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日前,創頭條啟動了“科創100人”系列報道,希望透過100位科技創新人物的記錄,向讀者展現科技推動經濟發展的進程。
在數字中國戰略下,數字化下沉,成為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推手。2021全國數字生態創新大賽是全國首個以數字下沉為方向的創新大賽,涌現出諸多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優秀人物,充分展現了數字化與鄉村產業融合創新的探索成效。本文系“科創100人”系列報道中,面向2021全國數字生態創新大賽特邀的優秀科創人物報道之一。

早春,麗水市松陽縣的一片茶園里出現兩種截然的不同的現象,一邊茶葉上結滿了霜,而另一邊未受霜凍影響仍是綠油油一片。兩天后結滿了霜的茶葉芽頭變成了焦黃色,而另一邊未曾結霜的茶葉卻蒼翠欲滴,生機盎然。
左側為霜凍災害發生區,右側為物聯網霜凍防治區
這是科百科技茶園大數據精準采集與應用的研究項目基地之一,未結霜的茶葉就是通過科百科技提供的技術支持,有效解決了霜凍對茶葉的影響。
類似于茶園的成功案例,科百科技已經做過很多,在農業物聯網和大數據應用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我們科百科技的口號就是顛覆傳統農業,重塑生產關系,通過科技的手段讓農民不再像以前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勞作。”北京科百宏業科技有限公司COO劉楓對創頭條記者說。
科百科技成立于2008年,專注研發生產智能化、高性能、低功耗的農業專用物聯網系統和農業大數據處理應用技術,為農業規模化種植企業提供包括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氣象監控、溫室自動控制等功能在內的物聯網軟硬件系統及綜合托管運營服務,幫助客戶減少農資和人工投入,提升產品品質。
創頭條了解,科百農業物聯網技術不僅獲得了中國科技部農業物聯網國內領先科技成果認證,還通過了歐盟EMC電磁兼容認證。
北京科百宏業科技有限公司COO? ?劉楓
今年6月,在浙江麗水市舉辦的天池大賽·2021數字生態創新大賽總決賽中,經過激烈角逐,科百科技憑借硬核實力獲得亮眼成績。
天池大賽·2021全國數字生態創新大賽是首個以“數字化下沉”為方向的創新大賽,總決賽于6月9日在浙江省遂昌縣仙俠湖會展中心舉行,并產生金銀銅等獎項。
談及參賽感受劉楓告訴創頭條,“這次大賽讓我看到很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前沿技術,尤其是在數字化方面看到了很多新的技術,對于科百來說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同時,劉楓希望通過這次大賽可以讓遂昌縣,讓麗水市,甚至全國對科百科技有更多的了解,為麗水,為中國農業貢獻一份科百的技術。
硬件研發+大數據累積+技術積累+硬核團隊,構筑競爭壁壘
社科院一份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增農村轉移人口在8000萬人以上;農業就業人員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鄉村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25.3%,約為1.24億人。農村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緊缺,未來中國農業該如何發展?
