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小年夜,一款叫“嘟寶特”的機器人在央視網絡春晚上火了。
蘸墨、舔筆、勾勒......機器人一氣呵成,分毫不差地復現了主持人在平板電腦上寫的春聯,儼然一副書法家的樣子。
這是越疆科技旗下的DOBOT魔術師,看著自家“孩子”在春晚的舞臺上揮毫潑墨,電視機前的劉培超,露出了老父親般的笑容。
作為國內第一家研發桌面級機械臂的公司,核心零部件“卡脖子”也曾讓越疆舉步為艱。當初和團隊熬夜搞研發,也曾讓85后的劉培超掉落三千煩惱絲 。
好在頭發絲沒白掉。
2021年,越疆科技業績翻倍,產品連續三年登頂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出口量NO.1。全球每賣出10臺桌面型機械臂,就有7臺出自越疆。
去年7月,越疆科技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是經過工信部嚴格篩選的,這也是國家對我們的充分肯定。”劉培超告訴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
有了“專精特新”的背書,劉培超“讓中國機器人走向世界”的夢想,無疑又多了一雙隱形的翅膀。
01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個行業的爆發,資本往往是最先感知的。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機器人賽道可謂炙手可熱。阿里、美團、字節等互聯網大廠紛紛入局,僅去年一年,機器人行業就累計發生融資事件超200起。
越疆科技是機械臂細分賽道龍頭,2021年初完成3.2億元戰略融資,獲得中金資本等8家投資方青睞。
不同于其他行業,機器人行業技術壁壘高,原材料一直處于“卡脖子”狀態。很長一段時間,我國機器人市場都為海外企業所壟斷。直到上世紀80年代,我國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才開始對機器人展開系統研究。
劉培超的母校山東大學就是其中之一。
劉培超
劉培超就讀于山大機械工程學院,大學期間,他就經常搗鼓機器人。研三時,提前完成畢業論文的劉培超去了中科院蘇州所。一次做實驗的經歷,讓他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他發現,機器和人之間都是互相獨立的,做起事來很不方便。“有沒有可能做一臺小型的機器人,跟人一起協作?”劉培超告訴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最初的想法是想解放雙手,給自己找個“助手”。
由于機器人零部件的加工廠都集中在深圳、東莞一帶,“我說那干脆去深圳吧!”
那一天是2014年的4月13日,劉培超記得很清楚,因為那天是無錫馬拉松開跑的日子,他跑完全馬才去的深圳。
只是,讓劉培超沒想到的是,研發一款小型機械臂,竟比大型機械臂還難。
那個時候,我國還沒有做桌面型機械臂的公司。這種高精度的機械臂,在整個上游核心零部件上幾乎沒有供應鏈。就算是進口,也都是給大型工業機器人配套的供應鏈。這意味著,要做出一款小型機械臂,其核心零部件電機、控制器等都得重新研發。
剛開始創業,沒有資金,劉培超只能先“犧牲”一部分功能,把樣機做出來。
和他并肩作戰的,還有幾個山大同級校友。白天,他們在各自的城市做本職工作;晚上,則通過網絡協作研發樣機。從晚上八九點一直搗鼓到凌晨三四點,成為劉培超創業初期的工作常態。
2015年6月,在經歷了整整8個月的“地下工作”后,劉培超終于研發出了第一代樣機。
這款可以擺上桌面的機械臂,不僅會書法繪畫,還會穿針引線。他們把樣機放在美國一個眾籌網站上,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收到1000多臺訂單,還眾籌到6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40萬元)。
“確實是出乎意料!”劉培超告訴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初戰告捷讓他信心倍增,也讓他看到了機械臂的市場需求。
同年7月,劉培超創辦越疆科技,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如今回憶起第一款樣機的研發經歷,劉培超調侃道:“天天熬夜,頭發都快掉沒了。”他說,那時候還年輕,是熱愛和激情支撐著自己一步步走到現在。
02
歷史的詭譎之處在于,開創者往往會成為悲催的犧牲者。摸著石頭過河,而能順利達到對岸的,幾乎沒有幾個。
越疆科技作為桌面機械臂的開創者,成了“成功過河”的少數派。
2021年全年,越疆科技的機械臂銷量達到1.2萬臺,業績同比增長超100%。在此之前,越疆科技的工業機器人已經連續三年(2018-2020年)登頂國產品牌機器人出口量第一。
在全球桌面型機械臂市場,越疆科技的占有率超過70%。也就是說,世界上每賣出10臺桌面型機械臂,就有7臺出自越疆科技。
讓中國機器人走向世界,已經不再是夢想。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劉培超告訴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一是越疆將多款產品同步推向市場;二是行業不斷成熟。“加之疫情讓部分企業加強了對自動化轉型的決心,這些綜合因素使得越疆的業績在2021年迎來爆發。”
事實上,越疆科技在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機械臂行業有四大“卡脖子”技術:運動控制、伺服驅動、電機、減速機。伺服是為機械臂提供動力的,減速機用于提高機械臂的動作精確度。這些核心技術多被美國、德國和日本的企業壟斷。
中國雖然是世界上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但高端機器人仍然依賴進口。關鍵技術“卡脖子”,也是機器人價格昂貴的原因之一。
越疆科技從底層的控制系統開始布局,花了5年時間,才逐步攻克其他三項“卡脖子”技術。如今,越疆科技在機械臂行業已申請1067項知識產權,專利申請總量超700項,其產品和技術的國產化率達到90%。
官網顯示,越疆的機械臂主要分工業級產品和教育級產品。
拿爆款產品“DOBOT魔術師”來說,它不僅能實現3D打印、激光雕刻、寫字畫畫等功能,還可以DIY,自由設定動作。“和真的助手一樣,可以語音控制,也可以手勢控制......”
