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間,北京證監局官網發布了由知名財經媒體人羅振宇創辦的羅輯思維擬科創板上市的輔導備案信息。
消息一出,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更有媒體表示,若羅輯思維沖擊科創板成功,將成為“知識付費第一股”。

相比于市場熱度的高漲,資本市場內部人士則相對冷靜。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在接受創頭條記者采訪時表示,羅輯思維不太符合科創板定位,科創板要體現企業發展的驅動力是科技創新。羅輯思維更加適合創業板。“企業知名度不是科創板應該考慮的問題。”他說。
某前資深保代也表示,知識付費從各個層面而言都難言創新,和科創板完全不對路,“除非科創板放棄科創性。”

資料顯示,羅輯思維為財經媒體人羅振宇創辦,旗下產品有:得到App、《羅輯思維》節目、“羅輯思維”公眾號等。
產品“得到”是一款為用戶提供知識分享服務的App,用戶可以在線付費,訂閱獲得相關內容;也可以在知識干活、每天聽書等板塊獲得各類內容,是一款知識付費產品。
羅輯思維一直宣稱,這是一家從創立第一天就開始盈利的企業。
根據紅華資本傳出的投資價值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Q1,羅輯思維營業收入分別為1.59億元、2.89億元及1.5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860萬元、4462萬元及3805萬元,對應凈利率分別為11.7%,15.5%和25.2%。
爭議點在于,雖然早期科創板的過會有包容性,但羅輯思維的定位和模式不在科創板范疇之內。
此外,即然羅輯思維已經實現了企業的盈利,緣何不去更符合自身定位的創業板?
有人士認為,或是之前吳曉波主導的知識付費項目在創業板闖關失敗讓羅輯思維將目標定在了科創板。
“羅輯思維更像一家文化類型公司,目前市面還沒有實質性材料,等招股書出來后再關注。”一科創板公司董秘助理跟創頭條記者交流時認為。
目前來看,科創板嚴守六大行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行業、節能環保行業、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領域等。
截至目前,科創板共有165家公司在審核,其中已問詢70家,注冊生效為47家。其中,行業分布上,有32家為專用設備制造業,31家為計算機和通信信息技術行業,29家為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
資料來源:同花順
同時,科創板上市標準中強調了研發投入和技術自主創新要素。科創板要求保薦機構的推薦標注是,看企業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否國內或國際領先;是否擁有高效的研發體系,具備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和潛力。
數據顯示,科創板目前尚無純平臺型公司,至今也沒有所謂的“軟創新”企業過關。
此前,平臺型公司泰坦科技進軍科創板IPO被否。泰坦科技在預披露文件中介紹,公司是國內科學服務行業的領先企業,主要為創新研發、生產質控實驗室提供科學服務一站式技術集成解決方案。
但是,上交所在9月26日晚間發布的《關于終止對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審核的決定》中,揭示了泰坦科技闖關失敗的原因與這家公司的核心技術先進性成色不足有關。
此外,之前做數據廣告業務的木瓜移動、新數網絡也都曾闖關科創板,最終因實質業務是廣告業務、研發投入低被否。
一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曾對創頭條記者表示,科創板要求很高,上交所的提問非常具有深度、廣度和細度。如果企業在合規、財務以及成本等方面沒做好充足的準備,最好不要去輕易闖關,因為浪費時間。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違規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文作者:陳卓,微信:cz18510378718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