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是,還沒等郭志鵬測試出一個產品,他帶來的軟件就先“熄火”了,打不開了??蛻艉軣o奈,郭志鵬也很無奈。
出乎意外的是,盡管演示失敗了,客戶還是對郭志鵬的軟件充滿期待。“
你們只要把這個平臺做到能用了,我們就會采購。后續的性能問題,我們可以等你們持續迭代優化?!迸R走前,這個客戶的一番話讓郭志鵬團隊重燃信心。
郭志鵬團隊做的是一個工業計算機輔助工程仿真軟件,所有的計算過程都依托于云端,可大大方便客戶使用。在理想狀態下,這個軟件可以對已設計好的產品進行虛擬仿真,提前預測產品的開發缺陷,輔助修改設計,提高產品成品率。
?
寧波的這家客戶迫切需要這樣的軟件進行工業產品測評。然而,國內根本沒有適合這家公司所處行業的自主計算機輔助工程軟件。
郭志鵬有一個聰明的大腦。他是一名清華大學的工科博士,也是一位數學癡迷者。10年前,他曾到英國皇家學會、牛津大學做過國際學者。
2016年,郭志鵬和他的清華、牛津校友們一起在北京林業大學學研中心創立了適創科技,開啟了一場創業之旅。
以高性能算法研發為核心競爭力,適創團隊從3個人開始,全身心投入到了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自動缺陷識別和智能設計等數字化工業領域。?
計算機輔助工程的概念并不為大眾所熟知。郭志鵬向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解釋:“這就好比一輛汽車,在出廠前每一個環節都經歷過上萬次的模擬測試,從而才能達到性能的穩定。這中間就需要CAE軟件來完成產品的虛擬仿真?!?/strong>
在工業界,只有當產品經過無數次的場景應用測試,企業才有信心將產品進行生產和交付。
在計算機出現之前,幾乎都是憑借人的經驗來模擬測試并找出生產標準;在信息技術革命到來之后,我們可以在計算機上部署軟件,通過數學模型構建一個求解器,從而完成產品在虛擬世界的仿真。
其實,早在20多年以前,清華大學等國內工科能力突出的科研院所就在仿真軟件領域做了許多基礎性研究。只是,工業仿真研究并沒有在市場上廣泛應用起來。
“原因在于,那會中國的高端工業基礎沒有做起來?!惫均i告訴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
雖然中國是世界工廠,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企業只會做基礎加工,絕大多數跟高科技無緣。
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目前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工業增加值為5.53萬億美元,而美國2017年的工業增加值為3.55萬億美元,日本為1.42萬億美元,德國是1.08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的年度工業總產值接近美日德三國之和。
然而,在工業門類齊全、總產值高的背后,是中國工業生產很多集中在食品、服裝以及簡單的來料加工領域。
這些基礎加工業的生產對工業軟件的模擬仿真并沒有太多需求。直到最近一些年,工業仿真軟件才越來越有了用武之地。
尤其是當前中國工業正在邁入4.0時代,工業仿真的市場需求逐步放大。
除了在新能源汽車賽道表現亮眼之外,中國在工業機器人等一些領域的發展也在不斷創造佳績。
去年底,國際機器人聯合會 (IFR) 主席 Milton Guerry 表示,“目前,中國制造業的機器人密度在全球排第9名,而在5年前僅為第25名。”據悉,中國每萬名制造業勞動人口平均使用的機器人數量在2015年是49臺,2020年已增長至246臺。
郭志鵬的第一次創業正好趕上了這樣一個好時機。在2016年創業之時,他也是國內第一批做工業仿真模擬軟件的創業者。
以新能源汽車生產為例,這里有上萬個虛擬環境需要通過驗證。比如,在汽車出廠前的碰撞環境測試稍有不慎,后期就會對車主和企業自身品牌帶來巨大傷害。
適創科技的仿真系統恰好就為這個環節提供模擬測試服務。
然而,理想雖然美好,但是現實卻很艱難。這幫頭戴名校光環的創業者,也深深地體會了一次什么叫“創業維艱”。
郭志鵬向直通北交所回憶,起初他是和幾個師兄弟一起出資創辦的適創。產品沒賣出去,適創很快就開始面臨資金周轉問題。
于是,郭志鵬開始去見投資人。2016年后,他大約見了超過40位投資人。
然而,這些投資人向郭志鵬給出的反饋是這樣的:聽不懂什么是工業仿真;在國內找不到可對標的公司;不太確定適創做的事到底有沒有商業潛力。
也是在那時,有投資人建議郭志鵬去做一個基于SaaS的工業軟件平臺去打通不同的行業,提供系統的軟件服務。這個建議的理由是,這或許比適創現在做的事更有賺錢機會。
本來在郭志鵬的計劃中,他認為CAE是可以跨行業解決不同問題的。后來,郭志鵬還是采納了投資人的這個建議。
2020年11月,亞杰天使、“清華系”啟迪之星聯合為適創科技帶來一筆千萬元級別的Pre-A輪融資。
這筆資金為適創科技送來了及時雨。再加上經過產品的一次次迭代,適創科技的工業仿真軟件開始有了訂單。這些訂單多半來自電子信息制造業和新能源汽車業領域。
作為一家基礎軟件類創業公司,適創科技在巨人林立的工業仿真系統市場生存下來并發展壯大殊為不易。
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尋找彎道超車的機會,是其成功的訣竅之一。不同于其它的工業仿真供應商,適創科技誕生于云原生時代,業務全部搭建在云平臺上。
阿里云基于神龍架構打造的彈性高性能計算平臺,為適創科技提供了高效且穩定的生產底座。除此之外,阿里云高性能計算技術專家多次主動上門進行技術交流,準確定位適創產品計算側的性能與業務痛點。最終,阿里云提供了一種開箱即用的MPI應用提交執行框架,大大簡化了基礎資源的管理運維。
政府也為適創科技出謀劃策。中關村管委會認為適創科技專注于中高端制造細分領域,符合“專精特新”的特點,于是建議它們申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資質,享受一系列補貼政策。
2021年12月,適創科技拿到了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資質。
目前,適創科技獲得了2000余家制造業用戶,并為GE-貝克休斯、中信戴卡、一汽鑄造、大連亞明、寧波隆源、云銅科技等國內外企業提供高性能數字化解決方案。
這些訂單讓郭志鵬稍微松了一口氣。只是,對于大多數創業者來說,日常幾乎沒有輕松可言。創業5年至今,郭志鵬還需要在公司管理、持續創新等方面花更多的心思。
終究,創業者需要不斷地從眾多不確定性中努力尋找一絲確定性。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