看得出來,劉培超對自己的“孩子們”很滿意。
由于價格便宜,輕便小巧,DOBOT魔術師在教育領域很受歡迎。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大等不少名校,在科研教學中都用到了DOBOT魔術師。
至今,越疆科技已經研發了十余款輕型機械臂產品,品類涵蓋桌面型機械臂、SCARA協作四軸、協作六軸等智能機械臂,成為業內首家擁有0.5-16kg負載產品矩陣的企業。
越疆機械臂
?去年10月,越疆發布了國內首款可遠程操作的機械臂產品。
據劉培超介紹,這款產品基于5G技術,力反饋精度、遙操作延時、操作臨場感等指標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我們從2018年就開始研發,花了大概3年的時間。”
劉培超告訴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國外這樣一臺設備差不多得100多萬元,“我們現在把它降到了20多萬元。”
03
一千兩百年前,晚唐詩人陸龜蒙寫下名句:“越疆必載質,歷國將扶危。”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舉進士不第的陸龜蒙選擇歸隱,在江浙一帶游歷山水、體察民情。魯迅評價他:“看他的小品文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
千年之后,劉培超以“越疆”為名,一頭扎進機械臂細分賽道,希望中國機器人能跨越邊界走向世界。
從某種程度來說,專精特新“小巨人”是對劉培超的一種肯定。
2021年7月,越疆科技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創新型中小企業。而專精特新“小巨人”無疑又是專精特新企業中的佼佼者,按照工信部數據,目前僅有4762家。
它們呈現出“6789”的特點:超六成屬于工業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份細分市場首位,九成集中在制造業領域。
可以說,它們是細分賽道的“專家”,不僅能夠為補足產業基礎能力貢獻力量,還有助于解決產業鏈“斷點”“堵點”等問題,最終解決“卡脖子”難題。
申請專精特新“小巨人”,劉培超一開始也沒有太大底氣。
他對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表示,“因為政策也比較新,我們是一邊摸索,一邊整理材料,想著如何輸出符合‘專精特新’條件的申報材料。”
劉培超舉了個例子,“專精特新”對盈利、凈利潤、研發投入等都有規定。“我們雖然營收好幾個億,但前期在研發上投了很多錢,凈利潤不是很高。”
后來,劉培超找深圳市工信局說明情況,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
同年8月,越疆科技又成功入選“重點小巨人”企業。“重點小巨人”是在“小巨人”的基礎上選拔的,從3900多家“小巨人”中選出600多家,然后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對于越疆科技來說,“專精特新”的意義更多在于品牌加持。
“‘專精特新’企業是國家嚴格篩選出的行業佼佼者,在專業性、創新性等方面都做得比較出眾。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說明越疆在這個行業屬于頭部企業,當我們開拓市場、談客戶的時候,大家的信任度會更高。”劉培超告訴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
此外,在融資方面,劉培超也感受到了“真實的好處”。他說,國家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配套了一些銀行方面的融資配資,“相當于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
在機器人行業,“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話題始終經久不衰。
在劉培超看來,人與機器是共融的關系。“現在地球上80%的人,還在為物質生活而努力。但當物質獲取成本降到非常低,機器人可以幫我們安排好一切時候,人類將進入下一個階段,即追求更多的精神文明。”

詩與遠方雖然遙遠,但值得砥礪前行。
?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