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盛的綠意點綴著天府大道
??吉泰路慢行系統
??世紀城路穿過傳統與現代
??碧翠如畫火燒堰巷
??外國游客在鐵像寺水街游玩
??古樸溫潤崇德園
??近日,成都2018年上半年“最美街道”名單出爐。評選活動歷時3個多月,參與人數超過220萬,收到有效票420萬張,18家市級部門參與評選打分,最終選出“最美街道”22條,成都高新區世紀城路(北段)及天府大道(天府四街至天府五街段)名列其中。加上去年評選出的崇德園、吉泰路、火燒堰巷、鐵像寺水街4條街道,成都高新區已有6條“最美街道”。
??成都高新區的“最美街道”美在何處?風景之外,美在老成都文脈與新天府氣質相融的風雅韻味中。崇德園里一盞茶香,飄向鐵像寺水街旁的水岸荷塘,天府大道的沸沸揚揚,隱入火燒堰巷竹林深處,傳統與現代,動感與靜謐,青春與古典,在高新街頭融合,共生出高新生活美學中的人文精神。
??初秋時節,陽光燦爛。讓我們在成都高新的街頭走一走,品味每一條“最美街道”的優雅,在老地名、新街道中,體會成都高新區動靜結合的生活味道。
??崇德園
??君子之風 尚禮崇德
??“一落民居,半彎碧水,綠樹繞岸,尚禮崇德,文化濃郁,商貿興盛,茶香飄渺。”崇德園位于肖家河畔,一排排茶桌沿河而設,綠樹成蔭、鳥雀成群。
??《崇德園記》記載:“歷史變遷、時移事異、文明積淀,仁義禮智信已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民族心理,成為我們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崇德園的建設者,以現代思維釋義五千年輝煌文化,熔多種藝術于一爐,將浩瀚中華文化濃縮于眼前。”院內茶香四溢,文化活動豐富,傳承天府文化、展現華夏精神,崇德園將被打造為成都高新區“德”文化交流、碰撞、傳承、發揚的聚集地。
??鐵像寺水街
??一種藝術氣質 一曲悠揚“藍調”
??近日,最新一批成都街頭藝人表演點位確定,成都高新區有鐵像寺水街、高新凱德天府、銀泰城等10個點位。
??其中,鐵像寺水街一直是街頭藝人固定表演點位,也是藝人們最喜歡的表演點位之一。在他們看來,鐵像寺水街的藝術氣質十分具有吸引力,與自由而熱烈的街頭藝術形式很搭。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作為首批持證上崗的街頭藝人,阿朱就曾在鐵像寺水街演出,用薩克斯管吹奏出《我心永恒》等經典名曲,為聽眾帶來了愉悅的聽覺享受。
??阿朱從藝近20年,對于演出場地很是挑剔,他認為,好的演出場所要安靜而且秩序,讓聽眾沉醉其中好好欣賞,否則,再好的表演也出不來。如同演奏家對音樂大廳的挑剔,都是為了追求最好的演出效果。
??在阿朱看來,鐵像寺水街的氣質與薩克斯管很配。他說:“水街就像一曲‘藍調’,又帶點爵士。在這樣的環境中演出,是種享受。”
??“望禪鐵像寺,樂水新天府”,禪味與水韻,成就了這條商業街的藝術氣質。史料記載: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掘地得鐵佛像,因建寺供奉,即以鐵像命名。天啟六年(1626年)及乾隆四年(1739年)乃至今日,屢次重修。
??至于水街的命名,則源于腳下這彎清水——肖家河。肖家河北起廣福橋,南至濱河路流入錦江,一路流經崇德園、錦城湖、鐵像寺水街,串聯起成都高新區的許多著名景點。
??鐵像寺水街是成都高新區的文化地標,這里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河岸邊,有“藝坊”一座,為四川傳統穿斗結構,青瓦屋面、臨水成廊,用于舉辦藝術展覽、沙龍派對。不遠處香樟樹下,有戲臺一方,川劇、清音、評書、皮影等輪換上演,戲里戲外,粉墨春秋,一喜一悲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一顰一笑一回眸,唱詞漸落,掌聲不息。
??余音繞梁處,咖啡香氣襲來,身后有咖啡館、酒吧,傳過來的鋼琴聲悠揚悅耳,腳下肖家河水緩緩流淌,叮咚作響。中西合璧、古今交匯處,這條商業街呈現出“善、禪、和、雅、味、樂”的意境,將天府文化之優雅時尚呈現在游客的面前。
??火燒堰巷
??華麗地“轉身”
??火燒堰巷位于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區,因筑堰石頭呈暗紅色,似火燒過,故名火燒堰。巷內巨木參天、綠樹掩映中曲徑通幽,于去年下半年入選成都“最美街道”。然而以前的火燒堰巷是一條臭水溝,多次斷流,污水難以排除。一到夏天,垃圾成堆。2009年芳草街街道對火燒堰進行環境提升打造,并圍繞火燒堰歷史內涵、文化傳承等,打造出綠樹成蔭、時時有花、四季有景的生態景觀廊道,形成具有川西文化特色的街區。
??從臭水溝到“最美街道”,堪稱優雅轉身。如今的門牌上,火燒堰后面加上了碧翠廊3個字,濃郁綠意盡收眼底,呈現出“鳥語花香芳草地,地靈人杰翠云廊”的美景。
??世紀城路(北段)
??探尋西蜀廊橋的古樸典雅
