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藥智精英俱樂部主辦的“2016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暨醫藥企業研發實力百強榜發布會”上,社科院《中國醫改藍皮書》主編、前國務院醫改專家委員會委員房志武教授就中國醫改可能出現的新形勢及其對醫藥產業會產生的影響分享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1.醫藥改革趨勢
國內外醫療工作者通常用一個詞來概括中國的醫療現狀——以藥養醫。暫不論其對錯和根源,在醫改大行的今天,解決以藥養醫問題已經是首當其沖的任務了。根據對近幾年國內醫藥行業的觀察,我認為最主要的變化是“三醫聯動”方面的變化,包括醫藥分家、分級診療和支付制度。
隨著院內、門診藥物的大量流出,流入非公立醫院的銷售渠道,原本存在于各部門之間的利益障礙會逐漸化解,合法收益等問題也會得到充分解決。與此同時,廠家“to C”(針對消費者市場)的需求愈發強烈,逐漸尋求院外銷售新渠道,從而開始建設院外基礎結構。招標制度本身有它存在的道理,但也造成了較大的困難,使得企業跟公立醫院的聯系越來越困難,越難通過參加招標體系來尋求自己合理的市場回報。
院外銷售不光是零售藥店,還包括直接的to C(針對消費者市場)和PBM等形式。這些院外銷售渠道(如保險等傳統渠道)的建立會大大緩解國家的壓力,給藥政管理工作、招標工作和公立醫院的采購工作等帶來一定的便利,從而逐漸建立起一個良性的互動平衡機制。
真正的分級診療是指令患者留在社區,不必前往各大醫院看病。而社區醫生方面,需要與患者增進信任,確保每一到三個月與簽約患者見面,建立感情,從而能夠比上級專家更了解病情。在績效考評上,對醫生有更多要求,要根據所屬患者的健康指標來計算獎金,與藥品銷售完全不掛鉤,并促進慢病建檔與隨訪等公共衛生任務。但分級診療初期,社區醫療費用由誰承擔還是一個問題,仍然需要大量摸索。
我預測,5年后,社區中心會是中國藥品銷售的主戰場。現在國內已經出現了大量科技創新產物,如信息化手段、金融創新和工業自動化創新等,并產生了顛覆性的沖擊力。如果只要求社保體系承擔更多的任務和服務,甚至進行藥品行業的監管,那么就會陷入“社保泛福利化”的困局。所以需要創造靈活親善的市場機制,騰籠換鳥,給商業醫療保險機制騰出空間。
2. 醫藥行業變化
2017年,醫改已進入深水區,我希望會進入立法討論階段,從行政管理向依法治國升級,擁有完善、簡單、明確的法律層面的支持。
比如現在有很多人仍在抨擊公立醫院處方壟斷的問題,我認為我們一定要找準目標,不應該只抨擊公立醫院,而是應該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處方是患者的私有財產,立法就是要保護這些私有財產,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目前國務院已經出臺了相關文件,嚴禁醫院進行處方壟斷。其實醫療行業包括藥品行業,有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直接通俗的立法手段來實現。
第二個變化就是藥品“to C”大潮的興起,今年已經初見端倪,明年就會逐漸成型,預測到2020年會真正地形成規模。
2018年醫藥行業最主要的變化可能會有兩點,一是醫保控費的全面信息化和專業化,二是新型藥品溯源體系的建設。
國家的醫療費用近二十年來從1000多億到現在的4萬億。過度醫療、縱向定價虛高、橫向濫用和浪費這三個問題,導致國家醫保資金大量損失,這樣的局面亟需信息化和專業化來精準控費。用智能化手段把重點藥物的合理化使用的全流程抓好,尋求真正能治病的好藥,是當務之急,也是國家醫保治理的重要方向。
至于新型藥品溯源體系的建設,在監管碼使用暫時缺位的情況下,現在已經有過許多嘗試,也會給藥企的研發和流通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2019年商業醫保預計會進入高速發展期。處方管理的政策和科技手段到時會非常成熟,相信到2019年會全面突破處方壟斷。公立醫院藥品的處方會把握邊界,全面流向院外,不管是采用電子化手段直接上傳,還是采用其它形式。
