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誤上征信、增速放緩,小米金融近日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此前,用戶在小米金融按時履約還款卻被資金出借銀行發送“逾期警告”短信。面對這樣的問題,小米金融官方微博回應表示,已經協同制定了此事的解決方案,盡快為用戶解決問題,在30天內根據實際還款情況更新正確信息。
對此,業內人士告訴創頭條記者,小米金融在2015年起步,依托小米科技生態鏈,是一家較為年輕的公司。“可能一些大公司早已走過的路,小米金融還正在摸索,有一些問題還無法避免。”
然而,在增速方面,小米金融進入到一定的瓶頸期。創頭條記者查閱其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底,小米金融貸款余額達109.96億元,同比增長23.44%。與2017年同比增長422%相比,貸款增速驟降。
實際上,在硬件銷售下降的趨勢下,不僅僅是小米金融,小米金融所依賴的生態體系也棋至中局,迫切需要尋求新的增長點。
天眼查資料顯示,上海小米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法定代表人為洪峰,同時,洪峰也是小米科技創始合伙人和副總裁。截至目前,成立四年的小米金融截至目前擁有了券商、銀行、保險經紀、第三方支付、網絡小貸、商業保理等多塊金融牌照。
實際上,據小米集團財報顯示,小米金融主要依托小米生態,2018年仍然處于虧損狀態,但對于具體全年的營收凈利數據沒有更多披露。
小米金融原CRO兼信貸負責人陳曦曾表示,“我們很少做外部用戶的業務,主要還是針對小米體系內的用戶,而且這部分用戶的需求仍未完全滿足。另外我們針對米粉還有額度和利率的優惠。”
目前,小米貸款是小米金融的核心業務,在2016年前后有高速的增長率。
小米貸款業務開啟之初,主要針對小米生態鏈內部的用戶提供服務——直接在小米手機中預裝小米貸款APP,用戶購買手機并開始使用后,即可看到相關入口。有分析人士指出,小米貸款前期增速很快,在于米粉人群數量龐大,與現金借貸的目標用戶契合度很高。
數據顯示,小米金融貸款余額從2015年的約1億元猛增至2016年末的16.13億元。與此同時,在2015年和2016年,小米手機的銷售量分別為近6655萬部、近5542萬部。2017年4月,小米貸款APP開始在各大安卓市場上線,在預授信模式的基礎上,逐步開放了申請制,面向外部客群。2017年末,小米金融貸款余額增長至84.18億元,同比增長422%。
然而,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小米手機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卻日益下滑。2018年,小米手機銷量雖超1億部,但增速明顯放緩。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機銷量暴跌,同比下降35%。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2790萬臺,同比下滑1.76%。
與此同時,截至2018年底,小米金融貸款余額達109.96億元,同比增長23.44%。但與2017年相比,小米貸款增速驟降。
實際上,小米金融所依賴的小米生態體系已經進入了調整期。今年5月份,雷軍重新回到小米,親任小米中國區總裁。從小米目前的調整戰略布局看,主要為在新零售戰略指導下發展硬件、loT業務。硬件仍是所有業務的支撐點,目前,小米手機已經完成了產品中高低端的劃分,對標不同客戶群。
所謂新零售,最早是馬云在2016年提出的。彼時,阿里的線上份額已經較為成熟,但是內部GMV卻在下降,遇到增長天花板。新零售的思路在于,到線下市場去做下沉,把線上線下市場結合起來。自馬云提出新零售戰略以后,阿里開始挖掘迅線上以前覆蓋不到的人群,重新激活阿里的GMV和營收。
有業內人士表示,小米現在面臨的是與阿里之前的問題差不多,小米在線上到2016年就已經具有相當的份額了,但是在進軍線下的過程中,一直不占據優勢。隨著華為和VIVO等品牌線上線下的快速發展,導致小米國內市場下滑,增長非常依賴于印度在內的海外市場。
對于小米新零售的發展,目前主要依托loT生活消費產品的布局演變的自有品牌“小米之家”的零售市場和戰略運營。資料顯示,雷軍對于新零售的發展十分重視,甚至親自到四五線小城,探索小米之家的新發展模式。
小米的loT目標是推動傳統家電的產業升級,目前已經進軍家用電器有電視、空調、凈水器等產品。基于小米在手機行業中并沒有突出的技術含金量,小米集團決心5年投入100億元用于此戰略。
巨資投入新的產業鏈表明小米科技和小米金融都需要一個新的增長點。實際上,基于loT的新零售,小米集團在5G的推動下會否帶來新的一輪增長,業內表示值得觀望,畢竟小米有是一個龐大的體量,也有較好的用戶基礎。
對此,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助理教授陳文告訴創頭條記者,“互聯網搞金融的打法是從獲客到變現。小米獲得是年輕人的客,變現主要寄希望于后期。在華為、vivo的市場滲透下,米粉可能就已經遷移到別的生態圈了;如何鎖定這些米粉跟隨這些米粉成長,在這些米粉具備更高金融消費能力的時候進行充分變現,是小米金融面臨的挑戰。”
對于調整后的小米生態會否帶來小米金融的增長,創頭條記者將持續關注。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田夢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