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了要大聲疾呼加強基礎研究的關鍵時刻。”
7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座談會上,要求有關部門要加大數學等基礎研究投入力度,不光要“投錢”,更要“投環境”。總理指示,要穩定增加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運用稅收激勵等方式調動企業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積極性,加強制約產業發展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
此外,在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提到了要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
關于中小企業發展,7月27日,在長沙召開的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中小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保就業的主力軍。要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培育和扶持“專精特新”企業。
劉鶴強調,“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各位企業家要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把企業打造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者“配套專家”。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作為面向2035年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重要內容,7月27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既要“補短板”,也要“筑長板”。“補短板”就是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提出科學方法、科學答案。“筑長板”就是向前看,需要有預見性,甚至在“無人區”,要及早部署研究,使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最關鍵的支撐。
創新創業
創新創業是發展的動力之源,對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7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發布,意見提出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堅持創新發展,不僅要培育一批產業創新中心和制造業創新中心,還支持建設一批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和雙創示范基地,鼓勵發展創業投資。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
關于創新創業本月引人關注的還有,科技部等十三部門研究制定的《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該《措施》明確要大力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指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要加強對女性科技創業者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女性科技企業家。
監管
本月,國家層面出臺一些列措施加強對信息安全監管。如: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提出,將進一步加強跨境監管執法司法協作,完善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動、涉密信息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跨境信息提供機制與流程的規范管理,加強中概股監管,切實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公司風險及突發情況應對,推進相關監管制度體系建設。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關于《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要求,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
大數據
對于企業經營成長、政府服務治理、社會建設發展,數據都是核心資產。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可以有效消除各部門間的數據壁壘,方便數據共享。為此,蘭州市大數據管理局起草了《蘭州市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用戶管理辦法(試行)》《蘭州市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接口技術規范》,加上此前已發布的6個文件,蘭州市數據規范體系已涵蓋技術類、服務類、安全類、管理類、應用類等5個方面,大數據標準規范體系已初步形成。
初步形成的大數據標準規范體系,不僅保障了政府數據治理有規可循,也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本月,我國國內數據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立法——《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公布,《條例》針對數據要素市場“搭便車”“不勞而獲”“大數據殺熟”等競爭亂象作出專門規定。明確,市場主體不得使用非法手段獲取其他市場主體數據,不得非法收集其他市場主體數據提供替代性產品或者服務,不得通過數據分析無正當理由對交易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實施差別待遇。違反上述規定拒不改正的,將給予重罰。
人才
面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化人才需求,北京市發布《北京市引進畢業生管理辦法》。明確將建立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主管單位、用人單位組成的三級管理體系,對畢業生實行精準引進、分級管理,全國高校碩士及博士畢業生,北京地區高校、京外地區“雙一流”高校本科生均可由用人單位申請辦理引進。
同時明確,對于在校或休學期間創業的畢業生,如果畢業生本人為創業企業發起人或主要創始人,且創辦企業時本人持有股份比例不低于10%,創業企業又屬于重點發展的產業,創新創業成效突出或帶動就業效果顯著的,也可以申請辦理引進。
除了北京,本月,遼寧省出臺的《遼寧省科技創新條例》也強調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支持用人單位依托科技創新平臺培養、引進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鼓勵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科技人才激勵機制。
生物醫藥
本月,上海市、海南省相繼出臺相關產業“十四五”規劃,其中規劃對生物醫藥產業做出了明確指示。
《海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要發揮本地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大力發展高端化學藥、生物制藥、現代中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療集團。到2025年,現代生物醫藥產值力爭達到500億元。
上海市印發的《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以全鏈協同、成果轉化為重點,聚焦生物制品、創新化學藥、高端醫療器械、現代中藥以及智慧醫療等領域,推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建設生物醫藥領域重點實驗室,布局一批基礎研究和轉化平臺,形成重大基礎設施群。到2025年,基本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高地。
此外,針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杭州市在本月專門發布了《關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進一步完善“一核四園多點”的生物醫藥產業空間布局,落實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156行動”計劃,到2030年,力爭杭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規模達到萬億級。
本文作者:李雪曼,郵箱:lixueman@ctoutiao.com,關注吃穿行~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違規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