2020年醫藥分家改革應該會瓜熟蒂落。門診藥品逾半數不再經公立醫院銷售。與此同時,立法逐漸成型,患者與企業的利益得到完善保障。新品種、良藥,一定會得到國家的保護和合理的商業回報。
2021年,商業醫保會成為藥品重要的付費方,有50%的藥品有望成為商業醫保來付費,那時候醫生工資改革就有望破局了。這樣,我們終于可以挑戰中國醫改的終極難題——醫療定價。我相信,經過之前的努力,很多條件會在2020年成熟,醫療定價問題有望解決,改革深入下去,順勢解決眾多利益方面的死結難題。
3.對醫藥產業的影響
美國市場在21世紀經過一系列的市場整合和變化,在醫改大潮的背景和行業標準、投資、機制三方面的推進下,催生出許多醫療服務新形式。對于互聯網、金融公司在內的許多企業來說,產生了很多商業機會。而對于中國市場而言,帶來更多的便是PBM,即兩化融合,簡而言之就是用電腦指揮機器人干活,用信息化和工業自動化的融合迎接工業4.0時代。對于中國的專業公司來說,要有醫學科學、信息科學和管理科學完善融合的專業服務模式。
我對中國處方藥改革落地有一個基本設計建議,一步步解決開藥、吃藥、賣藥、選藥和買藥的問題,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邏輯和順序,這需要處方外配、健康管理、渠道轉換、品種轉換、慢病報銷和保險這五個階段的協作和配合。
醫保發展的大趨勢包括頂層設計、產品和功能這三個層面。商業化、碎片化和四大基本功能的落實這三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醫療保險是國際公認的第一“印鈔機”行業。醫療保險建設得好,減法控費工作有人買單,藥學服務行業才能發展。
按照美國的數據,慢病占了全部醫保支出的84%,跟美國對比,在銷售渠道上我們和他們的比例恰好相反。中國醫藥產業能從國際成功經驗中借鑒到什么?
從橫向方面來看,國家的藥品費用分了幾個層次。實際需求在最底下,往上有必然的、合理的加價養醫,還有患者透支的部分。從縱向定價來看,不合理的部分和橫向濫用還有疾病失控,都會造成巨大損失,這是不合理用藥造成的疾病失控。
我認為未來10年的醫改趨勢,最重要的還是醫療保險。
過去十年,我們一直在國內實踐一個PBM項目即“全民百藥免費體系”,致力于建設中國的PBM機制。從核心來講,就是慢病處方藥的流通管理和藥事管理。
建設的第一個階段包括已經很流行和多見的醫保智能控費分析軟件。第二個階段則是患者服務模塊,慢病管理體系。目前第二階段正在建設中,預測將會對各企業和產品產生巨大的沖擊。第三個階段是全板塊三醫聯動,即醫療醫藥醫保合作為老百姓提供全面的福利保障,實現全民百藥免費體系。
中國醫藥產業變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在之后5年的時間里,有些核心的根源性問題能夠得到解決,企業能多做好藥,少做神藥,為中國的患者多一份福利,多一些幫助。祝福百姓,祝福醫改,祝福大家!
本文由火石創造記者根據由藥智精英俱樂部主辦的“2016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暨醫藥企業研發實力百強榜發布會”上嘉賓的演講內容整理而成,已經與嘉賓確認內容,不代表火石觀點,感謝藥智網在稿件確認過程中的幫助。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3-05-30 火石創造發布了 《火石創造攜產業大腦亮相工信智庫聯盟2023年年會暨新型工業化專題研討會》的文章
2023-05-30 火石創造發布了 《廣東省委統戰部考察團來訪火石創造》的文章
2022-08-25 火石創造發布了 《火石創造受邀參加“生物醫藥渤海論壇”,解讀CBIB 2.0及原料藥發展態勢》的文章
2022-08-22 火石創造發布了 《在一起,戰未來!火石創造7周年慶暨產業大腦3.0線上發布會成功舉辦》的文章
2022-08-19 火石創造發布了 《7年建全球產業數據中心,火石創造為60+城市、150+園區提供產業大腦服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