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初國家號召“雙創”引發的一股投資創業熱,到年底逐漸進入資本寒冬期,到2016創業項目獲得融資已經變得越來越難,與創業熱同步興起的股權眾籌平臺也遇到了冷遇。
據統計數據顯示,6月,眾籌行業共新增項目7042個,全國眾籌行業共成功籌資14.97億元,較5月環比下降3.54%;7月共有14家眾籌平臺下線或鏈接失效。眾籌行業共新增項目6278個,全國眾籌行業共成功籌資13.05億元,較6月環比下降12.83%;8月,全國眾籌行業成功項目數達6724個,全國眾籌行業共成功籌資12.66億元,較7月環比下降2.99%,股權眾籌市場的增長勢頭已經大不如前。
背靠京東巨大流量支持的京東東家、36氪股權眾籌平臺、百度百眾、米籌金服、螞蟻達客、和訊眾投等互聯網巨頭或財經媒體背景的眾籌平臺近況多半不如人意,百度百眾和螞蟻達客均不過寥寥幾個項目。
僅2016年上半年,就有72家眾籌平臺倒閉,眾籌平臺的單月投資額已經連續3個月下降,對比去年的市場環境,不免讓人懷疑,眾籌的風口是否已經關閉??
但即便是在如此冷淡的市場和寒冬中的資本環境,最近也有兩家眾籌平臺獲得風投——瞄準的青年公寓的一米好地獲得了約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專注新型生活空間的多彩投數獲得千萬元融資,這兩個獲得融資的平臺都是有非常明確的特征,一方面是有非常明確的業務定位,另一方面在業務線上也擁有非常豐厚的資源,而不是僅僅充當了一個信息中介平臺。
還有一家專注于醫療大健康的股權眾籌平臺投壺網,前不久在江南1535茶館舉辦了投資人見面會,介紹說投壺網目前已經完成了5個項目的融資,融資額超過2.3億元,其中微旋基因已經成功進行了二輪融資,估值實現了從五千萬到兩億元的飛躍。
這樣的數據雖然跟大流量平臺不可同日而語,但在資本寒冬卻有著不同的意義,投壺網的秘訣就在于去年開放了國內市場,不斷的引入國內醫藥企業入駐平臺,投壺網作為一座橋梁,免費提供與投資界的對接服務
所以,與其說現在的眾籌平臺進入了倒閉潮,不如說是進入了真正的洗牌期,僅僅依托流量進行投融資信息撮合的平臺已失去了往日的風光,而那些真正對融資項目方、投資人都產生附加價值的資源整合型眾籌平臺才能在逆勢中存活下來。
在資源整合方面,聚募眾籌不僅對眾籌成功的項目做了全方位的投后服務,還利用平臺的上下游資源,幫項目方補齊他們的短板。比如幾個互聯網金融項目的第一批種子用戶都來自于聚募平臺的優質眾籌股東,如PP基金和銀多資本目前都在這些種子用戶的支持下發展勢頭良好,也已經獲利退出。
目前已獲得200萬用戶的擴散云APP在聚募眾籌不僅眾籌到了種子用戶,也籌到了100多個首席用戶體驗師;逆襲學院在拓展線下健身房的過程中,聚募為其對接了多個孵化器、寫字樓資源;其他包括下一輪融資的對接、媒體推廣資源的支持,都是聚募最常規的投后工作。
除了投后,最近這半年,聚募已經開始參與到創業項目的前期籌備,幫助早期項目整合現有資源。比如,有一家名叫瀑布科技的公司,通過與借貸寶和其他第三方征信平臺的深度合作、數據共享、對個人借款進行風險評估、為金融機構輸出風控模型。憑借聚募和領投為其對接的資源,瀑布成為當前唯一一家拿到借貸寶API接口的第三方平臺。同時,瀑布還收獲了大量的資產端資源,并在運營思路、數據變現及未來發展方向上,得到來自聚募平臺和投資人的意見,提前對未來做出規劃。另外,瀑布的技術團隊也在眾籌后得到補充,第一版產品將于近期面世。
而云p2p是聚募首次嘗試用資源孵化、賽道眾籌的方式打造的4個同賽道的互聯網金融項目,聚募還為初創團隊對接了知名公司的核心資源,從7月中旬眾籌成功到今天,已經有2個平臺上線運營——聚鑫財富已與大型國企山西襄礦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財到家,依托上市公司中奧到家龐大的線上線下物業管理規模,讓用戶以預交物業費的方式獲得理財收益。這些資源孵化的項目從一開始就站在了更高的起跑線上。
最近聚募剛剛與二維火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不僅為投后項目提供更好的服務,聚募還組織了一支大數據分析團隊,利用餐飲大數據研究餐飲行業的發展趨勢,更好地在選址、選品、定位和運營方面給予餐飲創業者更多的專業建議。?
股權眾籌還有很長的道路可以去拓寬去發展,對于創業初期的項目來說,股權眾籌仍舊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因為它融資效率高,流程透明,還能獲得眾多投資者反饋,作為一種創新的市場營銷行為,還能為項目方提供很多展示的機會。如果創業者能夠選到資源型的眾籌平臺,那么創業者還將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面對著不確定的法律環境以及孱弱的行業力量,中國式的股權眾籌隨時都有傾覆之危。我們都不愿看到“眾籌將死”悲劇發生,但是相信只有那些不符合商業發展規律的偽商業創新的消亡才有可能迎來中國式眾籌的涅槃,只有符合股權投資邏輯,建立在產業基礎上的股權眾籌才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服務產業提升投資效率,只有這樣的股權眾籌平臺才能得到長遠發展。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本文為企業投稿,企業名稱:聚募眾籌,轉載請注明來源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