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西
今天清晨,針對此前被自媒體指控評論造假行為,馬蜂窩否認相關指控,并回應道:針對該文中歪曲事實的言論,和已被查證的有關組織攻擊行為,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隨即,10月20日發布直指馬蜂窩評論造假自媒體“小聲比比”創始人梓泉作出回應,稱其個人作為“小聲比比”的創始人,還有乎睿數據團隊公司,都沒有接受OTA或者馬蜂窩的潛在競品的任何贊助,沒有任何經濟上的糾紛。
同時,梓泉還表示,今晚(10.22)還將對馬蜂窩的聲明作出回應。
而昨日(10月21日)晚,公眾號“小聲比比”已發文稱馬蜂窩平臺將原文提到的點評從賬號個人主頁中刪除了,但在谷歌搜索欄還能找到,餐廳頁上的點評還能看,也能在web archive上查到。不過該文已經被“馬蜂窩”舉報為“爭議內容”無法顯示。

天下網商記者了解到,這篇文章發布一天后,周末緊急加班的馬蜂窩公關團隊沒能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他們一直在等待數據部門給數字。為了準備這個回應,數據部門跑了一天的全量數據。
馬蜂窩在聲明中回應,馬蜂窩的UGC內容數據中,游記和攻略占比78.91%,嗡嗡(旅行故事)占比7.92%,問答占比10.26%。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童中僅占比2.91 %,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帳號進行清理。
10月20日,微信公眾號“小聲比比”發布了一篇題為《估值175億的旅游獨角獸,是一座僵尸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文章。這篇文章基于乎睿數據提供的數據分析的2100萬條“真實點評”中,有1800萬條都是“通過機器人和從點評和攜程等競爭對手那里抄襲過來的”。
文章稱,作為一家主打用戶生產內容的旅游網站,馬蜂窩的2100萬條“真實點評”接近于核心資產。然而,經過數據分析,馬蜂窩上有7454個抄襲賬號,合計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上抄襲搬運了572萬條餐飲點評與1221萬條酒店點評。

刷屏的文章中列出多條“抄襲石錘”,并指出抄襲賬號自相矛盾,事件錯位,直接搬運Yelp上的英文點評的情況,一些抄襲賬號或者是公司內部員工還會經常成為馬蜂窩網站活動獎品的得主。同時,馬蜂窩點評的增長趨勢也頗為“詭異”:馬蜂窩的大部分用戶集中在周中寫點評,一到周末就呈斷崖式下跌。

同時,馬蜂窩上的用戶評價還會出現文題不符的情況。

馬蜂窩旅行網最初以大量的攻略、游記、點評等內容優勢起家,2015年發布自由行戰略后,探索出了從內容到數據再到交易的商業模式,從旅游社交平臺轉為自由交易平臺,并將APP更名為“螞蜂窩自由行”。
因此,海量垂直UGC內容帶來的大量用戶和流量是馬蜂窩向資本市場講述的故事。據官方披露的數據,馬蜂窩現有用戶量約1.2億,其2017年整體GMV近百億(主要來自自由行業務和酒店交易)。
據知情人士透露,爬蟲抓取評論內容是業內普遍的灰色操作。然而,馬蜂窩事件刷屏,是因為它在融資的一個關鍵時期,所以受到大家的關注。
2017年12月,馬蜂窩完成1.33 億美元的D 輪融資,新的投資者包括美國General Atlantic、Ocean Link、淡馬錫、元泰投資和厚樸投資,以及現有的投資者——今日資本、啟明和高瓴資本。當時,馬蜂窩CEO陳罡在一封內部信里表示,“三年后,螞蜂窩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旅游流量平臺”。

旅游攻略社區一直是一片紅海,也遭遇UGC的“變現”難,資本遇冷的窘境。馬蜂窩能從紅海殺出一條路,成為行業獨角獸,可見其商業化轉型是相對成功的。
據悉,馬蜂窩近期正希望在新一輪融資中籌集最多3億美元的融資,而馬蜂窩的估值有望定位20億至25億美元。而如今若被證實用戶UGC內容主要來自“抄襲”和抓取,必定會對此次估值產生影響。
正在進行進一步商業探索的馬蜂窩,UGC內容依然是其最重要的優勢籌碼。因此,此次被曝出“評論”作假事件,對馬蜂窩的影響不小。
不過,有觀點認為,受到這次事件影響的將不僅僅只是馬蜂窩一家企業。據相關人員介紹,旅游UGC是用戶生產內容,爬蟲抓取是比較常規的操作。
而在揭露馬蜂窩造假文章的評論中,有不少用戶留言:"新版點評直接生扒小紅書的筆記當做自己UGC內容,不到樣式抄襲連UGC都敢生搬過去。我以為這是盡人皆知。難道這消息已經被PR掉了?"、“大眾點評也是一個尿性,未開業已經有用戶吃上了,還帶圖的評論,刷的都是五星好評,到店后問老板都驚訝了說我們還沒裝修好 。所以到底是店家問題還是平臺問題 我很納悶",與此同時,作者也回應:"店家平臺都有問題,今晚文章會講。"
據了解,網頁爬蟲現在并沒有什么技術難度,而平臺的內容審核也一般以“機器+人工”方式,只限于對內容中的廣告和黃賭毒部分進行審核,并不涉及到內容是否抄襲和原創。而這一平臺的漏洞,便會被很多用戶利用以獲得更多平臺獎勵。
據第一財經報道,在線旅游行業十分看重流量和客戶轉化,高流量和樣本數據可以提升投資人和合作方的信心,因此“爬蟲”、“水軍”等一直存在。但是,數據還是表面,在線旅游企業最終還是要看平臺銷售能力。

現今,馬蜂窩與攜程、美團流量和銷售競爭異常激烈。由于現在選擇出行的消費者對現實用戶點評的接受度和信任度很高,因此點評數據常常被用于作為企業考核指標。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整個馬蜂窩UGC架構中,起初的景點游記質量與真實性最高,餐廳點評次之,酒店方面信息主要來自合作方信息共享。而在商業化發展歷程中,馬蜂窩曾發動內部員工參與點評與攻略的撰寫和創作,用以帶動后續點評內容的跟進。
據第一財經報道,馬蜂窩計劃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在海外上市。因此隨著商業化運作的進展,由于初始酒店業務,缺乏相關評論與攻略數據,初期會存在從外部抄襲的行為。而攜程、全球酒店預訂網Agoda是馬蜂窩海外酒旅方面的主要合作方,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線旅游行業流量的銷售轉化率仍然很低。而目前行業競爭的關鍵還是核心銷售能力。而在這方面,根據馬蜂窩目前依然維持運轉的合作與業務,證明其還是有一定銷售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