地區都在積極出臺相關規劃并制定發展目標。例如,
本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四川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超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3%,初步建成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北京市發改委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現代服務業發展主要指標,數字經濟預計到2025年增速達7.5%左右。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規劃要求,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金融科技中心和數字經濟創新高地,“上海制造”品牌的數字化競爭力顯著增強。
北交所
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本月,圍繞北交所的一系列相關政策也陸續出臺。
11月2日,北交所發布了《北京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試行)》《北京證券交易所會員管理規則(試行)》2件基本業務規則及31件細則指引指南。據悉,相關規則總體延續了全國股轉系統精選層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并按照試點注冊制、上市公司監管和交易所職責相關的上位法進行了調整優化。31件細則指引指南涵蓋發行上市、融資并購、公司監管、證券交易、會員管理等方面。隨著上述業務規則及指南的發布實施,北交所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為了規范北交所市場證券發行及承銷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當天正式實施《北京證券交易所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細則》,細則規定將余股配售規則由“按時間優先”調整為“按申購數量優先,數量相同的時間優先”。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將使得中小投資者參與打新將有更多的選擇,也有望吸引更多有資金實力的投資者。
此外,11月14日,財政部、稅務總局還發布關于北京證券交易所稅收政策適用問題的公告。公告指出,新三板精選層公司轉為北交所上市公司,以及創新層掛牌公司通過公開發行股票進入北交所上市后,投資北交所上市公司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印花稅相關政策,暫按照現行新三板適用的稅收規定執行。
本文作者:李雪曼,郵箱:lixueman@ctoutiao.com,關注吃穿行~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違規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