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底,從浙江大學e-WORKS創業實驗室(以下簡稱e-WORKS)走出了117個項目,其中21個項目獲得融資,融資總額達1億6千萬元。
與e-WORKS配套,浙大科技園發起成立的紫興天使投資基金在管資金規模1億元,主要面向浙大科技園、紫金眾創小鎮以及泛浙大系的早期創新創業項目。
在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杭州市科技創新創業協會理事長邵明國看來,出自浙大科技園的e-WORKS,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同時,邵明國告訴創頭條記者,孵化載體未來將呈現“三化”。究竟是哪“三化”?這個過程中載體又將面臨哪些挑戰?
(以下為創頭條整理的采訪實錄,略有刪減)
怎么看e-WORKS2018年的發展?
浙江大學e-WORKS創業實驗室,是2014年底成立的浙江大學自己的眾創空間,到2018年建設運營近4年的時間。這四年時間里,在遵照國家對雙創的定調前提下,我們在摸索高校眾創空間的運作模式。
e-WORKS作為高校創辦的眾創空間,目的是探索建立促進大學生創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機制,結合創業團隊與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著力打造完整的大學生創業孵化鏈條。
包括從最前端的創意到產品的培育,創業項目和團隊孕育挖掘,創業項目和團隊培育指導,再到末端創業項目和團隊預孵化,為創業團隊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場地、創業資金以及對外合作平臺。
到2018年底,已經培育117個項目,其中項目注冊成公司的轉化率達到83%;獲得融資的項目有21個,融資總額為1億6千萬元。
從2014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席卷全國,創業熱情一度高漲,到2017年初、2018年創業逐步趨于理性,2018年眾創空間的發展是值得反思的,反思眾創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機制以及發展方向。
過去一年在強調特色化、專業化,如何理解?e-WORKS的特色是什么?
眾創空間在壯大小微初創企業、優化創業環境、改善經濟活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創新創業者的匯集地和雙創活動的主戰場。
但同時,有些眾創空間也出現了同質化、專業化服務不足、房租依賴與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部分中小平臺陷入難以為繼的境地。
推動眾創空間健康可持續發展,促進眾創空間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打造眾創空間個性新生態,是順應形勢的必然選擇。
e-WORKS是綜合型的眾創空間,作為高校創辦的眾創空間,在浙江大學營造低門檻、低風險的微觀創業環境是特色之一;其次,入駐空間的創業者中浙江大學在校師生、校友創業數量占比81%,培育對象較為集中;第三,e-WORKS作為高校服務雙創的平臺與窗口,在轉化浙江大學師生科技成果的同時,匯聚校外雙創資源為創業者賦能。
這些特色有哪些對應的具體數據?
e-WORKS自成立以來培育的團隊總數為117個,落地成立公司的企業數為97家,其中浙江大學在校師生、校友創業數量95家,占比81%。e-WORKS共簽約高校創新導師與企業創業導師76位,服務創業者活動次數102場。
這種特色化專業化的行業升級,整體遇到的最迫切問題是什么?
眾創空間特色化與專業化的轉型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整體遇到的最迫切的問題在于行業領域的選擇與資源儲備、空間服務能力的專業化與特色化,需要有一支專業領域能打通產業上下游資源的服務隊伍。
咱們的基金專注哪個階段的投資?
浙大科技園發起成立的基金是紫興天使投資基金。紫興基金規模1億元,主要面向浙大科技園、紫金眾創小鎮以及泛浙大系的早期創新創業項目進行風險投資,為早期天使類投資基金。
成立紫興基金,目的是通過基金的投資,推進浙江大學的優秀科技成果快速實現從0到1的轉化,支持泛浙大系優秀早期創業項目的發展,集聚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到紫金眾創小鎮、浙大科技園,從而促進浙江大學創新創業生態社區的建設。
大眾普適和垂直細分,二者各自的優劣是什么?
大眾普適類的孵化器,就是不管什么樣的企業,不管哪個領域的企業都可以進到孵化器里面來,他是一個綜合性的孵化器。他的優點是能夠給創業者提供各方面的資源,可以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的服務,形成連鎖優勢。
垂直細分的孵化器,它的業務集中在某一個產業領域或者技術門類,比如說軟件、基因或者是智能制造等等,在一個領域內去做專業化的服務。他的優勢是在自己的細分領域里邊有專長,能形成一條又細又長的生態鏈,使入駐企業能夠得到專業化的服務。
比如做基因科技的專業孵化,就可以把全世界基因科技的科學家匯聚在一起,讓基因科技的大公司用戶都在孵化器資源里,這個行業的所有實驗室都熟悉,特色非常鮮明,資源整合得非常深,所以企業就愿意入駐。
國有背景與民營背景的孵化載體主要差異在哪?
我認為國有背景與民營背景的孵化載體,最大的差異體現在孵化導向的不同上。國有背景孵化載體承擔著國家扶持科技創新的職能,因此更加注重體現國家的科技政策導向;而民營背景孵化載體,更多是創業服務或早期投資驅動,體現的是市場化導向。
創業服務外包是否是行業趨勢?具體服務如何做出自營或外包的取舍?
目前,孵化器的服務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自營的,一類是外包的。一般來說,自營的服務都是比較有自身特色的服務,比如大學孵化器中的導師服務、政府孵化器中的政策服務等等。
而受到管理人員、資源等限制,孵化器部分大眾化、一般化的服務肯定是要走外包的路線,有一些專業化的團隊來做這些服務,甚至提供跨行業跨區域的整合服務。
10年后,孵化器等載體應該是什么樣子?
未來,孵化器等載體發展將呈現“三化”趨勢,即更加專業化、平臺化、生態化。
專業化是指對特定產業提供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服務,幫助新創企業找到自己核心競爭力。專業化的孵化器除了服務于高新技術產業外,對于其他行業也提供特定幫助。
平臺化是指將孵化器做成匯集多種資源的平臺,這一平臺將連接眾多單一孵化器,將各種孵化器的資源進行整合,使在孵企業直接、快速找到自己稀缺的資源,支撐企業快速發展。
平臺化的競爭優勢在于以更低的成本為用戶提供更高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則在于平臺如何接入互補產品以及平臺如何激勵互補廠商進入以壯大平臺。
生態化是基于生態系統觀,一些有能力、有條件的傳統孵化器已逐漸開始利用自身資源整合嘗試發展出一體化的孵化生態體系,即創業概念→預孵化→孵化器→加速器→產業鏈→生態圈的接力式、一體化的孵化體系,以可持續發展。
除內部集成將一系列要素,包括資金、技術、人才、信息、市場、運行平臺、內外環境、運行機制等等有機整合以外,也與外部資源結合,形成產業園區或生態體系,企業孵化逐漸轉為產業孵化和集聚。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更多專訪內容,請關注專題:雙創載體百人談
備受行業關注的大型線上線下活動——第二屆“尋找100家特色空間”百家名單已經公布!點擊下圖查看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