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團副總經理、三一眾創總經理陸犇在接受創頭條記者采訪時感慨,從2016年年初至今,三一集團(以下簡稱“三一”)一直在做這樣一件事,即打造一個規模化的以智能為核心的眾創平臺。
現如今,這個平臺在2017年已經被國務院辦公廳評為第二批雙創示范基地,也是所有在評基地中唯一一家機械工程類大企業。
陸犇告訴記者,這實際上有三一集團內在的邏輯,三一眾創在成立時起就有其特殊的使命。

這種特殊在于,2015年仍是工程機械行業的“寒冬”,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在一段時間內都需要進行一場以智能為主體的科技革命。
轉型升級的命題,對所有業內企業而言都事關生死。作為頭部企業,三一集團感受到轉型升級的壓力,要快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這一時間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理念被我國政府寫入工作報告。受政策啟發,三一迅速啟動了三一眾創項目的籌備。
陸犇表示,三一看重的是其孵化功能和與自身產業鏈的結合。
“一個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如果你不掌握智能這種技術,沒有技術儲備的話,未來是會被淘汰的,所以對我們來講,孵化和投資這樣的企業,是必須要做的。”
(以下為創頭條整理的陸犇采訪實錄,略有刪減)
1、舍棄大房東模式,加持科技服務
怎么看你們2018年的發展?值得反思的部分是什么?
三一眾創在2016年1月成立,2018是三一眾創成立的第三個年頭,三一眾創在這一年進行了更多關于方向性的思考,并不斷推動平臺的優化升級。
首先,2018年是三一眾創享受政府專項政策補貼政策最后一個年頭,這迫使我們去思考盈利之道。
因為三一眾創從一開始,走的道路就與大部分的企業孵化器不一樣。在三一眾創籌備之初,有意向將北京的一處廠房改造為孵化器,這個消息流傳出去后,我前后接到了23個孵化器運營團隊的電話。??
有一些運營團隊說得十分露骨,即只要三一能夠將廠房租給其運營,他們就能夠以高價再租售出去,三一馬上就能夠獲得一筆不菲的利潤。
但這樣的運營方式被舍棄了,當時的三一眾創選擇落戶長沙經開區,并開始摸著石頭過河,來尋找生存之道。
在2018年,我們更加堅定了方向,即服務科技企業,為企業提供科技服務。
我們知道,科技企業會需要各種各樣的服務,需要資金和很多資源,對于知識產權、法律法務,都需要專業團隊來支持。而我們的平臺就能夠提供這些服務。
不僅如此,三一眾創還能夠依托三一技術研發力量,為企業研發進行查漏補缺。
如上個月就有一家企業因為螺旋泵設計有問題,導致產品無法成型。三一的團隊為其解決了這一問題,讓這家企業產品得以快速上市。這一系列的服務,特別是專業的定制化服務,將會為三一眾創帶來盈利。?
此外,我們之前就曾宣布設立了3.5億元的三一創業投資基金,該基金將定向扶持三一眾創孵化器內的入孵企業及其他高成長性企業,助推企業快速發展。對企業的投資也是平臺盈利點之一。
當然,也不能說2018年的全部都是順風順水的,也有不少工作出現了問題,讓我們反思。
比如此前我們鼓勵不少企業在新三板上市,但科創板出來以后,我們發現科創板更符合入孵企業的實際需求。然而轉頭籌備進入科創板,也會損耗掉一些資源。
2、開放產業鏈資源,采購入孵企業創新成果
過去一年在強調特色化、專業化,如何理解?咱們的特色是什么?
三一創建了特色鮮明、創客聚集、資源開放、機制靈活的智能制造專業化眾創空間,對外開放了集團研發辦公空間和試驗檢驗資源,探索了集團研發需求眾包的創新模式。
依托集團資源優勢,三一眾創為創業企業提供具有產業特色的“三個對接”和“三個優先”服務。
通過對接三一與入孵企業間合作,不僅為三一自身提供創新成果,而且三一訂單也促進小企業盡快做大做強。目前三一眾創已成功為30%的在孵企業對接三一產業鏈資源。
這些特色是如何體現的?有哪些對應的具體數據?
