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潘亂
張小龍說做通訊工具是他的宿命,其實閱讀也是。
微信團隊,或者說張小龍本人,有極其嚴重的閱讀情結,他在 QQ 郵箱和微信兩個平臺里都實驗過先個人主動訂閱和官方聚合推薦兩種方案。
很多現在微信的功能都能從他過往的產品或飯否里找到一貫的延續性。
比如,微信其實是個郵箱,用來發短郵件的,只是他快到讓你以為不是。比如,朋友圈的思考原型來自閱讀空間,微信公眾號的產品雛形則是QQ 郵件訂閱開放平臺。

比如,現在打開你微信滴4個我的tab,你會發現朋友圈的名字其實叫做相冊。張小龍在他的飯否里花了大篇幅呼吁這個世界需要更多圖片,解釋了為什么微信的朋友圈會是個視覺系產品,即鼓勵發圖片,發文字入口藏得很深還告訴你這個功能可能會取消。而在今天這次7.0大改版里,你點擊相冊進去之后,已經默認只顯示圖片了。

“我的相冊”的正確打開方式
而新版的看一看,將點贊按鈕變成好看,將你覺得好看的文章推到看一看的產品設計,則很像歷是十年前Google Reader的社交分享功能。
一.
Foxmail 時代我沒趕上,只記得 QQ 郵箱 10 年左右上線過功能類似 GoogleReader 的閱讀空間,即用戶自主尋找網站 RSS 源拉取呈現給用戶的,他比 GR 多出的亮點在于他把 QQ 空間的訂閱也給整合進去了,而在 09、10 年,是少有人會想到把小孩子的 QQ 空間當做是一個值得訂閱的 RSS 源的。
從今天起 關注朋友
訂閱他們的 QZone、博客…
閱讀他們的心情日記…
和他們分享我的發現…
閱讀空間的目標是成為一個舒適、個性化的互聯網閱讀環境。
您可以關注互聯網中的一切:朋友,人物,事件,物品,網站,信息等。
閱讀空間會不斷跟蹤更新您的訂閱,并致力于提高您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效率。

閱讀空間的使命是『關注并閱讀朋友』,還有過我的廣播 UGC 功能,10 年底閱讀空間改名叫 QQ 閱讀,內容默認來自于用戶的好友日志更新和他的騰訊微博。這個合起來可能就是后來朋友圈的產品邏輯。
閱讀之余,您不僅可以評論、回復自己的朋友們,還能通過空間轉載、郵件、微博等方式和朋友們分享閱讀的收獲。
二.
11 年 QQ 郵箱還推出過 QQ 郵件訂閱,產品定位是免費的雜志訂閱服務。隨之而來的還有 QQ 郵件訂閱開放平臺,就是騰訊通過開放平臺會精選 RSS 源推給用戶,QQ 郵箱訂閱開放平臺的定位是免費的訂閱內容接入平臺。

我們旨在為廣大網站主提供內容接入服務,通過穩定高效的郵件系統,共同為海量 QQ 郵箱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訂閱郵件投遞服務。
各大網站可依托 QQ 郵箱海量用戶群體以及強大的技術運營支持,接入優質的訂閱欄目,迅速找到目標用戶群體,提升自身品牌價值。
我們期待與您的合作,共同為海量 QQ 郵箱用戶提供高效、優質的資訊服務。
從產品出發點和訂閱、預覽和運營數據統計后臺功能的相似度來看,QQ 郵件訂閱開放平臺顯然是公眾號的前身。開放平臺推薦內容則有點朋友圈熱文的影子。
三.
刨去閱讀空間 – 朋友圈 – UGC 和開放平臺 – 公眾號 – PGC 這兩條訂閱路線,微信還出過一款罕見的以微信打頭命名的微信讀書,也可作為張小龍閱讀情節(跟好友有關)念念不忘的一個證明。
【微信讀書】是基于微信關系鏈的官方閱讀應用。
在提供極致閱讀體驗的同時,為用戶推薦合適的書籍,并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讀書動態、與好友討論正在閱讀的書籍等。
四.
Feed 這個詞最初就是從RSS協議里面來的,是指用RSS中用來接收該信息來源的接口。
RSS讓用戶可以將不同新聞源的內容編入單一的流,但在06年Twitter面世以及后來Facebook推出news feed之后,早期RSS用戶就不斷開始向社交網絡遷移。
因為社交網絡很好地將好友、新聞源/內容和閱讀空間等不同維度的要素結合在了一起。
早年Google Reader曾經有過一個分享功能,看朋友分享的文章,就是你可以follow某個關注對象的閱讀分享,很像是今天新版看一看的好看。(只可惜后來谷歌為了對抗Facebook搶占社交市場強推Google +先砍掉了這個功能后來將GR也砍掉了。)
年初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曾說過他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也沒有想過把訂閱號做信息流。訂閱號是自己訂閱的,只會改善訂閱效率。從他飯否來推測,他很喜歡Twitter開創的那種時間如流水的法則,即,timeline不該被打斷。
好看的確沒有打破朋友圈和公眾號的規則,依然按照時間排序沒有加入算法排序。但這種類似知乎點贊即分享的信息傳播形式,相對較好的解決了信息發現的效率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是節點,社交網絡里內容的爆發效率還是算法不能顛覆的。
去年微信的搜索改版和朋友圈熱文在試圖解決兩個問題,信息發現和內容沉淀,都是閱讀的事情。今天好看則是回到了現代人一種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成為彼此的RSS閱讀器。
“可能因為大部分的日常平淡到不值得與人分享,如今跟好朋友交流感情的方式,大多以隨時轉發看到的有趣段子和深刻小文章為主。”——某條段子
張在 12 年 3 月發布的這條『推送改變世界。因為更懶?!唬^條懶惰型搜索不靠用戶關注冷啟動不斷給用戶 push 內容的思路他在更早也曾思考過。
五.
微信其實是一個郵件,只是它快到你以為它不是。
馬化騰曾經說過這么一段往事:
原來集團有幾個不同的平臺在做移動端產品,有 QQ,還有我們的無線部門,當時是分開的。但這個先天的結構不合理,后來我們迅速把原來分散在不同部門的那些傳統手機端、PC 端的產品整合到一個部門來做。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 QQ 郵箱的團隊。我們很早接觸手機郵件,用黑莓手機,最初只給高管配。后來我們想,能不能在 QQ 郵箱開發一個軟件,讓每個員工都能很方便地使用手機郵件。于是就有了一個小分隊研發手機郵箱。幸好有這個布局,最后微信出來了,就是這個團隊做的,最先把手機端的郵件、客戶端改成微信。
微信最初就是一個郵箱。微信其實是郵件,是個快速的短郵件,只是它快到讓你以為不是郵件。有這個班底在,我們在設計和開發上的速度很快,所以很快研發出來了,張小龍帶領這個團隊,包括他本人對這個產品的把握度都非常到位,是非常好的。
六.
未來早已發生,只是在當下不均勻的分布著。
所有無目的的行為,都有一個結果在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