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發展的在線教育這幾年一直引人注目,很多創業者看準了市場紛紛往里扎,但參差不齊的質量讓家長憂慮,3.15剛過,很多媒體對此也有針對性的報道。
國內很多培訓機構確實有點水,受環境、政策或不良競爭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在線教育中熱門的一支——IT教育(科技概念股),這是一個在一年之內會反映在股市上的概念。看什么樣的商業模式靠譜,從哪個方向培養孩子不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
國內的職業教育:IT前沿教育和入門教育
從國內市場看,雖然預測一年之內中國的基礎教育平臺,尤其是在線教育平臺會大熱有些為時尚早,但是在線教育領域在2017年有機會受到足夠的重視,成為概念股。
1. 在IT前沿教育中,企業培訓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IT前沿教育在國際上向來由大IT公司主導。因為擁有很強研發能力的IT企業,其本身也往往是真正的學術前沿,那么他們就要承擔推廣、教育工作。比如著名的思科培訓、微軟培訓,包括亞馬遜推出的云計算培訓、認證系統等。
如果希望在某一領域成為領導者,需要在企業達到一定規模時,推進培訓工作的發展,甚至在培訓上的爭奪會決定一個企業未來的行業地位。
比如亞馬遜利用其云平臺服務AWS,推出了名為re:Start的在線教育和求職平臺,培訓服務和求職相結合,這與當初的思科認證異曲同工。
相對而言,中國的IT企業的培訓、認證較為弱勢。同樣是做云平臺,阿里云實際上在2016年3月份才推出了專業的培訓、認證的服務。今年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人才稀缺問題逐漸暴露的領域,相關企業必定會在培訓、認證服務上展開激烈競爭,借此得到市場的認可。
2. IT入門教育是機器人時代的就業保障。
在這一領域,印度企業做得最好,具有代表性的是在全球50多個國家有3500多個分公司、累計培訓400多萬人的Aptech和聲稱全印度1/3的工程師都接受了其培訓的NIIT。
印度的IT入門教育的特點就是強調實戰,提供各種仿真模擬環境,追求在實際項目當中學習,包括將被培訓者輸送到大公司里進行鍛煉。目前,Aptech和NIIT這兩家公司都已經進入了中國。
我們國內也有類似的企業,比如跟國際名企有合資和合作關系的北大青鳥,還有已經在美國上市的達內。但是包括這兩者在內的國內的培訓企業,無法保證參加培訓的人一定能找到工作。
在這方面,“極客學院”作為后起之秀,反倒做得更好一點。極客學院是最早在中國提供谷歌的Android培訓的,其特色就是聯合騰訊、微軟、科大訊飛、圖靈機器人、AMD、百度、高通等二十多家IT公司推出針對性的課程,由企業內部的技術人員授課。
學生IT教育需四管齊下
學生IT教育需要的環境比職業教育還要復雜,需要四管齊下,即:國家要重視,學校要支持,公益要行動,創業要有效。
1. 美國重視學生IT教育
奧巴馬政府一直在推動IT教育在美國的實施——美國教育部在未來三年向各州提供40億美元的資助,而且在2014年啟動了Computer Sceince Education Week(計算機科學教育周)的活動。奧巴馬在教育周活動上親自編寫代碼,以示重視。
其實,從著名的STEAM教育戰略可以看出,美國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對學生的科學、數學、工程和技術的教育。很多人還在問STEAM是什么,這里科普一下: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
2. 中國應試主導,STEAM啟動
中國于2017年2月15日開始啟動,國家教育部正式印發了《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了對STEAM的解釋。但是,并不強制實施,由學校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教育部和勞動保障部在機制上的互相分離,是目前的應試教育模式形成的重要因素——勞動保障部承擔就業壓力,但只管職業學校;教育部管中小學教育(對應國外的K12),但不承擔就業壓力。
面對職能分配失衡、外在壓力不夠的教育現狀,我國的學生IT教育主要還需依靠政府的推動。
我們認為,2017年我國的學生IT教育方面,尤其是STEAM教育會是一個熱點。
雖然我國已經正式頒發了STEAM教育的課程標準,但各地的實施還取決于學校自身。可以想象,能夠時刻接觸互聯網的北上廣深的學生們看似在語文、數學等基礎教育上和偏遠山區的學生沒有差異,實際上在計算機知識上會大大領先。
中國的學生IT教育環境相對落后。雖然在創業上有不錯的發展勢頭,但是政府支持剛剛開始,學校試點局限于一線城市,未來的路途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