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氫創加速營里,經常遇到很多創業者問我們,像我這樣的項目拿到機構的投資可能性有多少?投資人喜歡什么類型的創業項目?
其實我認為想創業融資,首先要懂創業,很多項目無法融資,究其原因,還是對創業的本質不太理解。所以我想從“重新理解創業、重新理解自己、重新理解BP”三個方面去探討創業融資背后的邏輯,首先我們先來重新理解創業。
年初的時候,我遇見一個之前在某創業大賽上認識的朋友,面容憔悴的他跟我說,他再也不想做那些什么虛頭巴腦的創業項目了,現在就想踏踏實實地做一些實在的項目。從教育賽道切換到做直播電商服務和培訓,他口中所說的實在項目,其實就是馬上能賺到錢的項目。
創業的大潮中不乏一批追著風口的投機者,他們希望能快速抓住一波波行業變化的紅利。泠淵羨魚,有的人立馬跳下去,運氣好抓到條大的;有的人運氣不好什么也沒有抓到,反而被大水給沖走了;而有的人則退而織網,用解決方案持續穩定地抓魚。
我時常跟創業者探討創業與做生意有什么區別,本質上都是在做價值的交換,而從字面上的狹義理解,創業更述求“創造”二字,是從無到有,從0到1,是一個行業、一種技術、一個品類、一個產品的開創者,需要創業者在初創時期擁有很強的洞察力、創造力,去發現用戶的痛點,以及背后未被滿足的需求,別人解決不好的問題。
而做生意從古至今還有一個代名詞“做買賣”,更多地是在流通環節上追求效率,他們敏感于渠道和營銷推廣策略,當然還有選品和定價策略。但在產品的開發能力上他們是缺失的,因為這里存在時間成本和創造能力問題,在從0到1的開發階段是非常痛苦和高風險的黑暗期:一是這個階段只投入而不賺錢,二是投入了大筆錢可能等不到黎明的到來就掛了。
所以創業者難就難在這第一關,而精明的生意人是不想淌這趟渾水的,他們直接找成熟的產品,進入1到10的復制階段,如果眼光準、抓住渠道的紅利還真是能快速賺一波。
我身邊就有很多朋友跟我講述過,那些年發橫財的故事,講起那些故事時,他們眉飛色舞,是那么懷念當初激情燃燒的歲月,但往往都是一兩年的事情,紅利期一過,渠道變化,流量轉移,就馬上賺不到錢了。
不過也有生意人在這個階段賺到第一桶金的同時,積累到行業認知、積累到人脈資源、積累到初步的組織管理能力,開始反過來去改良產品,去優化供應鏈,走向產品經理和運營經理的角色,慢慢長出用戶思維和運營思維。改革開放初期,沿海地區太多的企業家都是從倒買倒賣,甚至賣走私商品起家的。
對于一個行業小白、一個草根創業者,沒有行業積累、沒有人脈資源、沒有天使投資,一開始上來就“從0到1”,試錯周期長、成本高,很容易成炮灰。所以,創業成了高風險領域,特別是對于一個創業小白來說,第一次創業就能成功的,機率很低很低。
這些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場合加上我們氫創加速營,見過六七百個創業者應該有了。各種類型,各種款式,各種性格的都見過。我梳理了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高知小白型
這幾年,許多知名高校、留學海歸一畢業就創業的越來越多,一是家里經濟條件還不錯,能支撐他們出來創業折騰個幾年,二是這些年鼓勵雙創,大學里就有很濃的創業氛圍。
這類創業者畢竟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很強,在溝通中能感知到他們對于行業的新變化、對于營銷的新打法非常熟悉,講起來也頭頭是道,但是畢竟沒有行業積累、沒有團隊管理的經驗,失敗概率也是很高的。
除非是高新技術型項目,國家有各類扶持政策,團隊也是行業專家,相對成功概率就高很多。
二、江湖草根型
這類創業者學歷不高,早早就出來創業,在社會摸爬滾打很多年,有點江湖氣,很多早些年抓住過行業紅利,發過小財,對于自己做生意的能力和敏感度還是有些自信的,而且這類人都是銷售高手,特別喜歡交朋友,喜歡整合身邊的資源。但是時代變了,新用戶、新需求、新產品、新渠道,他們的思維不一定能跟得上,所以只有與時俱進,有空杯心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才能持續創造新價值,不被社會所淘汰。
