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11月,2020年開始進入倒計時。本月,隨著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及一系列解讀見諸報端,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了目標和方向,同時一批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穩定金融安全發展,推進創業就業的政策辦法集中出臺。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文件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文件指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發揮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繼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筑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
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繼續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國家科技治理體系,優化國家科技規劃體系和運行機制,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加大研發投入,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瘧谩?/p>
11月25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撰文,他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而做到這一點,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
此外,他還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未來需要繼續推動科技創新在暢通循環中發揮關鍵作用;推動供給創造和引領需求,實現供需良性互動;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健全現代流通體系;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擴大就業和提高收入水平,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更充分就業;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更深度融入全球經濟。
本月,為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發布。《方案》針對老年人日常出行、日常就醫、日常消費、文體活動、辦事服務等方面完善法規規范,要求相關部門抓緊出臺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11月關鍵詞
金融
11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就《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辦法》明確網絡小額貸款業務應當主要在注冊地所屬省級行政區域內開展,未經銀保監會批準,不得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
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并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
《意見》在推進金融審判工作創新方面,強調要完善打擊非法集資、內幕交易、逃匯套匯、洗錢等金融違法犯罪司法工作機制,依法審理與創業板改革有關的各類案件,為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提供司法保障。同時加強數字貨幣、移動支付、與港澳金融市場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等法律問題研究,服務保障深圳金融業創新發展。
市場規范
本月在市場規范方面,國家相關部門集中發布一系列規定、意見。如11月5日,《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發布,明確經營者開展減價、折價等促銷活動的,信息應當真實準確。折價、減價應當標明或者通過其他方便消費者認知的方式表明折價、減價的基準。
11月6日,《關于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意見》對網絡平臺,網絡商品經營者、網絡直播者的法律責任和義務給出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同時明確了網絡營銷范圍,并以相關法律法規作為規范網絡營銷行為及違規處罰的依據。
11月10日,為預防和制止互聯網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市場監管總局起草的《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指出,要通過反壟斷監管維護平臺經濟領域公平有序競爭,充分發揮平臺經濟高效匹配供需、降低交易成本、發展潛在市場的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優化、技術進步、效率提升,支持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并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此外,《通知》還要求網絡電商直播平臺要對開設直播帶貨的商家和個人進行相關資質審查和實名認證,并對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定期進行復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返鄉入鄉創業
11月10日,農業部發布《關于推進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 提升農村創業創新水平的意見》。文件指出:充分發揮各類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作用,支持返鄉入鄉人員興辦企業、做大產業。對首次創業、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可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同時對返鄉入鄉創業企業按規定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加大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入鄉創業個人支持力度。推廣“互聯網+返鄉創業+信貸”“政府+銀行+保險”等農村貸款融資模式,設立信用園區,形成支持白名單,逐步取消反擔保,建立綠色通道,做到應貸盡貸快貸。
本文作者:李雪曼,郵箱:lixueman@ctoutiao.com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違規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