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教師節當天,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發出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宣布: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際,即2019年9月10日,他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屆時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
馬云在信中說:“我們相信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培養和鍛煉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體系,才能解開企業傳承發展的難題。為此,這十年來,我們從未停止過努力和實踐”。
正是在新型合伙人機制的基礎上,阿里巴巴形成了以使命價值觀驅動的獨特文化和良將如潮的接班人體系。馬云因此認為,阿里巴巴已經“有足夠的自信和能力”迎接董事局主席的交接,這也標志著阿里巴巴完成了從依靠個人特質變成依靠組織機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業制度升級。
馬云在信中說,要繼續傳承“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偉大的使命,就需要更多馬云、數代阿里人去為之奮斗,“我們創建的新型合伙人機制,我們獨特的文化和良將如潮的人才梯隊,為公司傳承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
馬云并不是退休,他仍然是阿里巴巴000001號員工與合伙人。正如信中所表示將“繼續為阿里巴巴合伙人組織機制做努力和貢獻”,毫無疑問,馬云始終是阿里巴巴經濟體的凝聚者,始終是阿里巴巴使命、愿景、價值觀最忠實的守護者和宣導者。
馬云曾在2014年紐交所上市之際,寫了一封致投資人的信,信中重點介紹了阿里合伙人制度:
“合伙人保障的不是合伙人的利益,而是要用一套制度來保障我們的使命感,價值觀,愿景和文化。我們通過吸納新的合伙人,來平衡堅守核心信念和保持開放性,確保我們的生態系統和運營機制隨著時間和規模發展而不斷演進。”
早在2009年9月,馬云宣布包括自己在內的18位創始人集體辭去“創始人”身份,阿里巴巴將改用合伙人制度;2010年,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正式開始試運營。
所謂合伙人制度,即是由一批被稱為合伙人的人,對董事會的人選進行提名,而非按照持有股份的比例,來分配董事提名權。合伙人只能提名董事,但不能直接任命,董事的任命仍需經過股東大會投票通過。
如果股東否決了有關提名,但合伙人仍然可以繼續提名,直到董事會由合伙人提名的人選構成為止,這使公司實際上可由少數管理層掌控。合伙人的候選人要獲得四分之三以上的現任合伙人同意才能當選,入選后的合伙人并無任期,直至離職或退休為止。
所以,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實質上是將公司的核心控制權集中在馬云、蔡崇信等創始合伙人手中。
為什么阿里巴巴要堅持合伙人制度?為了解決兩大核心問題——如何掌控對公司未來的控制權,及如何在創始人不在的情況下,建立一種可以永續發展的創新文化。
阿里合伙人不同于股東、不同于董事,合伙人必須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但是在60歲時退休或在離開阿里巴巴時同時退出合伙人(永久合伙人除外),不再保有股份。
合伙人制度可以讓阿里巴巴基業長青:合伙人是平等的,他們會擯棄官僚作風和等級制度,而通過合作解決問題。
2015年5月7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基于阿里集團累積16年的人才培養和傳承機制,一批更年輕的領導者將帶領阿里集團進入下一個階段——張勇(花名:逍遙子)將接任阿里集團首席執行官(CEO),與此同時阿里一線業務總裁將均由70后擔綱。原CEO陸兆禧將出任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
阿里集團還公布了年輕管理者構成,阿里當下所有管理者中,80后管理者占比過半達到52%,70后管理者占比達45%,同時阿里集團還擁有3000名90后員工。
自2015年5月10日起,陸兆禧將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一職,出任集團董事會副主席。同時把日常管理權移交給我們培養出來的70后管理團隊的還有王堅、邵曉鋒、曾鳴和王帥。移交管理工作后,他們將全面投入到集團戰略決策委員會的建設和發展,專注于戰略,人才培養和文化建設和傳承上去。這也標志著阿里巴巴集團將會全面由70后掌控“兵權”!
