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面對新冠疫情的嚴重沖擊,從國家各部委到地方政府,都紛紛出臺了應對疫情支持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政策,通過免稅、減租、貸款支持、社保緩繳等政策,幫助企業減負增補,以穩定經營發展。
此外,穩定就業依然是今年重中之重,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為此,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從中央到地方,一方面大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強化企業優惠政策落地,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大農民工穩崗和就業補助,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支持重點群體創業就業。
除各項扶持政策出臺外,中央及各地方在科技創新、推動智能化建設、人才培育以及加快新基建創新應用,重點培養技術轉移人才,進一步改革市場監督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工作也在持續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而在資本市場上,新三板的改革及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方案的“出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創頭條(Ctoutiao.com)不完全統計,2020年中央和地方新發布有關創新創業政策信息4600多條,經梳理對比發現,2020年涉企政策分布呈現以下趨勢特點:
沿海省份優勢持續發力? 中西部地區奮力趕超
2020國內各地方政策發布熱力圖(不完全統計)
從政策數量分布上看,2020年以廣東、山東政策發布最為密集,政策主要集中于科技創新、創業補貼、人才引進、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企業培育、營商環境改善等。此外,除了沿海省份,中部地區包括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等也推出多項涉企扶持政策,以應對疫情帶來的沖擊,穩固經濟發展。西南地區仍然以四川發展最為耀眼,作為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商貿中心,四川一直以來都在積極營造優良環境,打造經濟發展高地。
廣東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聚高端科研人才,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加快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山東圍繞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研發平臺,加強國家、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出臺《關于健全科技創新市場導向制度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推動科技創新深度融入經濟發展,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生態環境,加快建設山東創新型省份。
四川大力推進高新區建設,制定出臺《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認定和管理辦法》《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評價暫行辦法》等文件,把高新區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主陣地。
湖南通過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將建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庫,鼓勵企業、高等院校、研究開發機構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在自創區內設立創新創業孵化載體;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參與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把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打造湖南經濟新的增長極。
廣西推出多項優惠措施,助推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2020年廣西“信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大會戰正式啟動,明確3年計劃投資921億元,建成282個項目。
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推動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2020年政策扶持類別及數量分布(不完全統計)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國出臺的涉企政策中,科技創新、人才引進、促進投資仍是獲得支持力度最大的幾項。
新冠疫情對我國各行各業造成的沖擊,影響深遠,靠什么來支撐經濟持續發展,答案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支撐疫情后復工復產和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
3月21日,科技部發布《關于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在推動復工復產中的重要載體作用,利用科技手段支撐企業復工復產,加強復工復產信息的共享服務。
此外,受疫情影響,科技型中小企業因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面臨的生存與發展壓力加大。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措施》特別提到“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行動”,針對企業在政策、服務、資金等方面的需求推出實招。
2020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他提到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
李克強還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增加創業擔保貸款,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新建一批雙創示范基地,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更大激發社會創造力。
資本融資方面,國務院鼓勵以雙創示范基地為載體,開展政銀企合作,探索多樣化科技金融服務。如支持雙創示范基地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雙創孵化專項債券、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創新創業公司債券和雙創債務融資工具;支持開展與創業相關的保險業務;鼓勵國家出資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與雙創示范基地深度合作,加強新興領域創業投資服務。
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從就業、落戶到購房補貼? “搶人大戰”依然在繼續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關鍵、最核心的資源。近兩年來,一二三線的多個城市先后加入“搶人大戰”,2020年,盡管全國各地都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各地“搶人才”的腳步卻沒有放慢。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各大城市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解決從就業到落戶到買房的各種工作生活問題。
以下是創頭條根據自己收集掌握的信息進行整理匯編成表格,以供參考:
多項扶持政策齊上陣? 應對疫情保民生穩就業
2020年政策適用群體及數量分布(不完全統計)
2020年政策福利形式及數量分布(不完全統計)
新冠疫情打亂了我國原本穩步前行的經濟步伐。中央及地方為應對疫情沖擊,穩定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中小微企業、創業就業的扶持政策。例如,通過補貼、資金獎補、稅費減免等措施,鞏固民營經濟、小微企業持續穩定發展;采取創業擔保貸款扶持,降低創業擔保貸款申請門檻,簡化相關涉企生產經營和審批條件,進一步激發社會創業熱情,激發市場活力。
此外,穩就業仍是今年的工作重點,特別是疫情發生后,給原本復雜的就業形勢帶來了更多挑戰。中央及各地政府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不僅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幫扶力度,發揮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群體的主渠道作用;還推出多種舉措支持農名工、大學生返鄉入鄉創業,擴大就業渠道,以創業帶動就業。同時還為重點群體就業發放租房、培訓、求職等補貼。
就業方面,多措并舉穩就業。 2020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著重部署高校畢業生就業舉措,要求通過企業穩崗措施、強化創業擔保貸款支持、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助學貸款延期還款等有效途徑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
同時,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開展社會服務領域雙創帶動就業示范工作的通知,圍繞社會服務領域,集中培育一批示范項目,有針對性給予投資對接、人才培養、房租減免、財政補助等政策支持。
5月,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啟動“校企行”專項行動,依托企業和高校兩類國家雙創示范基地,通過強化校企供需對接、稅費減免、貸款、補貼等,精準服務大學生創業就業。
此后,中組部、人社部、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通知,通過七項措施集中服務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使有就業創業需求的畢業生都能得到相應服務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為積極引導多渠道靈活就業,國家出臺政策鼓勵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自主就業。
創業方面,發揮雙創示范基地帶動作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帶動作用?進一步促改革穩就業強動能的實施意見》,強調要把雙創示范基地打造成為創業就業的重要載體、融通創新的引領標桿、精益創業的集聚平臺、全球化創業的重點節點、全面創新改革的示范樣本,從而推動我國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另外,文件還從企業紓困、帶動就業、構筑產學研融通體系、深化金融服務、開放創業孵化載體、探索包容監管機制等六方面為提升雙創示范基地帶動作用指明方向。
補貼方面,“真金白銀”助發展。人社部、財政部、農業部在2020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動返鄉入鄉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返鄉入鄉創業示范縣可獲資金傾斜,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可享各項扶持補貼政策、創業培訓及更加優化的創業服務。
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國務院提出,首次創業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可先行申領一次性創業補貼的一半資金。除此之外,國務院還發布了《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規定機關、事業單位不得拖欠中小企業支付款項。
財政部、稅務總局為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普惠金融服務,聯合發布公告將普惠金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實施期限延長4年,至2023年12月31日。
人民銀行兩次實施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落地? 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形成
在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巨大風險挑戰的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逆風揚帆,勇闖改革“深水區”。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備受市場期待的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方案終于“出爐”。
改革后的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模式創新、服務創新、業態創新,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模式、新業態、新應用的深度融合。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為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與快捷的資金渠道,也為頭部企業、新興產業和券商帶來了諸多的發展機遇,它的落地實施有助于抑制市場炒作,加速優勝劣汰,促進我國資本市場長期良性發展。
8月24日,首批18只創業板注冊制新股上市。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希望創業板能夠更好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加市場包容度和覆蓋面,支持更多優質公司在國內上市。劉鶴強調上市公司要改革完善治理結構,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創新“領跑者”和產業排頭兵作用。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違規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文作者:李雪曼,郵箱:lixueman@ctoutiao.com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