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什空間,人們喜歡喊張劍的花名——無邪。
無邪畢業于清華,上學時就是學霸,但在共享辦公領域,學霸反而略顯低調,自家的發布會,無邪上臺露臉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在多數人眼中,無邪善于深耕業務,是行業中最務實的CEO。

在他的操盤下,納什空間目前在管面積已位列行業第一,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雙創載體。企業如人,相比友商,處在行業第一梯隊的納什空間如無邪一般,低調前行。
接受創頭條記者采訪時,無邪告訴記者,外界印象中的低調,確實與自己理工科出身有所關系,但也不是他,或者納什空間故意為之,把能做的講清楚,然后做好,是最重要的。
對于過去一年,無邪如何看待行業的升級?回望納什空間走過的路,又有哪些思考?納什空間異于友商的產品線,本質邏輯來自哪里?
(以下為創頭條整理的采訪實錄,略有刪減)
過去一年在強調特色化、專業化,你如何理解?
我覺得專業化對我們來講是更重要的,整個我們的服務來講,我們是因為專業,所以省心,因為專業,所以放心,因為專業,所以高效,因為專業,所以愉悅。
所以其實專業對我們來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兒,因為在辦公這個領域的話,我們不光是做辦公空間或者服務這些東西,我們很重要的是傳遞一個面向未來的辦公理念。
比如說你有大量的企業服務是可以外包的,有很多人第一是不知道,第二是不理解,因為他沒這么用過,對中國的人、中國企業來講,第三就是在做的過程里面,它對接的效率很低,我們其實都幫他解決了,就這個事情我們會研究得越來越透。
其實我們是用很多大企業的工作和組織方式,包括辦公的環境,我們去理解,然后把它更好地拿到小企業上面來讓大家使用。
每年其實我們都會去硅谷、去美國很多次,也都在看,像蘋果,對吧?像google、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在怎么工作,怎么辦公。
國內的像騰訊、像阿里、百度大概在怎么辦公,怎么工作,以什么樣的一個形態在發展,所以我們實際上會對標這些最好的公司和企業,然后把他的很多好的辦公的理念,給它用到小公司也能享受。
因為大公司的成本還是很高,你如果按大公司的成本去做的話,小公司承受不了,所以它的很多理念是接近的,但是我們要把他的東西拿過來改善,從空間上就做了很多架構改善,讓這些小公司也可以使用。
我們在這個過程里面就是通過不斷地去更深入地理解企業的角色、企業的需求,然后去做到更專業,專業是我們真正希望做到的。
什么叫專業?我理解就是你偶爾做一次是一種,做100次就是熟練工了,等你做了1萬次,你就是專業,做10萬次你就成了大師了。其實就是這么一個差別。
我覺得我們在不斷服務更多企業的過程里面,變成通過和企業的互動,通過我們實際的企業的反饋,然后把它做成更滿意的產品,然后我們在這個過程變得更專業。
然后特色的話,我覺得可能更適合一些精品型的小型的空間。我們也會讓我們的一些空間變得更有特色。但是大的方向上我們是做專業,特色的話,我們逐漸會在一些領域做的更深入。
比如說我們現在跟中糧合作,做大健康的產業園,我們也在和中康促合作,做健康醫療的孵化器。所以像醫療這個行業,從前到后我們會把它整合得更垂直,我們會做得更深,所以這個會成為我們的特色之一,但是我們可能還會有很多別的特色加入進來。
這種行業轉型,整體你覺得最需要迫切去解決的一些問題是?