答案是農業急需轉型,智慧農業是突破點。
此外,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以及農業土地流轉政策的深化,中國的農業種植必將朝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由此,農業物聯網以及數字農業可能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
科百科技深耕農業環境傳感器和數據采集領域多年,結合領先的物聯網技術,融合大數據算法和云計算,為設施農業和大田經濟作物的精準化、標準化栽培管理提供了低成本全過程數字化解決方案。
科百農業物聯網系統
科百科技成立之初定位于物聯網,“當時,物聯網環境在國內還不成熟,但我們看到物聯網農業是個大趨勢大方向,我們預見互聯網和大數據將會在農業方面有大作為。”劉楓說,“我們將第一個研發中心成立于奧地利,因為那里有成熟的傳感器產業鏈和技術優勢便于研發。”
劉楓告訴創頭條,奧地利以研發物聯網傳感器和傳輸協議為主,有別于歐洲的有線傳輸技術,科百科技致力于無線傳輸。“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僅要滿足溫室層面,還要滿足大規模大田農業需求。”這也是當前我國區別于歐洲或是說領先于歐洲的技術。
2015年,科百科技在北京成立了中國區研發中心,此后濟南、寧波也相繼成立研發中心。
2018年1月,科百科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成立智慧農業技術聯合實驗室,并在多年的研究基礎上建立起水果、花卉、茶葉、中藥材等各種經濟作物和小麥、玉米、大米、馬鈴薯等主糧作物的數字化精準化栽培管理模型。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科百科技已不是單純的一家科技公司,而是一家科技農業公司。這在行業競爭上占據了優勢,因為除了硬件之外,科百還有多年的大數據累積和豐富的技術積累。
另外,科百科技還擁有一支富有經驗且強大的研發團隊,匯聚農業、互聯網、大數據三大領域的專業人才。
“硬件方向的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物聯網、傳感器、傳輸協議以及應用在農業上的電機設備;軟件方面的人員,以軟件平臺、大數據研發 、數據模型為主;。三是農科背景出身的人員。此外,科百還有一支種植托管團隊。”劉楓介紹
不僅如此,科百科技還擁有中國農科院、山東農大、華南農大、廣東農科院等主流農業科研機構的頂級專家資源,聚集了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AI等領域的資深技術和管理人才。
在物聯網和大數據加持下,實現“南果北種”
隨著數據采集成本的降低,讓農業企業用數據來指導農業生產成為可能。
科百數字農業應用的另一成功案例就是:南果北種。
創頭條了解,科百在山東擁有一個種植基地,這個種植基地在物聯網和大數據的加持下實現了南果北種,讓熱帶水果——蓮霧、荔枝、檸檬、木瓜等在北方安家落戶。
萊蕪科百智慧農業產業園生長的南方熱帶水果——蓮霧
萊蕪科百智慧農業產業園生長的南方熱帶水果——木瓜
“通過物聯網設備,將傳感器檢測到的數據,通過園區內的微基站傳到5G網絡基站,最終形成大數據。而園區內的管理員,只需要通過電腦或手機終端就能根據傳送的數據進行澆水施肥,采光、控溫等管理,以保證棚內環境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劉楓告訴創頭條記者,現在這個種植基地有200多畝溫室大棚,只有幾名管理員在管理。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戶管理大棚,不僅節省人力物力,生產效益也大大提高。
萊蕪科百智慧農業產業園鳥瞰
據了解,最初,為了驗證了不同氣候、土壤等環境下方案的適用性,科百科技還在以色列、俄羅斯、意大利、新西蘭等地進行了農業物聯網的開發和試驗應用工作,經過多年多地開發、試驗與應用后,立足于中國農業環境特點與需求,科百科技逐漸推出了適合中國農業環境的數字農業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在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堅持四化原則。即農業問題標準化,標準數據化,數據模型化,模型智能化。”劉楓告訴創頭條,科百科技現在模型主要有:水肥模型,病蟲災害預警模型,自然災害預警防治模型,植物生長模型等。“我們的模型做出來不是給人看的,而是要解決未來農業勞動力緊缺,經驗不足的這個問題。最終實現減少勞動力,減少水肥料,提高農產品產量、品質及減少病蟲害 ,使農業規模化、標準化。”
目前,科百科技主要面對的客戶是各地政府的農業部門、農業企業及農業大數據產業企業。根據客戶的需求,科百科技不僅可承接前期規劃、中期硬件采購和工程建設、以及后期運營,科百科技還可針對用戶需求,定制具體專項方案。
關于產品落地后的后期運營管理問題,劉楓介紹,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交付性,設備安裝好后,科百科技會給業主培訓,然后交付給他們使用;二是托管類,科百科技不但把項目建好,還有三年托管運營期,派技術人員駐場進行指導。
隨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國家政策的引導,作為現代農業的高級階段——智慧農業會越來越普及。據了解,當前,中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已近2000億。
“科百科技以技術見長,以農業痛點為研發方向,今后,我們還將繼續構筑技術壁壘,加大研發和市場,為中國的智慧農業貢獻科百科技的一份力量。”劉楓說。
本文作者:李雪曼,郵箱:lixueman@ctoutiao.com,關注吃穿行~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違規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