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青島·中國財富論壇召開,來自全球的金融大佬們集聚一堂,共同探討新全球化時代的財富發展。

這兩天,青島財富管理中心得到大佬們的紛紛點贊。有嘉賓表示,青島打造金融財富管理試驗區非常有遠見、青島財富管理發展未來可期......
金家嶺:青島正在崛起的“曼哈頓”

說起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就不得不提到試驗區的核心區-金家嶺金融新區。
作為青島正在崛起的“曼哈頓”,現如今,金家嶺新區已成為嶗山區的新名片,也彰顯著青島的經濟和城市發展的規模、速度和高度。
在18日的致辭中,青島市嶗山區政府副區長黃應勝表示,2016年青島地區的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大關,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7%,已經成為拉動青島市發展的支柱產業。
目前,金家嶺已累計建成金融及配套樓宇面積570萬平方米,5年內將達到1千萬平方米。同時,已與劍橋大學等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將加大對財富管理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力度。
不止是嶗山區,市北區也在金融創新方面不斷探索“市北”模式。
實施保險+戰略 市北將打造保險示范區

青島市市北區委副書記、區長楊旭東表示,市北區作為青島傳統的老城區、老工業區人口總量大,對于保險產品、保險服務的需求十分旺盛,保險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幾年青島市市北區加快實施保險+戰略,以建設保險示范區為目標,積極探索運營市場化機制,先后引入各類保險機構22家,陸續推出像電梯安全責任險、拒載綜合保險等險種,努力打造保險業創新發展的市北模式。
來聽聽大咖們對青島的評價如何!
1
齊斌 青島打造財富管理中心有遠見 ?

中國對外貿易信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齊斌表示,在跟青島市政府的溝通交流中,我們了解到青島市政府想把青島作為國際財富管理城市來建設,家族信托將是未來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一個領域。我們希望青島市政府在打造青島財富金融管理試驗區這個過程中,能夠進一步重視家族財富管理,利用好家族信托這一工具,為提高青島市財富管理水平做出貢獻。
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青島市政府已經在這一領域做了戰略性的布局。青島金融管理試驗區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戰略性安排。
2
以理 青島財富管理發展未來可期

亞洲銀行家主席以理表示,青島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這個城市致力于財富管理的發展,并不僅僅因為政府給予這座城市一個許可。而是因為生活方式,比如說像富有的人會有跑車,也有私人游艇。因為這樣,財富管理才可以有全面的發展,也因為這種財富管理的發展現狀,才使得技術得以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
3
Ajit Ranade 青島的金融占比很平衡?

印度埃迪亞貝拉集團首席經濟學家Ajit Ranade提出,金融行業應該追隨實體經濟的發展,過度的發展金融行業,會帶來一些災難。比如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就是一個例子。他認為,金融行業占整個經濟的8%—10%是最好的。而青島的金融占比低于10%,這個數字非常好。
4
姚慶海 青島要加強一帶一路保險合作

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指出,青島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的核心區,在服務于一帶一路重大項目,重大設施建設時,要扮演重要角色。希望市北區調動一帶一路資源,形成一帶一路風險保障合作機制平臺,加強一帶一路的保險合作,我們還希望運用青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優美的條件,打造養老社區和保險的結合,健康和保險的結合。
5
劉智夫?青島市將加快保險推廣應用

青島保監局副局長劉智夫表示,保險業發展和地方保險經濟發展唇齒相依,未來青島市將加快保險推廣應用,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保險覆蓋面,穩步推進保險加期貨,農業保險加小額信貸保險,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提升保險在財富管理實驗區建設中的戰略地位,繼續推進我市法人保險建設,不斷提升保險總部優勢,使保險業真正成為青島財富管理區建設的重要保障。
除了點贊青島,大咖們對全球金融發展趨勢不吝其詞,紛紛獻出“干貨”。
1
李禮輝?金融監管存在制度短板