三、企業高管型
大企業高管出來創業,往往成功概率比較高,首先他們對行業、對整個供應鏈認知很深;其次,他們在該行業里已經建立了很好的市場人脈資源基礎;最后,他們還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能識人用人,招募到好的創始團隊,管理效率很高。而且這類人面對決策時,思路清晰,邏輯嚴謹,創業格局比較大。
四、行業專家型
這種人往往在行動執行力方面是較弱的,對行業研究的很深,但是在創業過程中,經常陷入閉門造車,不能很好地整合外部資源和團隊力量。不過也有行動力、執行力很強的專家型,他們用他們的新模式、新技術去改造了傳統的行業。近些年,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投資機構、咨詢公司、技術公司出來,在傳統零售領域大發異彩的項目。
五、拿獎拿錢型:
這類創業者也經常被詬病,說是to vc項目,是專門對政府的路演項目,搞的像個明星,其實“這城市那么空,這回憶那么兇,這項目沒有根”。但是我認為如果項目是有根基的,是有實實在在價值的,早期通過參加一些創業大賽,拿點政策資源和資金扶持,是無可厚非的,但這只是項目啟動時的助力、是錦上添花,是不能當成項目做強做大的主要路徑。
六、連續創業型
都說有一種英雄主義,是你看透了生活的本質以后,還依然熱愛生活。在創業領域又何嘗不是,真正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業者,都有顆獅子之心,不怕輸不服輸,打倒了還能爬起來,還敢繼續拼。
連續創業者為什么也容易成功,就跟你游戲玩多了,經驗值就會提升,通關技巧能力上來了,知道什么關卡容易會掉坑,知道困難時期,應該如何凝聚團隊力量向什么方向進行突破,自然成功概率就高了許多。
因此,站在資本的角度來看,資本方本質上就是做杠桿,誰的項目產出效率高,盈利能力強,又有做大的空間和實力,我就給誰加這個杠桿,去加速放大他的優勢,去快速試錯,完成從0到1,從1到100的做強做大的過程。
去年,有位投資機構的朋友跟我聊起,他們機構只投科技創新類的項目,不看好做市場和模式創新類的項目,他們認為時代不同了,這類項目價值不大。但是我不太認同,隨著我國人均GDP的增長,我們從一個生產大國將會步入一個消費大國,大消費領域的創業機會已經獲得驗證,在美妝、食品飲料、大健康、教育等領域,近些年來冒出來很多新獨角獸項目。他們抓住了新用戶的新需求,并在新的渠道上提高了產品的流通效率,從而產生了新的價值。
同時,這些項目背后其實也有新的技術加持,如完美日記、花西子,在數據分析能力,和電商流量運營方面的能力;還有良品鋪子去年就設立了食品技術研發實驗室;以及許多的零售科技項目,如一些SAAS系統、智能硬件服務于零售供應鏈體系,提升了零售效率。所以,我們認為在面對新用戶新需求,做品類品牌創新和零售渠道創新,以及面對線下零售效率低下,做供應鏈技術創新,這樣兩個方向,是未來大消費領域的創新方向。
文章來源:氫創同城 (圖片來源網絡)
2022-12-02 浙江氫創投資有限公司發布了 《每周融資資訊:消費領域最新融資資訊11月30》的文章
2022-12-02 浙江氫創投資有限公司發布了 《 汪小菲“人走茶涼”,床墊還是熱乎的?》的文章
2022-07-08 浙江氫創投資有限公司發布了 《“勝意·園宇宙科創園”正式開園 引領杭州產業園新格局》的文章
2022-07-06 浙江氫創投資有限公司發布了 《 每周融資資訊:消費生態的最新融資資訊7月6》的文章
2022-06-20 浙江氫創投資有限公司發布了 《電競酒店效率升級利器——惠捷科技數字化平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