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梳理,第四輪集采共涉及44個品種,90個品規,涉及藥企數量預計超過100家。從銷售規模來看,樣本醫院銷售規模超過10億元的品種為2種,5-10億元的品種有6種。
第四批國采涉及的品種主要來自抗腫瘤、降糖、精神和麻醉、消化領域、呼吸領域、抗菌抗病毒領域等。
從涉及企業來看,先看外企,比如,勃林格殷格翰和諾華為第四批集采涉及品種較多的外資企業,均至少有5個產品位列名單之中;勃林格殷格翰分別是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恩格列凈片、鹽酸普拉克索緩釋片、鹽酸普拉克索片、替米沙坦片;諾華則分別是奧洛他定滴眼液、那格列奈片、鹽酸特比萘芬片、纈沙坦氨氯地平片(Ⅰ)、纈沙坦氫氯噻嗪片。
輝瑞和阿斯利康分別涉及4個和3個產品,拜耳、第一三共、楊森、施維雅和武田有兩個產品,賽諾菲、禮來、葛蘭素史克、吉利德、諾和諾德和默沙東也有產品進入集采。
內資企業中,帶量采購積極響應者的品種數也基本都排名前列,比如齊魯制藥有7個產品進入集采名單中,石藥也有6個品種進入,接下來的正大天晴、豪森、東陽光、科倫等,涉及品種分別為6、4、3、3,此外,揚子江、北京福元醫藥、江蘇恒瑞等藥企涉及的品種也不少。
日前,中信證券在相關研究報告中指出,集采品種市場多為外資藥企主導,有望加速進口替代——第四批集采品種涉及多個在中國有較大市場份額的外資藥企,以這44個品種在2019年樣本醫院銷售額最高的前10個品種為例,有9個品種的最大生產商都為外資藥企。
帶量采購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仿制藥對于原研藥的替代,并降低仿制藥的虛高價格。不難看出,在國家集采的游戲中,主要的玩家仍然是原研藥企和國內頭部的仿制藥企業。
回顧前幾輪的集采成果,平均降幅在50%以上,最高降幅超過90%,三批次集采按約定采購量計算,每年采購費用從659億元下降到120億元,節省539億元。
新一輪集采,具體的降幅與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國家集采的常態化推進,相關核心參與方,尤其是國內藥企,將仍然會積極參與。
近日,齊魯制藥集團副總裁鮑海忠就對賽柏藍表示,齊魯將一如既往的積極參與到帶量采購之中,為醫改事業的發展助力。
具體來看,第四輪國采,到底哪些藥企能中選,降幅又將如何無疑是業內最為關注的問題。
興業證券曾分析指出,無論是創新藥還是仿制藥,產品的價格本質上取決于競爭格局。也就是說,競爭激烈的產品,降幅就可能更大,反之,則相對和緩。
就第四批國采來說,即使本次競爭最激烈的品種帕瑞昔布、左氧氟沙星也僅有 5 家國產與1 家原研過評,相較第三批集采的二甲雙胍(口服緩釋劑型27家過評)、卡托普利(12家過評)等品種競爭環境大幅改善。
根據過往集采經驗,廠家多的品種降價幅度較大,第四批集采品種降幅可能會相對溫和,但降價壓力依然存在。
在第三批國家帶量采購中,外資藥企參與積極性較低,不少外企報價高于最高有效申報價,等同直接放棄集采市場。倘若第四批集采原研外企仍保持消極對待態度,內資藥企有望中標共同瓜分公立醫院用藥的大蛋糕,加速進口替代,市場格局將發生大幅改變。
隨著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數量的增加,帶量采購品種范圍也在持續擴大。有分析指出,在之后的幾年,隨著國家組織藥品集采的推進,絕大多數仿制藥都可能成為微利產品。
與此同時,創新藥迎來系列政策利好,國家醫保目錄動態調整加速,創新藥醫保準入加快。
《VBP對中國醫藥市場格局的影響》認為,國家的帶量采購政策會不斷擴展品種,這使得仿制藥的價格不斷降低,利潤空間不斷壓縮,最終將促進國內創新藥市場的發展,迫使內資企業在創新藥領域與外資企業競爭,提高內資企業的創新能力。
中信證券也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帶量采購更多是推動醫保資金的騰籠換鳥,以及對創新研發的支持,預計未來符合醫保控費價值導向的創新藥、創新器械市場占比將不斷提升, 藥企銷售能力的重要性將逐漸弱化。
對于醫藥企業來說,應該在認清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盡快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走仿制品路線還是堅持創新型轉變。
截至目前,在全國藥品集采中,齊魯制藥已經累計中標17個產品,作為國家組織藥品集采的積極參與者,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國內頭部藥企,齊魯制藥也用行動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齊魯制藥集團副總裁鮑海忠表示,從企業的產品結構來講,齊魯制藥也在逐步的進行調整,選比較有優勢的產品,做精做優,做強做大,相信創新藥的上市會給企業的發展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
齊魯創新藥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屹東則在一次分享中表示,仿制藥主要解決臨床急需,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截至目前,齊魯制藥的一致性評價工作位居全國前列:申報數量、速度、獲批數量居行業前列;45個已經獲批,其中23個為國內首家;注射劑申報27個,15個為首家。
目前,齊魯制藥41個藥物為國內首家/獨家上市,在研產品200余個,涉及抗腫瘤、心腦血管、精神、神經系統等重大疾病領域。
僅2020年,米內網數據庫顯示,齊魯制藥已上市17個新品,涉及33個藥品批文,均按新分類獲批視同過評。
這17個產品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規模超10億的有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塞來昔布膠囊、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以及恩替卡韋片,超億元級別的有醋酸阿比特龍片、來氟米特片、馬來酸阿法替尼片、阿立哌唑口崩片、普瑞巴林膠囊、枸櫞酸西地那非片、阿瑞匹坦膠囊、奧美沙坦酯片、注射用比伐蘆定;另外,齊魯還有9個產品的市場規模也超過了億元。
從治療領域來看,17個新品分布在9個大類,其中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占比最大。可以看出,近年來齊魯在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領域不斷發力,同時也進入了研發收獲期。
朱屹東也在一次分享中,透露了齊魯制藥的創新研發進展——齊魯緊跟國際創新藥物發展趨勢,在腫瘤、感染、肝病、自身免疫、代謝疾病等未被滿足的重大疾病治療領域,采用小分子藥化精準設計平臺、抗體組合、溶瘤病毒、納米藥物遞送等核心技術布局完善的產品線,持續開發“全球新”“全球好”藥物。
目前,在研創新藥物項目50余項,有6項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中,今年有11項在中國、美國申報IND。
值得一提的是,PD1/CTLA-4是經大規模臨床驗證的聯合免疫治療的 “黃金搭檔”,齊魯制藥運用全球獨創、自主知識產權開發的PSB205,獲中國和美國批準臨床研究,正在中國和美國同時開展臨床研究。
未來,齊魯制藥計劃在精準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和新型給藥系統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實現腫瘤、肝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領域治療技術的進一步提升,積極搶占國際藥物研發新高地。
仿制還是創新,齊魯等國內的一批藥企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來源:賽柏藍
2021-10-11 醫創社發布了 《最高降98%!零點開始》的文章
2021-10-09 醫創社發布了 《公立醫院市場,這40個藥賣得最好》的文章
2021-09-22 醫創社發布了 《醫創社祝中秋快樂》的文章
2021-09-02 醫創社發布了 《即日起,藥店恢復「四類」藥銷售》的文章
2021-09-01 醫創社發布了 《34個大品種集采,藥企報價開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