經過三年的運營和發展證明,三一眾創依托三一作為龍頭企業,在初創企業項目的發掘、項目孵化培育、企業服務平臺建設、資本及產業資源對接等方面比傳統產業園區、投資型孵化器、共享辦公型眾創空間更具有優勢。
大企業品牌和資源為小微企業賦能,小微企業為大企業注入活力和個性化產品,兩者有機融合,在更高程度上激發大企業創新創業活力,推動了雙創與大企業創新需求結合,又支持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目前,三一眾創先后吸引了280多家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重點引進智能制造、物聯網、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智能制造相關產業,80%為智能制造類科技項目,其余為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軍工類項目。
目前在孵企業有155家,引進和培育高技術企業13家,入規企業3家,新三板企業2家,知識產權數量達1028件,提供就業崗位1200多個。?
這種特色化專業化的行業升級,整體遇到的最迫切問題是什么?如何解決?
我們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可能還是地域限制。長沙作為工程機械之都,對產業協同方面,有很好的支撐作用。
但對于特色化專業化的孵化器的打造,需要的是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鏈,這就要求我們需要突破地域限制。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籌備上線線上孵化項目—三一孵化管理云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們能夠聚集到更多與三一主業和產業相關,卻注冊地不在長沙的好項目。
同時,我們也會進行新的布局,目前我們正考慮在華東、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設立新的孵化器。
按照我的設想,3到5年后三一眾創要擴展到10家,以此吸引全國各地的等多的優質項目入駐三一眾創。
3、“三個優先”強化產業協同
咱們側重項目的產業協同,這方面有何實踐?
在產業協同上我的實踐主要還是“三個優先”,即產品優先用、項目優先投、資源優先用。
產品優先用是入孵企業的產品如三一能夠使用的(包括主機的零部件、員工生活需求相關物品等產品),在與市場上其他產品處于同質同價的情況下,三一會優先采購使用。
項目優先投就是我們之前提及的三一創投基金,基金的投資計劃,會向入孵企業傾斜。
資源優先用指的是平臺資源,如入孵企業需求的人脈資源、政府資源等企業發展壯大的“必需品”。
上個月,我們入孵企業思控智能就與三一的湖汽簽訂了采購合同,思控智能的智能AGV激光導航叉車將于6月初交付使用,未來在三一工廠就可以見到。
另外還有部分企業與三一重卡、三一港機都簽訂了合作協議,前者成為了后者的零部件供應商,像入駐企業興眾科技被評為三一海洋重工的優選供應商,通過三一眾創的積極對接,興眾科技生產的閥塊應用到了三一的產品,閥塊的合格率達到了99%,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而對于我們所提供服務和資源不需求的企業,自然而然的會選擇離開。當然我們也會們淘汰一批孵化不好的項目和與三一主業無關的項目,如電商平臺。我們入孵企業產業聚集度越來越高。
怎么連接實驗室端的?
一方面,三一積極和高校進行合作,目前三一和湖大、中南、清華、國防科大在技術對接方面都有合作。最近我們還與中南合作舉辦了技術對接會,讓研究院負責人與企業直接對接。
讓產學研在一個平臺上定期交流,幫助實驗室了解企業市場需求。
同時三一未來還將外部專業的實驗室簽約,將涵蓋材料檢測、先進裝備檢測、人工智能研發平臺、智能控制等領域,這些實驗室的實驗檢測設備會幫助初創企業把控好產品質量。
最終,我們將一個打造共享式智能裝備產品研發測試中心,聚集一批與三一產業關聯度高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形成一個智能制造創新產業集群,為三一產業體系持續提供創新驅動力。
同時,三一眾創還重點打造了一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通過共享三一集團完備的試驗儀器、設備,同時有強大的研發團隊做技術支持,為在孵企業搭建可靠的技術服務平臺。?
咱們的基金專注哪個階段的投資?是先孵化后投資,還是先投資后孵化?為什么?
三一創投基金專注于中小型企業,天使輪或A輪融資,是先孵化后投資的模式。基金是2018年正式成立的,目前已經有兩家入駐企業獲得了該基金的投資。
三一眾創對入孵企業有一套考核機制,入孵前我們會要求企業進行路演。路演評分在合格線以上的企業才會引入孵化。后期,我們會對企業發展情況進行實時考察,考察合格后,才會進行投資。
2019年將著重孵化、投資哪些領域的創新企業?
主要還是科技創新類型的企業,特別是有專利技術的,能和三一產業進行合作的企業。
2018年,我們三一創投基金投入了1200萬,今年計劃投入6000萬,前期考察和盡職調查的項目都是精心篩選的,優先重點考慮三一產業協同初創企業。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陳卓,微信:cz18510378718
更多專訪內容,請關注專題:雙創載體百人談
備受行業關注的大型線上線下活動——第二屆“尋找100家特色空間”百家名單已經公布!點擊下圖查看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