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將會成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踐熱點,也將是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助力。” 6月9日,浙江大學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旭初在“2021全國數字生態創新發展峰會”發表主題演講時說。
浙江大學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旭初
徐旭初表示,未來需要做的就是數字鄉村,通過數字鄉村促進鄉村經濟,通過數字鄉村推動鄉村治理,通過數字鄉村提升鄉村服務。
那么,什么是數字鄉村?
第一個前提是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第二個是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
簡單來講,數字鄉村就是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發展,即農村、農業、農民都走向數字化。它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徐旭初認為數字鄉村的基本架構可概括為“2241”。第一個“2”就是基礎層,即作為硬件基礎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移動通訊設施、遙測遙感裝備、物聯網等。和作為軟件基礎的鄉村數字心智。沒有心智,只有資金,數字鄉村搞不好的。
第二個“2”是控制層。控制層主要是數據中臺和應用中臺。應用中臺就是讓消費者、公務人員、企業等幾乎所有的人進行實際應用的一系列裝置、設備、APP等等。它的功能一是服務,二是獲取數據。數據收集上來以后就到了數據中臺,數據中臺在后面,應用中臺在前面,兩者可以渾然一體。
“4”就是內容層,即數字鄉村究竟干什么?其實主要干四大塊事情:
第一,鄉村數字經濟。包括幾個內容:首先是數字化生產,二是數字化流通,三是數字化營銷,四是數字化金融,數字化金融主要指的是互聯網普惠金融。五是數字化創新,譬如新零售、農村直播、淘寶村鎮,再譬如數字扶貧等等。
第二,鄉村數字治理。包括數字黨建、數字村務、以及對鄉村的數字監管等等。
第三,鄉村數字服務。即用數字化手段幫助農民獲得更便捷更有效的公共服務,如農村里面的數字化養老、數字化醫療、數字化社保、數字化教育等等。
第四,數字決策支持。這是建立在對另外三大板塊的大量的數據抓取基礎上,能夠聚集成一個巨大的數據池,這個數據池就可以根據新的場景、新的命題、新的任務,用新的算法來獲得一些用于決策支持的方案或者信息等等。
最后的“1”是政策制度環境。任何地方要想搞數字化建設,要發展數字鄉村,沒有相應的政策制度環境也是做不到的。
數字鄉村與鄉村振興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徐旭初認為有四大關系:第一,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新引擎。第二,是新階段。第三,是新形態。第四,是新基座。要打造一個數字化的新基座,讓各種各樣的應用都能夠在上面即插即用。
數字鄉村是以解放和發展數字化生產力為核心,這個過程是三輪驅動的,即技術、政策和市場。其中,最重要的主驅輪是技術驅動。此外,數字鄉村是多元發展主體互利共生的發展生態系統。
數字鄉村有四大功能:賦能、賦權、賦利、賦智。賦能就是在農業農村經濟上賦能;賦權就是在鄉村治理上賦權;賦利就是在鄉村服務上賦利;賦智就是在決策支持上賦智。
如何建設發展數字鄉村?
徐旭初認為,數字鄉村并不非得做全,只要找到一個切入點作為一個增長極來打造,由此把它擴散開來就行。比如遂昌就是找了仙俠湖這個地方來作為一個匯聚點。
他表示,數字鄉村的切入點有很多,比如當地主導產業的電商化,如山東曹縣;還有基于數字經濟的新模式、新業態,比如直播。
數字鄉村沒有一個模式,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經濟社會、政府體系、基層情況等多方面的差異性來進行。
數字鄉村是有挑戰的,除了吸引外部主體來,真正還是要靠本地化的活躍主體。
在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徐旭初認為還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數據采集問題,數字農業投入產出比問題,數字營銷能不能被普通小農掌握利用的問題,還有數字化金融能不能真正普惠的問題等等。
此外,數字鄉村不是一個簡單的農村電商、農村直播的過程。它的建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演進性的,要根據本地的情況來進行切入、進行選擇,漸次挺進,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東西。
正如,中央網信辦和農業農村部在規劃里面寫的一句話: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這個革命來自于從城市數字時代走向鄉村數字時代,工業數字時代走向農業數字時代,市民數字時代走向村民數字時代。
最后,徐旭初提出了如何建設發展數字鄉村的六點建議:第一,做好一個規劃。第二個,搭好一個中臺。第三,選好幾個切點。第四,建好幾個典例。第五,用好幾個終端。第六,形成幾個生態。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