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成為萬眾焦點的5G,將于2019迎來商用元年。剛剛完成第二期募資的紫牛基金,也為5G項目備好彈藥。
在對話的上篇(《對話張泉靈(上):千瘡百孔但銳不可當,才是一個創企的樣子》),紫牛基金創始合伙人、少年得到董事長張泉靈向創頭條記者回望了2018的關鍵節點,本篇則放眼未來,在她眼中,5G紅利將為哪些賽道帶來機會?對于紫牛其他重倉的領域,又有何思考?

(以下為創頭條整理的采訪實錄,略有刪減)
對于2019年的經濟有怎樣的預測?對紫牛會有哪些影響?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叫做“未來,你很難預測”,但是對于投資來說,一定要預測,因為投資是看趨勢的。對于經濟周期、2019年經濟會是什么狀態這種事兒我們不測,我會測一些“確定的變量”。
比如說老年化是“確定的變量”,那么針對老年化的必然到來和很多技術在醫療上的應用,有什么樣的投資可以投?再比如說基礎設施的下沉,能夠使原來需要通過很長時間才能夠做到的事情變得更快、更簡單,如品牌的積累、教育等。
原來可能得開成百年老店,需要足夠時間的積累,才能變成名牌,而且抵達相對復雜。但是今天我覺得互聯網的普及使得這一方面其實變得要快和簡單得多。
紫牛一直是教育、消費和醫療三個方向的投資,投的是“確定的變量”,而不是“周期性變量”。因此,周期跟紫牛的關系不大。
你覺得現在的經濟形勢對于文化產業下一步的發展有什么利弊?
文化產業,我覺得2018年受政策性影響比較大,而不是說文化產業本身。從長久來說,經濟越發展,文化產業一定會越來越繁榮。而且理論上文化產業其實是逆周期的,因為大家需要更廉價的、寄托心靈的安慰。
去年政策性因素影響相對比較大,就是因為文化快速地換了載體,而且換了人群,我覺得這是文化發展當中一個相對必然的事情。
因為我覺得文化是跟年齡群最高度相關的消費品。可能一把茶壺,我媽喜歡的、我喜歡的跟我兒子喜歡的差別不大。但我們看的東西,差別太大了。
所以如果第一,載體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第二,傳播模式媒介本身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第三,內容本身也在發生巨大的遷移。在這種情況下,就意味著有大量的新東西出現。
政策一直是這樣,新東西出現先看一看,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所以在一定的時間點上出現政策性的調整,是特別自然的一件事情。
對文化產業來講,可能是迎來低谷期了?
這是一個經濟性的調整,我不覺得傷筋動骨。會風暴很大,但不傷筋動骨。
5G商用會帶來哪些機會?
這個是我們現在特別關注的一點。我們反過頭去看4G,整個4G的變化,其實跟我們所有人都有特別大的關聯,因為沒有4G就不會有今天的移動互聯網,就不是這個模型。
即便3G時代也有移動互聯網,但是它的普及性和好用性和4G時代完全不同。你現在幾乎可以用4G去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
而5G可能不會像4G和3G那樣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認為還是會出現新的媒介和載體。
大量的在技術上跟高計算量相關的,比如說邊緣計算相關的這些,今天可能需要上傳云端才能夠有反饋的東西,在整個端上就會變得非常的厲害。
與之相關的,光說文化產業,比如嚷嚷了多年的VR是不是會跟著5G,產生比較大變化,這是非常讓人有想象空間的事情。
而且5G時代有可能你的信息終端也未必是手機了。假定你的信息終端無處不在,物和物相連如果變得更加快、更加普及,傳輸帶寬也足夠的時候,有可能你的信息終端會超越手機,它會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
回頭去想4G,如果沒有4G,本質上電視不會衰落的這么快,我覺得我肯定還在中央電視臺。
5G到來之后,紫牛會不會向其他一些領域去拓展?
其實聚焦大的方向還在那三塊,但我認為5G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下沉的基礎設施。
下沉基礎設施的時候,類似于美國西部整個開發。第一撥賣鏟子的、賣牛仔褲的贏了,然后開金礦的,接著是搞房地產的,然后做服務業的,就是他總是一波一波往下沉的一個過程。
對于5G來說,其實可能第一波是5G和受5G概念相關的,比如光放、基礎設施,然后是通信服務商,之后是各種各樣的應用。無論是醫療還是教育和消費,其實都會在5G的生態下有比較大的變化。
因為消費和教育基本上都是to C的項目,文化產業就是人民在哪里黨就在哪里,而對于所有to C的項目來說,就是用戶在哪里你的服務就應該在哪里。5G最后改變的是用戶在哪里。
如果用戶都在手機上,那你的整個生態都應該搭在手機上,如果用戶因為5G去了別的終端,那to C的項目就去別的終端。
當然我們也會有一些相對的基礎設施方向的投資,去年投了一家做安全芯片的公司,就是在物聯網的基礎上,從IOT安全方面做邊緣計算、做AI的公司。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本文作者小新、杜航(微信:duhang16),梁鈞峰對本文亦有貢獻。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投稿郵箱:tougao@ctoutiao.com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