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Crowdfunding)是這樣一種實踐,它通過向很多人募集資金的方式來為一個項目或者企業提供支持。現在,眾籌大多是通過互聯網中介來進行的,是傳統金融系統之外的一種替代金融形式。眾籌有3 種類型的參與者:項目發起人、項目投資人和眾籌平臺。
向大眾募集資金的籌款方式古已有之。最早的“眾籌”多為募捐性質,比如僧侶向信眾募集修建寺廟的資金。1884 年,為了修建美國自由女神像,新聞家約瑟夫· 普利策(Joseph Pulitzer)從12. 5 萬人那里募集了超過十萬美元的資金。現代意義的眾籌正是在新時代的技術條件下開的老樹新花。如今,眾籌已經成為正在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FinTech)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方式和覆蓋的領域都在不斷發展。
籠統地講,眾籌可以分為回報型眾籌和股權眾籌。這是一個在快速發展中的領域,有很多種細分方式。
回報型眾籌也稱為產品眾籌,是企業通過預售一種產品或服務的形式,來為業務的開展籌集資金。這種眾籌形式不需要借債或付出股權。股權眾籌的投資人通過付出資金支持換回公司的股份,通常進行股權眾籌的公司都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
眾籌作為一種互聯網金融的融資模式,具有門檻低、項目多元、注重創意等特征,相比于傳統金融渠道,眾籌的效率更高。2012 年,美國通過JOBS 法案,為眾籌掃清了法律上的障礙。目前,眾籌正在以超高的增長率不斷發展,自身的規模與日俱增,所發揮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
據Massolution 的研究報告,眾籌市場連年保持超高的增長速度:2013 年,全球眾籌市場規模為61 億美元,2014 年達到167 億美元,2015 年達到344 億美元。其中亞洲也是眾籌很活躍的一個區域,2014 年,眾籌增長320%,達到34 億美元。國產動畫電影《大圣歸來》在創作過程中,就部分采用了眾籌的方式。
傳統眾籌的缺點
在傳統的眾籌服務中,需要眾籌平臺作為可信的第三方來運作眾籌活動。目前國外較為知名的眾籌平臺有Kickstarter、Indiegogo 等,國內則有眾籌網、云等等,京東、淘寶等巨頭企業也發起了自己的眾籌平臺。
通常,項目支持者先將資金轉到眾籌平臺賬戶,當項目籌集的資金達到目標數量時,平臺將資金轉到項目發起人賬戶;當項目籌集的資金沒有達到目標數量時,表示發起項目失敗,平臺將資金返還給投資者。
在眾籌過程中,資助者需要確認他們的錢投到了項目發起者所說的目標上,而項目發起者需要確保所籌資金到賬。眾籌平臺是這個關系的中間人:它連接兩者,促進兩者建立關系,但實際上不承擔更多的受信責任,并不能保證資助者的資金被合理的使用。不管是項目發起者,還是眾籌平臺本身,他們的行為都無法做到徹底的公開透明。眾籌平臺能夠生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們的信任。這種信任是以什么為基礎的呢?細讀一下Kickstarter 的使用條款,你會發現一句令人擔憂的話:“公司不能保證用戶提供的有關他們自己、他們的活動和項目的數據、信息的真實性”。Indiegogo 在使用條款中也有類似的表述,稱“Indiegogo 對你們沒有受信責任”“Indiegogo 不保證籌資將會如項目發起者承諾的那樣使用,不保證項目發起者將會提供特別優惠,不保證項目將會達到它的目標。對于項目的質量、安全、道德性和合法性,優惠及捐助額,以及在服務平臺上發布的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Indiegogo 也不作保證。”而且,眾籌平臺作為中心化平臺的第三方,本身就存在較高的信任成本。僅僅在2015 年,國內就有43 家眾籌平臺停止運營或者倒閉。
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不可能消滅人類的失信行為,卻可以通過本身公開透明的特性,降低眾籌過程中以及后續資金使用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水平,降低人們的信任成本。由于區塊鏈可編程的特點,未來還可以在眾籌過程中內置智能合約,這樣就能真正做到資金的專款專用,讓投資人沒有后顧之憂。