??世紀城路北段毗鄰成都繞城高速路外側,位于天府大道東側,緊鄰國際會展中心,北側是桂溪生態公園,東側接紅星路南延線。
??世紀城路兩邊,商業繁榮、景色秀麗,一片現代都市風光。而隱藏在其中的,還有一片富有特色的古典建筑群——西蜀廊橋。西蜀廊橋靠近國際會展中心的入口處,由十幾棟川西民居風格的獨立建筑組成,區域集會展、旅游、文化、住宅于一體。青瓦灰墻,沿河而立,在身后高大的現代建筑包圍中,并不顯得突兀,反而讓人覺得身姿出眾,古樸中透著艷麗。想要一覽川西建筑的魅力,這里是個好地方。
??走入西蜀廊橋,一場富有特色的川派建筑之旅緩緩開啟。建筑學家曾指出:“不同于北京之貴、西北之硬、嶺南之富、江南之秀,川西民居的風格是樸實飄逸的,但同時又依據川蜀地區的地形多有變化,將‘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進行了最實際的體現。”
??川西建筑講究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與環境協調,彼此相映成趣,于質感美、自然美之中,呈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川西民居的飄逸風格,表現在建筑色彩上是樸素淡雅,常以冷色調為主,雕而不畫。因此,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建筑,沒有艷麗色彩,卻以優雅的古樸之美,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游客們行走其中,仿佛穿越時光,看見“小軒窗,正梳妝”,聽到“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與古人們的詩意人生相遇。
??這里寧靜清幽,約上三五好友,泡上一杯茶,有好多“龍門陣”可以擺,閑言碎語,匯成河流,亦如身后的錦江,滾滾東流,激起浪花朵朵,喜怒哀樂都是生活。
??游客亦可以沿著世紀城路,步行至桂溪生態公園,與大自然相約。公園里姹紫嫣紅,四時花草更替,秋風吹過,秋色漸濃,公園美景為“最美街道”世紀城路又添上了幾分靚色。
??天府大道(天府四街至天府五街段)
??蓉城“第五大道”的奮斗青春
??天府大道很“年長”——“天府”二字,語出《周禮》,指代專門保管國家珍寶、庫藏的一種官吏,后來用以比喻自然條件優越、形勢險固、物產富饒之地。首次將“天府”美名冠諸四川的,來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天府大道又很“年輕”——2004年,成都市政府才批準天府大道的命名方案,如今的天府大道還在“成長”,南北延線繼續擴建中。
??天府大道的景色之美,美在筆直開闊、花天錦地,兩邊高樓鱗次櫛比,壯觀程度令人贊嘆,因此有人將它比喻為成都版的“第五大道”。天府大道與紐約第五大道的確有相似之處,同為南北走向,摩天大樓林立,金融業發達,繁華光影,日夜不息。而且,命名的方式都頗為相同,以序數詞來命名道路,一二三四,簡單明了。
??道路命名方式從歷史感過渡到實用性,體現著成都的城市發展理念。而務實、高效、奮進,正是天府大道沿線成都高新區這片熱土的精神內核。同紐約第五大道一樣,這里的人們步履矯健、惜時如金,為心中的夢想全力以赴。
??天府大道天府四街至天府五街段,是成都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核心聚集區天府軟件園,在這里的每一天,都是奮斗者的“起舞而歌”,他們以夢為馬,日夜兼程。尤其在夜里,這里的景象最是迷人,天府大道兩邊的寫字樓里燈火通明,與頭頂的星光同輝,里面的人們還在忙碌著,開會、議事、修改代碼,已成常態。“沒見過高新區的深夜,不足以談創業的人生。”這句話在園區里很流行,是每一位創客生活的真實寫照。
??奮斗者的姿態,最是優雅迷人。白天,天府大道美在繁花錦簇、車水馬龍,而夜晚的天府大道則更富魅力。軟件園外墻上時尚魅力的燈光秀讓人駐足,成都高新區推出“高新之光,錦繡成都”為主題的夜景照明提升工程,斑斕了街頭的夜色。而在醉人的霓虹深處,還有人們看不見的美,那是屬于高新奮斗者的故事,是職場“守夜人”于無聲處演繹的熱血青春。
??此時,天府大道不僅是一條街道,在高新創客們看來,更是一種精神、一種象征,因為一群人的深夜堅守,這條“最美街道”變得更美,演繹出屬于高新人生活美學的別樣風景。
??吉泰路 低碳出行 最是優雅
??吉泰路北起天府二街,南至天府五街,全長1.5公里,總用地面積約5.6公頃。去年,吉泰路被選為成都“最美街道”。吉泰路之美,美在舒適的慢行系統和迷人的景觀大道。吉泰路上有完善的綠道標識系統,適合騎行或慢跑,以此倡導市民低碳生活,綠色出行。
??“春賞櫻花漫絮,秋賞銀杏紛飛。”吉泰路上植物景觀色彩繽紛、應時而變。道路以櫻花、銀杏兩大骨干樹種,勾勒出繽紛多彩的城市綠廊,是讓人親近自然的都市生態大道。秋冬時節,一片金黃,更添詩意。行人在吉泰路上走過,與美景相伴騎行、跑步、賞景,都是樂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