我覺得第一其實就是回歸,像2018年我覺得就在回歸。因為從2015年開始有大量的眾創空間、孵化器,有各種各樣的政府補貼,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投資人進來,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大企業都在做。
大家其實在這個過程里面,存在部分不以盈利為目的,也不以本身的效率提升為目的,大家可能各種原因在做這個事情,其實就會讓一個行業陷入一個其他人很難理解的狀態。
從我們自己來講,再競爭也競爭不過沒有成本的,你也不可能競爭過有補貼的,因為我們是一個市場化行為的機構。所以我覺得2018年是回歸到一個更清楚的市場,因為很多中間的東西褪去了,包括國家對眾創的指導,政府對它的促進也更明確了,也在提升。
大家會覺得支持一些專業的長期做,而不是說一些短期湊熱鬧的,我覺得這個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事,而且我也希望未來的幾年,這個情況會更好。
說白了讓他能夠通過市場解決的,你就讓市場去解決。減少在這個過程里面很多不需要的,就給大家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就好。這個是我覺得對這個行業長期來講,它會更健康,而且也真正的更有價值。
第二就是我理解對于客戶來講,其實也存在對這個行業的一個重新認知和理解的過程。這個過程當中,其實我們面臨到的最多的問題也是說,你們的單價高,你怎么這么貴?
貴比的是單價,單價高是因為我們有裝修的成本,有服務的投入,有了整個的科技IT系統的投入,我們有這么多人才的投入,包括我們的服務的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是看上去變得更貴,實際上這個只是從單價上面去理解。
但如果從客戶自身的角度去理解這件事的話,其實本質上我們提供服務是幫客戶降低成本,因為它的總價是降低了,總價降低,單價看上去更高,但是你不需要一次性投入裝修,對企業來講,你的一次性的投入都是有很高的財務成本的,尤其對小企業還有機會成本。
然后你省了很多空置的時間,包括你需要多大你就租多大,你不需要提前預留兩三年的發展,都節省了很多成本,節省很多創始人的時間去做選址、裝修這些事情,這個是一個最大的節省。
同時我們也減輕了未來每個公司的人員,有了我們的服務之后,你不需要行政,你不需要IT,你的財務和人力的人員都可以減少。因為很多工作都我們來承擔了,或者是我們合作的第三方來承擔了,這個成本是大大降低的。
越來越貴的是人和在人上面消耗的管理精力,你想未來中國人的成本還會漲很多。你在人的成本漲的過程里面,一定要提前做在這方面的考慮和考量,否則你將來每個公司就會背非常高的成本,你成本高了,小企業自然盈利就很難。
我們提供的服務不光是空間,我們是一個一次性拎包入住的空間及服務,除了這個之外,我們還可以給你介紹大量的企業服務,第三方都是更省錢的。
比如你用阿里云的服務也是更省錢的,你用納什學院的講座是免費的。我們幫你申請到很多像政府的補貼或者銀行的貸款,這些通過別的機構是拿不到的。在我們這邊你還能做成很多生意,因為我們有CEO俱樂部,這些都是隱形的附加的權益。
所以在這個過程里面,最后其實通過跟納什的交流,我們傳遞一個面向未來的辦公理念,就是能讓你在未來的一年、五年、十年,你理念正確了,其實可以省很多錢,這是我們過去很多年總結下來的經驗教訓。
包括你在關鍵的時候應該怎么做,應該去找哪些機構,找哪些人,我們也可以幫你去對接最好的VC。包括像創頭條,我們有很好的媒體的資源,大家可以一起來合作,這些東西都是在一般的地方不具備的。
所以這方面的事情,我覺得是我們特別希望客戶能理解到的,比較開心的是,其實有一批客戶已經理解到了,這跟2015年的時候差別很大。2015年的時候,大家就覺得這是什么東西,什么空間,不理解,很多人還覺得太貴了,你比旁邊多了什么。
但現在很多用過的,尤其是有一些,從孵化器出來的、投資機構投的,還有一些大企業孵化的,還有一些小企業,包括我們有很多自媒體,完了他用過我們的服務之后,就覺得很方便。
所以他們會主動在我們這里面擴租,更新面積,包括我們有一些客戶在北京、上海、深圳,每個地方它office都在納什。我們非常高興看見了變化。
應該講綜合可以降到50%以上。其實這個事情是一個很劃算的事,大家不要光看單價,要看一個整體的企業的效益。
綜合降50%是指整個企業經營的成本?
