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華誼兄弟入股硅谷VR技術公司Lytro。
Lytro之前我們海銀資本投資過,不熟悉的人會問,這樣一個小公司有什么資本讓華誼跟投呢?就是看準了它在電影領域能大放異彩的光場技術。

Lytro ILLUM 攝影效果圖
?????? Lytro的光場技術,我們在《前哨》30大科技概念股系列早有講解與分析,如果你能提前了解這類技術前沿,視野你會看得更遠。
這30大科技概念股,實際上是從國內應用市場出發,分析出30大最有潛力的技術。它們能給一個或多個較大的應用領域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比如無人機。
我認為無人機市場的爆發點會在2017年下半年或者2018年上半年出現。具體無人機市場能做到多大, 取決于今年下半年明年初會不會有大量應用出現,這又取決于現有的市場參與者,如果他們做得更好,拐點就容易出現,現在市場最主要的參與者是大疆公司,看起來無人機市場的引爆可能會被提前。
有人問,大疆這幾年持續推出新產品,為什么去年第三季度的市場份額反而下降了呢?當時很多媒體都說“大疆走下神壇”,雖然事實啪啪打臉。
這個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奧斯本效應,當要推出一個新機型的時候,大家會持幣觀望,不著急買老機型。大疆在9月底要推他的第一款消費級的無人機,這個消息一出,大家都推遲了購買,造成大疆的第三季度銷售有明顯下滑,但是隨后大疆的市場又繼續保持了70%以上的份額,所以還是證明了它的產品和技術的實力的。

手機控制大疆 Mavic
那國外和國內的無人機布局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優劣呢?
國外的無人機總的來說比較蕭條,雖有很多重量級參與者,但他們主要是設備,尤其是硬件的提供商。從整個布局上來講,國外無人機廠商基本放棄了整機生產,尤其是消費級市場,但是在后臺的硬件布局上還是頗具實力。
中國無人機雖然全面占領了終端產品,但在元器件上處于明顯的劣勢。未來的市場局勢,尚不能武斷定論。
所以一方面,我們為中國無人機產業取得的整體優勢叫好。另一方面,我們想提醒中國無人機產業的各位參與者們, 一定要積極主動地在高科技領域里面布局,深入研發,深入應用市場領域開拓。
相信大部分人都關注“機器人替換勞動力”這個話題,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打工者,因為它與我們每個人利益相關。
其實國內的“機器換人”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尤其是廣東、江浙沿海一帶,這其實是我們制造業升級、人工智能加快的好機會,新舊崗位也會替換升級,這個問題無需過度擔心。

沈陽新松雙臂協作機器人
美國也在加快發展工業機器人,想重拾領先地位。這時我們的創新企業需要警惕了,因為無論我們的制造業有多大的優勢,科技突破都是占主導地位的。
但我們的工業機器人發展還有人才儲備不足、核心技術靠進口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差距很大。但我們的機器人發展跟國外一樣,是從傳統的工業自動化分離出來的,發展歷史良好。
基礎好,外部環境就要自己爭取了,要直接和世界最前沿的企業深度合作,技術對接,光靠收購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關鍵要掌握一流技術。這對中國的整個產業發展,尤其是制造業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共30大科技概念,國內現狀、主要企業分析和未來趨勢都在這。
我們已講過人工智能即服務、自動駕駛、無線充電、無人機、光場技術、人工智能入口、電動車、工業機器人、智能玩具、小型醫療器械、電池技術、人工智能芯片、柔性電子、商用機器人這14支科技概念股,還會講虛擬現實、基因編輯、精準醫療、有機農業、IT教育、電子競技等剩下的16支。
為什么要講 30 大科技概念股?
這些硬科技會給企業帶來技術壁壘優勢;如果企業提前站在了風口上,能持續占有先發優勢;這表示企業一旦獲得這種影響力大的、持續的價值,會很容易拉開競爭優勢。
而對投資者而言,對這類技術的早期投資會獲得較高的回報。
在中國,往往市場還不成熟的時候概念股就炒起來了,其實很多到真正的市場應用還有一段時間,那這時就會有第二波熱潮。
那如何辨別這些技術是否真正成熟了?
它們的未來前景如何預期?
你想進入該領域該如何下手?
這就是我們《前哨》做科技概念股的原因,給大家真正拿真金白銀砸出來的實踐分析,讓大家跟上科技前沿,剩下的機會如何把握就看你自己的了。雖然雞湯少,但干貨誠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