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蒙牛集團在香港主板成功掛牌上市,一夜之間催生了數十個“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其中,蒙牛集團的創始人牛根生更是在一夜之間身價破十億,成為炙手可熱的風云人物。
但一向信奉“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牛根生卻在不久后宣布捐出所有股份,這讓原本以為會留一部分用于孩子上學和家庭使用的妻子申淑香大為驚異。
就在同一年,曾經將牛根生掃地出門的伊利總裁鄭俊懷卻因不義之財而鋃鐺入獄,一個散盡家財聲名顯赫,一個物欲熏心淪為階下之囚。 ??
這對昔日的親密戰友、打過多年“擂臺”的歡喜冤家,在財富面前的態度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鄭俊懷似乎要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拿來,而牛根生則把本來屬于自己的財富拿了出去。
1958年,牛根生出生于呼和浩特,此時的中國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冒進運動,一方面是基礎建設投資的急劇膨脹,另一面全國各地的糧食供應卻頻頻告急。
而牛根生的到來并沒有給這個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帶來多少欣喜,相反,家里的生活變得更加窘迫,為生活所迫,父母以50塊錢的價格把牛根生賣到了養父母家。然而誰又能想到這個當時“只值50塊錢”的孩子日后會創造一個市值超過500億的商業帝國呢?

1983年,已經做了五年養牛工人的牛根生正式進入乳業工廠(伊利集團前身),而和他幾乎同時進廠的還有日后相愛相殺的老冤家鄭俊懷,只不過鄭俊懷彼時已經貴為廠長,牛根生卻不過是一個沒有人注意的洗瓶工。
當時的乳業廠狀況并不容樂觀,全廠只有七八十個工人,總資產不足50萬,還連年虧損。工廠的車間里布滿了蜘蛛網,工人們整天無精打采,磨洋工。
?鄭俊懷為改變現狀,上任伊始,就搞起了承包責任制,在全廠招聘車間主任,同時推進人事、用工、分配三項改革,實行能者上、庸者下。
牛根生就是承保責任制的積極響應者,腦子靈活、干勁十足的他很快承包下一個車間,隨后更是推出一系列創意十足的產品,伊利的雪糕很快就風靡全國,僅“苦咖啡”一個單品就創下3億元的銷售記錄。
鄭俊懷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并委以重任,到1993年奶食品廠改制成伊利時,牛根生已升任副總經理,主管冰淇淋、雪糕生產。
但好景不長,伴隨著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信的逐漸提高,鄭俊懷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在他眼里伊利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不容任何人染指。
1998年,作為伊利集團副總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身為集團高管的他在使用資源方面卻越來越不順暢,甚至連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
牛根生找到總裁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從老大哥眼神讀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識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勢岌岌可危。