對,用十分傳統的方式去比較它的投入和產出的話。
你覺得過去遇到最大的坑是什么?
現在的坑其實就是想的比較多,目標過多,我覺得是一個最大的坑。其實我們也希望把所有東西都做好,我們做的這個事情,我們在做空間,我們在做社區,我們做智能化,我們在做企業服務。
但是事實上在這個過程里面,其實每一件事情你要真的做好做透,都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這個事情我們在一開始的理解上就是會把它理解得更容易。
原來覺得都不復雜,但是實際上你發現你又要快,然后你要在這個過程里面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其實難度還是相當大的。因為它每一個環節都有新的挑戰,每個環節都對你的人員、組織能力有新的要求,每個環節都對你的整體的資源的消耗會更大。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怎么能夠高效率去組織這個事兒?其實它最重要的還是靠你要有一個厲害的團隊。我覺得這個是我們過去幾年在這個事情上認知上最清楚的,如果你所有的事都想做好,就意味著你一定所有的事做的都不是最好。
在這個過程里面,它需要有節奏有節制,然后把你的事情變得更簡單,在每一個事情上談成。先做好哪些后做好哪些,然后怎么樣把你做好的東西更好去復制,我覺得可能更好做到,我覺得這個就是我理解到最大的問題,把簡單的事情先做好,然后再去疊加迭代。
在這個過程里邊,第二個重要就是你的團隊的成長要和你的目標成正比,它是一個同步的過程。志大才疏是不行的,或者只是說忽悠到天上也是沒用的,因為我們做的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活和一個有大量的瑣碎的運營的事情。
他本來就沒有那么高大上,本來也沒有那么容易,這個過程里面得有一個長期的心態,整個的團隊有這樣的心態,然后長期成長起來,這個是支撐我們長期發展的東西。
國內眾創空間與WeWork在產品、模式等方面不同在哪?
本質上是因為每個人對市場的理解都不一樣,雖然都在做一個市場。我們理解最好的就是大家百花齊放,你別都做成一樣了,這不就是你的無序的惡性的競爭,或者叫大家不做思考的競爭,最后就變成一個同樣的同質化的東西。
所以你即便是有WeWork這么高的估值的一個東西在,我也理解他最終一款產品是服務不了所有的客戶的。你不同人就是有不同的需求。
在辦公空間上,你怎么可能說你做出一個空間來,然后所有人都覺得很滿意,其實不存在,所以我覺得在這個過程里邊,我希望行業越百花齊放,越多元化越好,然后我們會走自己的路,我們沒有受外界那么多影響。
因為我自己創業有十年了,對于中國的創業者的狀態,或者中國的小企業的生存狀態,我應該是比較了解的。北京的每一個樓每一個房間,每個項目是一層一層的,我都走過,我們都看過。
所以我們看見了所有小企業的生存狀態,我們知道他在什么水平什么階段,所有的服務不是說你提供的越多就越好。實際上我們得分清楚,他是不一樣的客戶。你沒有對錯,看你做哪一段的客戶。
你要看清楚,就是中國的客戶他是不喝咖啡的,有很多人喝不了。這個結構不太一樣,他要喝茶,對吧?
我們在深圳的公司潮汕人,如果在這不拿手倒著茶泡茶,他基本上就不會聊天了,他必須得這樣,要不然沒法聊天,這是個基本東西,但是這個東西你在空間里面怎么解決,對吧?