另外,對于股權眾籌而言,股權的高效流通可以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和股權的價值,然而這在傳統的模式下是做不到的。
眾籌是區塊鏈技術最直觀的應用領域之一。最原始直接的方式就是以類似于比特幣的數字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在很多已經發生的數字貨幣領域的眾籌案例中,比特幣是最受歡迎的支付手段。比如以太坊2014 年就眾籌了30000 多個比特幣進行研發,當時這些比特幣的價值約合1800 萬美元。
區塊鏈眾籌的解決方案
眾籌和區塊鏈都是金融科技的組成部分,比特幣初創企業用眾籌的方式募集資金,眾籌企業采用區塊鏈技術,都是必然出現的趨勢。隨著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會有越來越多的眾籌活動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的眾籌平臺來完成。
在區塊鏈上可以發行貨幣,在不需要中央權威的情況下確定貨幣的所有權,類似地,區塊鏈還可以承載任意類型的數字資產。因此,根據每個人支付的資金的多少來發行相應的代幣是在區塊鏈上實現眾籌的方式之一。理論上代幣可以對應任何眾籌的標的,可以是某個活動的入場憑證,也可以是未來某款產品或服務的使用權,甚至可以是一個定制版的“謝謝”。當然,這種代幣最常見的形式還是作為投資某公司或產品,并獲得收益的憑證。
這種代幣同時也可以視為一種在區塊鏈上發行和流通的加密股權(Crypto- Equity),一種有別于傳統股權的投資方式。這種加密股權有多種可能,可能是公司發行的合規股權,但是不選擇傳統的股票交易所,而是以區塊鏈作為“可供選擇的交易系統”。它也可能是不代表發行方的股權,但是可以作為分紅憑證,使持有者從公司的發展中獲得收益。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依托區塊鏈技術的眾籌必然會發展出更加豐富的實現手段。
區塊鏈眾籌的優勢
區塊鏈技術將給眾籌帶來深刻的變化,它能夠使眾籌更加容易發起、管理,也能增加眾籌市場的透明度和穩定性,我們甚至可以說,區塊鏈會給眾籌創造新的標準。
①低費率:使用數字貨幣進行眾籌,可以節省交易費的支出。發起者可以拋開傳統的眾籌平臺,采用區塊鏈協議發起、管理眾籌項目,而不再需要給第三方平臺和傳統的貨幣系統支付手續費。
②容易流通:采用發行代幣的方式進行眾籌,眾籌的支持者可以快速、簡單地將代幣贖回,也可以與其他人進行交易,兌換成其他的數字貨幣,這相對于任何專有系統,都是一個顯著的優勢。
③透明的規則和審計:當投資者使用基于區塊鏈的代幣支持了你的項目,這筆支付就留下了永久不變的公開記錄,這個記錄不能被篡改,也不會因為技術原因丟失。這些資金的事后使用情況也同樣保存在一個任何人都可以獲取的公開透明的賬本中。這些特性本身就提供了傳統支付手段和事后審計所不能達到的信任水平與安全水平。
區塊鏈的優勢不僅在此,比如使用智能合約還可以保證:如果你沒有達成預定的目標,資金可以自動退回到支持者的賬戶。這些都不需要第三方提供信任,不需要給第三方支付手續費。
區塊鏈眾籌的挑戰
區塊鏈眾籌目前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進行眾籌的載體(區塊鏈)還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區塊鏈的標準并不統一,不同區塊鏈還難以互聯互通,這種割裂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區塊鏈眾籌的優勢。同時,區塊鏈眾籌本身的標準、模式也處在探索階段。
二是現實法律的支持。各國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立法與監管并不同步,但立法落后于實踐的發展是一個整體特征。現階段,我們應該積極實踐和探索,完善區塊鏈眾籌的相關標準,而最終獲得法律的支持,則是水到渠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