2016年8月22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公告,螞蟻金服集團總裁井賢棟接替陸兆禧出任董事,自9月1日起生效。阿里巴巴表示,按照阿里合伙人退休制度,陸兆禧將擔任阿里巴巴榮譽合伙人。
同時,阿里巴巴也首度披露合伙人退休制度:合伙人的自身年齡以及在阿里巴巴集團工作的年限相加總和等于或超過60歲,可申請退休并繼續擔任阿里巴巴榮譽合伙人。
如今,張勇和井賢棟這些70后合伙人已經成為阿里的操盤者,而更年輕的人還在不斷地涌現。淘寶總裁蔣凡是個85后,在整個阿里的管理團隊中,80后占比超過一半。現在80后在整個阿里的管理團隊中占比超過一半,合伙人中也已經開始出現80后的身影。去年,兩位80后技術人才胡喜與吳澤明成為新晉合伙人,當時阿里內網最火的調侃是:90后可以開始準備了。
多年之前,通信業界“技術天才”李一男曾被視為華為接班人,任正非的“太子”。他15歲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實習時被任正非從一群人中一眼相中,受到重用,27歲就當上了華為副總裁。
然而在2000年,李一男自立門戶,創辦港灣網絡有限公司,與華為展開了長達6年的競爭。最終,這場廝殺以港灣網絡被華為收購告終,李一男回歸華為,被安排在一間透明的房間辦公,常被經過的華為員工圍觀,形同示眾。2008年李一男再度出走,儲君終成廢太子。
華為隨即進入了“總裁輪崗集體管理模式”時代,但誰都知道,華為大事小情,決于簽發人署名任正非的“紅頭文件”。而在華為新一任的董事會成員名單中,鮮為人知的梁華接替有著“華為女王”之稱的孫亞芳出任新董事長,公司CFO孟晚舟當選為副董事長,并為機關平臺運作的協調管理人。
孟晚舟是任正非的女兒,以保密身份進入華為打雜,從總機轉接和文件打印開始,低調蟄伏二十年,直到2013年,其任正非之女的身份才首次曝光。她曾在一次清華演講中談到,華為的人材觀是不拼爹不拼媽。結果這成了社交媒體上吃瓜群眾圍觀的一則新聞。
在教父級的企業家里,相比仍在一線當著大家長的任正非張瑞敏們,柳傳志算是退下來了。但遠有與孫宏斌的恩仇,近則有交班楊元慶后的江湖物議。老聯想曾號稱有郭為、朱立南、陳國棟、陳紹鵬等“18棵青松,54棵白楊”。但柳傳志以極大的希望、和同樣大的胸懷魄力將聯想集團交給楊元慶后,老人紛紛出走,基層員工軍心不穩,組織幾乎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聯想錯失移動互聯網時代,股價長期低迷,媒體甚至稱為“失去的十五年”。
李彥宏在尋找接班人的問題上一直很不順利。曾經的李明遠年少得志,被認為是欽定的百度接班人,但因反腐問題黯然下課,對李彥宏又是一次打擊。
隨著百度危機的到來,李彥宏的妻子馬東敏走向前臺,再次成為李彥宏的推動力。在2005年8月5日百度登陸納斯達克的慶功會上,李彥宏直言,百度精神里有一種勇氣,而馬東敏則是這勇氣的來源。
雖然確有助力,但馬東敏的出山也是源于無奈,相當于承認百度彼時已經無牌可打,李彥宏的心力亦到達了極限。
馬云的夫人張英同樣是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她曾經自嘲:“正當我準備在阿里大干一場的時候,馬云就一腳把我踢出了阿里。”這與其說是張英的遺憾,不如說是馬云基于阿里“良將如云”的輕松自信。
喬布斯的傳記《成為喬布斯》中記載,雖然直到2011年喬布斯一直是蘋果的CEO,但早在2004?年,他就開始考慮接班人的事了。蘋果董事會雖然一度對外表示,蘋果已有“完備的接班人計劃”,但不會公布其中細節,因為將會給競爭對手帶來“不公平的優勢”。事實證明,所謂“完備的接班人計劃”也許只是喬布斯在辭職信中的一句話:“我強烈建議,啟動接班人計劃,并任命蒂姆·庫克為蘋果CEO。”
既然是世界性難題,喬布斯在接班人問題上必然不會孤單,他的老朋友比爾-蓋茨的決定更遭。蓋茨在一次對外講話中說到“我們承諾下一任CEO對我們所愛戴的公司而言,一定會是正確時間的正確的人選”時,甚至有些激動地頓了一下,抑制住了淚水。
令蓋茨淚目的是微軟前CEO鮑爾默,這位哈佛足球隊隊長在離任之前,窩在辦公室看了一百多集《傲骨賢妻》,可見其心情的沮喪程度。鮑爾默帶領微軟前進10余年,完美錯過了業界所有風口,市值下跌一半,眼睜睜地看著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完成一個接一個的奇跡。然而,對鮑爾默打擊最為沉重的是,他的離任消息幫助微軟股票大漲了8%。
喬布斯曾經這樣評價鮑爾默:“做銷售的人經營公司,做產品的人就不再那么重要,其中很多人就失去了創造的激情。斯卡利加入后,蘋果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那是我的失誤。鮑爾默接管微軟后也是這樣。蘋果很幸運,能夠東山再起,但我認為只要鮑爾默還在掌舵,微軟就不會有什么起色。”
喬布斯應該不會忘記,他從康柏挖來的庫克,也是一位從銷售干起來的商業經理。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杜航,微信:duhang16,投稿郵箱:tougao@ctoutiao.com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