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表示,金融與實體經濟失衡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市場化過度,而是金融市場化的改革還不到位。不是金融監管過度,而是金融監管存在制度短板。在資產管理領域,市場運行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滯后于市場的擴張速度,尚未形成有效的風險約束機制,并且金融監管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滯后于市場的多元化發展速度,尚未形成統一的高效的金融監管體制。
2
蔡昉?2010年后人口紅利迅速消失? ?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指出,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也就是可以作為勞動力的這部分人口15—59歲,在2010年達到峰值,峰值的意思是在那之后就要從正增長變成了負增長,所以2010年就成為了中國的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的含義,就是人口紅利達到了峰值,從此以后轉入負的紅利。所以人口紅利是已經消失,而且在迅速地消失。
3
王忠民?讓失信者徹底出局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提出,如果要把社會中每一個人、每一個法人、每一個經濟行為的負信用全部罰到,一直罰到他永遠不可能有經濟行為,罰到他出局,罰到所有的成本最大化,才不會產生負信用。如果我們讓正信用積累化,正信用可以在每一個人,你說的話,你做的事情,你無限交易的每一個行為都是正信用的時候,你的財富將會在這些維度當中和這些現行的邏輯關系當中無限積累,甚至你可以在創新當中為此服務,你就可以掙錢。
4
馬德倫?金融科技開創財富管理新途?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馬德倫指出,信息的開放對財富管理非常重要,大數據征信的興起,會直接改變金融交易的格局,對市場定價機制,會帶來復雜的影響。金融科技的變革降低了理財產品的門檻,作為一個財富管理的新途徑,要突破的不僅僅是技術,不僅僅是引進智能投顧,更重要的是投資者的成熟,市場的成熟,產品的成熟。
5
黃金老 智能投顧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蘇寧銀行董事長兼行長黃金老表示,近些年,可投資的產品較少制約了投資顧問作用的發揮,更多是以銷售理財產品為主的一種模式,而不需要或者沒有多的分析市場。目前智能投顧的發展是一個初期,咨詢類投資顧問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發展。
6
王永利 數字信息化資產越來越重要

樂視控股高級副總裁王永利提出,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一類新的東西就是所謂數字的或者信息化的資產,正成為我們社會的、企業的或者家庭個人的越來越重要的資產。王永利認為,個人的、企業的數字資產的培育,以及數字資產的管理,一定會有一個新的天地。我覺得這是一個互聯網時代來了之后一個重要的變化,大家不能再僅僅停留在原來的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的管理范圍。
7
朱云來 中國經濟本質問題是貨幣擴張過大

金融專業人士朱云來表示,經濟問題本質不是虛實的問題,本質問題是貨幣擴張過大,不斷擴大投資范圍,擴大貨幣供應,是由這些東西引起的。因為實體,從投資賺錢的角度來講,投資人是不會管虛和實的,你只要賺錢,他一定投,你不賺錢,你再說實體經濟,他也沒法投。所以我覺得本質問題,是經濟發展本身是否良性,是否貨幣供應總體過大,跟現有的經濟和在現有經濟中能夠找到的發展機會。
8
賈康 ?行政性壟斷讓資金難流入實體經濟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現在金融出現明顯的脫實向虛的偏差,改革開放將近40年以后積累雄厚的社會資本、民間資金為什么不愿意流入實體經濟?一定是要素流動不充分,經濟學里說如果要素充分流動,不應該在某一個領域里實現超額利潤。這就必須給出一個基本判斷,中國金融業出現過度的壟斷,這些壟斷有可能是行政因素造成的,當然也不排除自然階段性、寡頭式的壟斷因素。我們能做的是消除行政壟斷因素,這就涉及到供給側改革攻堅克難的命題。
9
雷啟迪 中國的市場戰略非常有創新性?

羅蘭貝格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雷啟迪在“金融回歸實體經濟”大會上指出,在有效的市場中,GDP增長和一些指數有一定的關聯性,比方說股指指數的定價是跟實體經濟的增長連接在一起的。政府監管者、實體經濟的主體以及金融行業的主體要在這方面做一些努力。中國在一些創新中是有領導地位的,在行業供給側方面確實有一些落后性。
10
殷曉松?壽險的消費剛性還很低

德華安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殷曉松表示,現在保險業已經到達全球第二位,但是它的密度和深度仍然非常低,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還談到,保險所獲取的成本,遠遠高于政府的很多項目它的融資成本,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他還表示,應該真正的去創新,去做出不一樣的東西。“保險行業特別是壽險行業,它的復雜程度,曉之以理比較難,還得動之以情,這個說明它的消費剛性很低。”
11
王宇 金融改革目的是服務實體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王宇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和金融開放的起點和目標、原則和導向都是為了更好的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千千萬萬個生產者和消費者服務。
同時推薦您閱讀:
1.?歡迎關注誠明智庫官方網站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