接下來,牛根生一連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前兩次,鄭俊懷都說了一些挽留的話,牛根生也就收回了辭呈,但牛根生發現自己的環境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惡劣。
牛根生第三次遞交辭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會上,他將辭呈放到鄭俊懷的面前,對鄭俊懷說:“鄭大哥,如果你想讓我離開,我現在就正式辭職,至少不能因為我個人影響企業的發展。”
鄭俊懷臉色有些難看,說:“我并沒有這個意思!”牛根生說了:“那我就收回這個辭呈!”他伸手去拿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對牛根生說:“你先回避一下,我們討論后再做決定!”
牛根生一離開,很少激動的鄭俊懷突然流著淚對在座的人說:“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事隔多年后,牛根生回憶起這件事情都心如刀絞,他說:“我當時非常難受,一生當中我非常難受的有那么三次、兩次,這是其中的一次,幾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從年薪百萬的副總裁到“下崗工人”,牛根生的命運可謂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但他并沒有就此消沉下去,牛根生和當時一些從伊利出來的老同事聚在一起,決定在乳業領域另起山頭。
當時牛根生等幾個人把手里伊利的原始股票賣掉,蒙牛就這樣成立了。為籌措資金,牛根生可謂費盡心機,千辛萬苦才籌集了900萬元。
但還沒來得及高興的牛根生很快被執法人員以非法籌集為由帶走了,盡管縣長和縣委書記親自出面擔保,但銀行賬戶還是被凍結了一個多星期。屋漏偏逢連夜雨,蒙牛送出的第一車牛奶就被劫持,不僅人被抓了起來,牛奶也被倒在路上。
即便這樣,牛根生也依舊堅強的挺了過來,蒙牛也迅速發展壯大。
蒙牛成立之初,中國乳業市場已經基本被瓜分完畢,蒙牛并未急著向同行發起攻擊,而是運用事件營銷的策略,讓蒙牛獲得了極高的知名度。
1999年4月1日,西方愚人節。這一天呼和浩特市民一夜醒來,發現滿大街出現了許多頭戴“紅帽子”的廣告牌。紅底黃字的廣告語金光閃閃:“蒙牛乳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
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蒙牛是誰?從來沒聽說過,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蒙牛能有這么大能量嗎?
不知道是天有不測風云還是吉人自有天相,一個月后,當人們對這件事逐漸淡忘之際,另一件事情的發生讓蒙牛乳業一下在全國內獲得了知名度。
1999年5月1日,同樣是在一夜之間,全城的“紅帽子”廣告被人砸了個稀爛。據說這是內蒙古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暴行,一時間民眾公憤,警察偵破,媒體熱炒,砸牌事件成為當月內蒙古乃至全國的熱門事件。
盡管最后砸牌的暴徒沒有被找出來,但“蒙牛乳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口號,卻像烙印一樣,深深地砸在了人們心里。
而隨后神州五號宇宙飛船的發射,牛根生更是把事件營銷玩到極致。
在神州五號安全著陸后,舉國歡慶,蒙牛的廣告一下子占領了全國30多個城市的戶外候車廳,“蒙牛為中國航天事業加油”的廣告也出現在北京一半的公交車上。
除此之外,蒙牛還到處發布“舉起你的手,為中國航天喝彩”的廣告,這一句話把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叫了出來,道出了中國人民的心聲,也為蒙牛帶來了極大的關注度。
通過一系列的事件營銷,蒙牛真正成了中國乳業勢不可當的“猛牛”,僅用四年時間就躋身中國乳業前四強,以年平均遞增350%的速度創造了中國乳業的第一發展速度,更創造了一種品牌神話。
2004年,蒙牛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香港掛牌上市的乳業企業,牛根生可謂功成名就,但與老東家鄭俊懷相比,牛根生卻并沒有那么強的控制欲。

2006年牛根生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職務,主要精力轉移至慈善事業。2011年6月,蒙牛乳業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蒙牛創始人牛根生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正式退居二線。
根據蒙牛乳業公告,牛根生計劃擬將大部分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實現數年來之夙愿,故已辭任董事會主席,并繼續參與本集團之策略規劃。
但外界對牛根生為何離職卻各有各的看法,有人認為牛根生因為是三聚氰胺事件才離職的,有人說這不過是一場資本博弈下的游戲,在資本壓力之下,牛根生不得不辭職。
但無論如何,牛根生生于寒微,白手起家,披荊斬棘用三年的時間把蒙牛乳業打造成中國馳名商標,其魄力和魅力令人欽佩。而其以小博大以及在短時間內快速打造品牌知名度的智慧更值得廣大初創公司學習借鑒!

?版權聲明:本文為希鷗網原創內容,部分素材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作者微信:xiaoguangbest(添加時請注明公司職位姓名)。希鷗網,專注CEO人群、關注創投圈、服務創業者!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3-11-29 希鷗網發布了 《希鷗網:創業十年榮耀獎,致敬了不起的創業者》的文章
2023-11-15 希鷗網發布了 《三板斧論壇:創業的進階-中科奇勝CEO李琦將出席第九屆金鷗獎盛典》的文章
2023-11-07 希鷗網發布了 《致敬創新:Hospure赫純獲評第十一屆創新創業論壇行業影響力品牌獎 》的文章
2023-11-01 希鷗網發布了 《淺析大學生創業的雙面性》的文章
2023-11-01 希鷗網發布了 《鼎恒國際聯合創始人張舜韜登上納斯達克大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