這不是你從美國抄過來一款產品能解決問題的,你讓他對著一個咖啡機,對著一個啤酒吧去聊天,他就覺得這事不對,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對中國的創業者的狀態、中國的小企業的狀態是更了解的,因為我們這些年都是跟他們一起成長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更大的范圍的群體,而不是說僅僅少數在金字塔最頂尖的這些最好的創業企業的群體。
最好的創業企業是很重要的,我們這邊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創業企業,但是它并不能成為空間的全部,因為市場會很小會很窄。所以我們要看到的是你怎么變成一個基礎設施,就是你需要幫廣大的這些小企業去解決問題。
這個部分的東西就是我們要做的產品和服務,就是更貼合他的需求,這也是我們跟其他人有差別的地方。所以最后表面上看是我們做超級工作室和聯合辦公兩條產品線,但實際上背后是我們對本土的中國的企業的需求的一個更深度的洞察,或者理解。
我們希望做中國企業的全國化,然后未來做中國企業全球化,所以我們一定要對他們的需求更了解更認可,在這個方向上我們會做很多事情。
咱們還是希望能夠做更加本土化的東西,然后會有更多的差異性,能這么理解嗎?
對,沒錯,我覺得本來就是所有的公司,首先你的創新,或者說你對客戶需求的本質的理解,不是表面的理解,你不要去抓癢點的東西,還是要解決痛點的問題在哪里?所以有好多事情就是看上去大家做的都一樣,實際上不一樣。
大家說模式,其實都不重要,生意有什么現在你能做,別人不能做的,有什么你獨特的idea不能抄的,有什么產品你做出來,別人不能百分之百拷貝。
但是他最后其實不能做的,不能替代和改變的是你這個團隊,包括你團隊的整個的基因。如果你永遠是在考慮客戶的需求,永遠是在想辦法解決客戶的需求,永遠是在持續地改進和迭代。我覺得這個才有長期做好、發展和穿越周期的可能性。
如果你總是別人做啥,你就做啥,別人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別人跟什么風就跟什么風,哪估值高就往哪搞。這個東西其實也可能短期會很成功,但是大部分其實在長期里面就會出問題。
我們是一個蠻長期的生意,所以我就覺得對我們來講,長期就是你自己獨立對市場的理解、客戶的理解,你獨立去開發你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永遠是重要的。
大家可以更多地互相切磋,互相調整,互相溝通,然后每個人做出每個人的特色。最后其實你的東西我也抄不來,我的東西你也不一定學得去。
這個事情不是一個簡單的,我們服務是一個很長鏈條和流程的服務,因為你人是在里邊待著的,一待一年兩年,不是靠投機取巧能解決問題的。所以我覺得這個過程里面一定是要考慮的。
我覺得每個公司要有自己的基因和自己的文化,最重要的一點,我們也叫客戶第一,實際上就是你真正了解你客戶是誰,然后你真正想把客戶服務好。
就這個是最本質的事,也沒什么別的復雜的,只是說就是大家在做的過程里面就很容易把這個事情忘掉了。說都容易,誰都明白,但是做起來不容易,我們也是不斷提醒自己,本質上就是要做到服務好和互有差異化的。
你說納什空間跟優客工場、氪空間都不太一樣,你覺得區別在哪?
區別每個人理解都不一樣,大的區別就是我們的產品線是有差別的,其他的東西其實是每個創始人都不一樣,其實你看現在都在做一樣的事,但是瞄的目標其實都不太一樣。
因為大家的背景經歷、視野,包括對未來的期望,或者看到的需求、看到的機會、看到的風險其實都不同。所以最后每個人會選擇不同的路,只不過現在有一段大家看上去很像,實際上長期未必是一樣的,但是因為是一個大的行業方向。
所以我理解,最后所有東西還都是由你的不同的創始人的基因,最后也就形成不同的公司文化,大家也會形成不同的愿景,走到不同的地方去,也只能邊走邊看邊說。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公布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
更多專訪內容,請關注專題:雙創載體百人談
備受行業關注的大型線上線下活動——第二屆“尋找100家特色空間”已經開通線上報名通道,歡迎孵化器、眾創空間、加速器等報名參與!
點擊下圖,直達報名通道!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