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決定在“十四五”期間,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源,培育形成50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讓患者家門口就診掛專家號不再難。
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主要在縣域面積大、交通不便捷的涉農縣(市、區)建設,旨在構建農村地區自己的30分鐘重點疾病救治服務圈。
基層主動出擊,醫術、收入雙提升
次中心創建工作是醫療改革的全新風向標。鄉鎮衛生院等基層機構回歸診療,需要一批領頭羊,用實在成績和科學方法帶動普通衛生院發展。
以往的基層診療,人員缺、設備缺、制度不完善、救護車老化、運行成本高等問題制約發展。
有些地區雖然設備不缺,也沒有醫生愿意去。歸根結底是缺少體系化的診療,讓醫生們無法得到有效成長,有患者也是不能看、不敢看,看了沒辦法確診反而耽誤患者。
業內人士對此分析:“一些縣域通過開展次中心建設,一批職能齊全的科室在鄉鎮中心衛生院嶄露頭角,如麻醉科,五官科,胃鏡室,護理部,院感科等均已設置。一些更先進的地區,則建設了層流手術室,標準化產房,檢驗科生化室等,這給足了中心衛生院招聘的底氣,人才們也紛至沓來。”
提升診療能力,換來的是藥占比大幅下降。醫生們進入這些中心衛生院,可以像二級醫院一樣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甚至可以做一些研究工作。
基層在一些規定藥品被禁用的情況下,相較于以往調藥價的方式,收入結構得到了一次跨越性突破。
30分鐘,鄉鎮有了自己的醫療半徑
有業內人士認為:“以往醫療半徑,一般到縣醫院層面就截止了,縣醫院就是半徑中心。但次中心的出現打破了這個觀念,讓鄉鎮也有了黃金救治圈,特別是危急重癥的患者救治工作,30分鐘急救,對于山高路遠的地區將起到重大改變?!?/strong>
此前,基層醫師公社在考察中發現,有些鄉鎮、村子的患者需要2-3小時才能到縣級醫院。
雖然縣域黃金救治圈涵蓋一個縣的多家醫院,但所有醫院距離并不遠,需要特別治療的患者普遍還是選擇最好的醫院,縣內醫療資源過剩,卻無法解決周邊地區的需求。
危急重癥縮短診療距離,意味著在醫療質量方面,次中心也帶來質的變化。這些中心衛生院通過創建醫務科、院感辦、病案管理等科室,使醫療質量安全全面提高,基層的病案管理、醫共體病歷一體化正式邁入發展軌道。
2021年,衛生院將發生跨越式變化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文件明確提出,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選建一批中心衛生院。要求除具有一般衛生院的功能外,還承擔協助縣級衛生機構開展對區域范圍內一般衛生院的技術指導等工作。
不僅是成都市,包括廣東省在內的其他地區都在落實該項政策。一批鄉鎮衛生院正在變化,逐步成為中等水平的縣級綜合醫院。
廣東升級建設了47家中心衛生院,將在今年全面成為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通過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人員實行“統招統管統用”,切實落實基層績效工資制度的“六個允許”,基層醫務人員的收入明顯增高。
此外,廣東還在基層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全科醫生特設崗位,省財政按照初級職稱給予每年6萬元/人,中級職稱每年10萬元/人,副高職稱每年15萬元/人,正高職稱每年20萬元/人,分類安排補助資金,吸引全科醫生扎根基層。
經歷疫情,國家對強基層有了更深刻重視。今年兩會基層醫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熱點頻出,也讓基層醫務工作者看到希望,相信在這批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帶動下,將有更多醫生選擇基層發展,也讓他們在面對病人時更有底氣。
來源?: 封面新聞、賽柏藍-基層醫師公社
作者?:?樂高
2021-10-11 醫創社發布了 《最高降98%!零點開始》的文章
2021-10-09 醫創社發布了 《公立醫院市場,這40個藥賣得最好》的文章
2021-09-22 醫創社發布了 《醫創社祝中秋快樂》的文章
2021-09-02 醫創社發布了 《即日起,藥店恢復「四類」藥銷售》的文章
2021-09-01 醫創社發布了 《34個大品種集采,藥企報價開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