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業園,孵化器,首先要有‘成人達己’的心態,先成就別人,才能夠自我成就。”未來研創園創始人陽凌峰在接受創頭條記者采訪時表示。

資料顯示,未來研創園是在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指導下,由華研創科打造的,融辦公、研發、展示于一體的綜合產業園區。
那么在運營的實踐過程中有哪些現實問題是未來研創園需要著力解決的?在陽凌峰看來,未來研創園的特色是什么?未來該如何持續發展?
(以下為創頭條整理的采訪實錄,略有刪減)
未來研創園希望打造一個自我循環的創新創業小生態。園區總計5萬方左右的面積里,規劃了孵化區、加速區、展示區、配套區的不同功能。各部分的空間規劃設計都預先調研,基于不同階段的企業加以定制。
孵化區內統一做好80-300左右平方米的隔間,并提供裝修、電力、網絡、空調等配套,部分空間內配備有辦公家具,便于孵化項目拎包入駐。而在加速區,則提供靈活可分隔的空間,裝修僅為簡單的基礎裝修,便于項目根據實際需要加以自我改造;
在園區還規劃了不同的展示區域,以多媒體手段重點展示優秀企業的產品、業績、榮譽等;在配套區,打造了園區餐廳、咖啡吧、會議室、項目路演中心、圖文中心、健身房、智能停車區等。
怎么看2018年的發展?值得反思的部分是什么?
2018年對于我們團隊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啟動了三個新的園區項目,同時未來研創園在硬件和軟件部分也都打下了基礎。
具體來說,一是基礎設施改造完善。由于園區是存量空間改建項目,因此,針對入孵的智能研發型企業的具體情況,我們運營服務及工程團隊在電力增容、樓板承重、交通動線、空間分區等方面都給予改善,切實滿足了企業的研發需求,協助了園區纖納光電、德海艾科及迅蟻無人機等項目的快速發展。
二是服務體系建立齊全。針對園區入孵項目多為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特點,我們集聚資源,搭建了線上與線下聯通的全方位服務體系,涵蓋中小企業發展中急需的政策、財稅、金融、人才、技術、市場、媒體、產業等多方面的創新創業要素,并由運營團隊點對點地對接給企業。
三是運營團隊不斷提升。作為為創業者服務的園區,運營團隊的專業能力非常重要,2018年,園區的運營服務團隊在專業學習、產業政策對接、精準服務方面著力下功夫,大大提升了項目服務水平,團隊具備了項目篩選、項目評估、資源整合的專業運營能力。
在2018年,我們值得反思的部分主要有兩點:一、由于前期資金缺口及對初創項目的評估過于保守,錯過了部分優秀項目的投資機會。二、園區的智能化管理系統開發略顯滯后,目前的線上管理系統僅為1.0版本,只能達到簡單的匯總統計、信息分發回收等靜態功能,還未實現動態的篩選評估、數據預警等預期。在未來的幾年中會在入孵項目的早期投資和園區的智能管理系統上持續加強。
過去一年在強調特色化、專業化,如何理解?咱們的特色是什么?
過去幾年,國內的創業園區、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林林總總已達成千上萬,其中難免良莠不齊或有一些名不符實。
因此,一個立志于服務創新創業的產業園區,對入駐的科技創新項目不能僅僅只是提供物理空間和基礎的物業服務,還需要匹配合適的產業資源和產業服務,這就要求園區的產業定位首先要走專業化路線,這樣才能有效地集聚資源,精準服務,而不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比如定位于智能制造領域的產業園(眾創空間),能夠集中力量建設智能制造行業公共技術平臺、公共檢測平臺、提供符合智能制造行業要求的場地等等,這樣也有利于快速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另一方面,園區圍繞新能源、高端醫療器械及創意設計產業打造了相應的資源共享平臺,梳理了相關的產業政策,由運營人員點對點地匹配到相應的企業,逐漸形成了“產業鏈資源整合及運營服務精準化”的園區特色,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果。
在短短的2年時間中,已經集聚了中小型科技企業一百余家,國千、省千人才5名,各項發明專利50余項,園區企業獲得融資額數億元。
這些特色是如何體現的?有哪些對應的具體數據?
“產業鏈資源整合及運營服務精準化”是園區發展的兩大特色,在以下實例中可以體現:
首先,園區2017年底首批入駐的企業之一“纖納光電”主要從事鈣鈦礦薄膜發電技術的研發,在當地政府、園區及投資機構的協助下,入園后得到快速的發展,在2018年,園區協助對接了另一家同為新能源領域,從事釩液流儲能技術的入駐企業“德海艾科”,雙方已多次進行了技術對接,有望在能源領域展開合作。
其次,2018年,園區舉辦了大大小小16場專題活動,涵蓋了產業政策申報、知識產權、人力資源、財稅法規、投融資對接等領域。運營團隊一對一地為47家科技中小型企業梳理了產業政策、人才政策,并協助其中31家企業進行了項目申報。
同時,針對中小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園區協同合作的6家金融機構,分別為入園的23家科技型企業解決了資金的燃眉之急。除此之外,園區運營團隊在項目申報、技術轉移領域一對一地為企業服務,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
如何實現在孵化器、眾創空間、加速器與科技園的聯動?
從成長階段看,孵化器畢業的項目,需要進入到加速器或科技園(產業園)里進一步發展,同時,加速器與科技園中的產業資源也能夠很好地輻射到孵化器或眾創空間中。
在園區的具體實踐中,從規劃設計階段就分別設置了孵化區和加速區,并預留了產業化空間,因此對于創新項目的不同成長階段都能夠提供相應的資源及服務。
目前就已經有多個入孵項目順利畢業。從資金安排上看,由于單一型的孵化器經濟壓力比較大,建議通過和科技園區、加速器的協同發展,在市場化運行的基礎上便于實現投入資金的長短平衡。
在實踐中,我們園區里就單獨辟出一塊區域用于項目的早期孵化,這部分區域可以不考慮短期的經濟回報,篩選優秀項目入孵后,整合各方面的創新資源加以服務,通過入孵項目后期的成長使園區整體獲益。
接下來產品還會怎樣升級?會有什么新產品?
我們目前也推出了下一代產品,著手在越南胡志明市打造面向東南亞的離岸孵化器。
之所以選擇越南胡志明市是基于以下三點考慮:
(1)社會層面,中越兩國既為近鄰,又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人文、傳統文化等方面具有相通性。
(2)經濟層面,越南有近一億的人口,且多為年輕人,胡志明市作為該國的商業和金融中心,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并且已經有眾多的中國企業響應“一帶一路”號召,布局越南等東南亞市場。
(3)科技層面,中國目前在移動互聯網、智能制造領域已經領先,離岸孵化器可以為創新項目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這個離岸孵化器配套了六個服務平臺:即國際化交流服務平臺;科技創業服務平臺; 金融投資服務平臺;人力資源服務平臺;政策引導服務平臺和基礎商務服務平臺。
隨著目前園區已逐步成型穩定,未來研創園也正在尋求對外擴張的機會。
對于自營擴張或是并購合作等模式,未來研創園基本態度是開放的,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之前也看過了幾個城市,我們的做法是在管理半徑容易覆蓋的區域是以自營為主,在一些較偏遠但是具有潛力區域則是以合作的方式進行擴張。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陳卓,微信:cz18510378718
更多專訪內容,請關注專題:雙創載體百人談
備受行業關注的大型線上線下活動——第二屆“尋找100家特色空間”百家名單已經公布!點擊下圖查看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