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或不在
人事能手就在這里,不離不棄
有問題,后臺隨時勾搭小編

環顧身邊的人,你有沒有發現那些事業有成的同事或親友,大多比你的生活要忙碌得多,玩命的多。

我們來說說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阿斌。
阿斌是一枚有為青年。30出頭時就已經把進出口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是朋友圈中第一個靠自己的能力開百萬級別寶馬的人。
他一年當中他有2/3的時間在出差在外跑客戶、跟貨,就算是那剩下的1/3就算在家,也是成天忙著工作。
我問過他:你都已經賺了那么多錢了,干嘛還那么拼?他意味深長地笑笑說:現在的我,能停下來嗎?
?
就是這樣,當你刷美劇唱約會的時候,他們可能在談生意;在你周末睡懶覺散步的時候,他們可能還在修改一個項目方案;當你在微信里天南海北水聊時,他們可能在看書。
有些人,早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卻比你玩命的多。特別是在你沉迷于怨天尤人、蹉跎時光的當下,可惡的“他們”已經大跨步邁向前,將你甩得越來越遠。
?
為什么越有資格享受的人,工作起來比你更玩命?
?
?
當一天結束時,他把成果帶回家,累得渾身酸痛,但內心卻是幸福的。在忙碌的生活中,一個人根本沒有時間感到厭煩。

?而當人類逐步發展到解放了勞動力,有了閑暇時間時,便開始花費時間思考,考量成敗得失。然后,沒完沒了的煩惱便隨之而來。
?
?如果以上還沒有辦法說服你,那么還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定理是這么說的:
“不論一個人多聰明,人類的思想,都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想一件以上的事情。情感也是一樣的。如果這一刻,你選擇了令人興奮的感受,那你就沒有空間去憂慮。”
?
丘吉爾在戰事緊張到每天得工作18小時的時候,有人問他,責任那么重大,會不會有所憂慮。他說:“我太忙了,我沒有時間去憂慮。”
普通人也是一樣的。越忙碌的人越少抱怨,反倒是閑在辦公室里,一早上看一份報紙的工作,會滋生很多煩惱和怨言。這就是人性,這就是現實。
以前做公益,認識很多有意思的人,包括Susan,一個剛從投行辭職休息的職場精英。

她在工作方面非常高要求,連來做義工都不肯放松要求。我的同事說,連發封電郵給她都要檢查很多遍,怕有拼錯的詞會覺得不好意思。
?
有一次跟她到上海出差,我們聊起她來當義工的原因,她笑笑回答:“我和我老公,因為工作需要,成天在全世界飛來飛去。我回家時他出差,待他回家我又出差,這樣長久下去不好。那總得有一個人得作出選擇,我們商量后,決定由他去對外。”
?
然而,在完全可以悠閑下來的時候,她并沒有就真的閑下來。我們常需要開會,她幾乎每天都在跟我們幾個工作人員一起討論項目進度。
?
再問及為何對公益有興趣,她沒有直接回答:“我的父親是金融行業的高管,母親是律師,從小,我的人生就已經被規劃好了。我一直想要學習社會學,但大學還是選擇了金融。”說到這兒,她頓了頓,接著又說:“不過,嘿嘿,我自己修了第二個學位,社會學。你知道,這個社會有太多可以改善的地方。我來幫忙,就是因為這件事是有意義的,值得投入時間去做。”
?
而選擇忙碌,她的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有意義。
?
那些斜杠青年在業余時間,也總是要想辦法讓生活充實起來,不斷地在學習新的事物。
?
很多長期為兒女操勞的母親,在孩子長大成人后,會非常失落,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大塊空白時間。她們只能想辦法讓生活再度忙碌起來,找到新的生活重心,才能扛過那段空白期。
?
為什么越有能力去閑下來的人們,越是選擇忙?
?
事實的真相是:忙碌的另一端,是懶惰。
?
在忙碌中偶爾休息調整,你會覺得幸福。而閑暇中突然逼你忙碌,你可能會罵娘。人就是一種很賤的生物。
?
?忙碌不是罪,而是一個有質量的生活的常態。看看那些比你牛一百倍的人,比你還忙,你還好意思在那兒偷懶嗎?
本文來源人力資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