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內容創作者的春天,還是寒冬?
支持者說,現在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看上去百花齊放姹紫嫣紅,似乎每個人都能成為內容創作者。各路資訊客戶端爭相進入占領市場,就連BAT也加入其中。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這個市場的競爭空前激烈,用戶的口味日漸挑剔,要做好內容創作并不容易。另外,創作者同樣還要面臨如何將內容變現的問題。
要說是春天,只怕未必。
“主要原因在于內容創作者們難以持續地創作好內容,他們最缺的是內容和挖掘內容的能力?!?a style="color:#333;" target="_blank" href="/c/12021534">云珠沙龍創始人兼CEO鄧敬韜在創頭條舉辦的“公司運營三板斧“系列活動上稱。
?
近20%的讀者認為公眾號是自己獲取資訊的首選渠道。
作為內容創作最主流的平臺,微信公眾平臺自2012年8月上線至今的4年時間,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已經增長至1500萬。2016年第一季度,微信月活躍用戶數為7.6億。
鄧敬韜介紹,如果將微信公眾號數量與月活躍用戶數做個解析,兩者的比值為1.5/76,也就意味著每76個微信用戶對應至少1個公眾號。
這也使得內容市場供求關系出現了失衡,也就是“作者太多讀者不夠用了”。
另一方面,在這1500萬個微信公眾號中,前500強每日PV占比10%-20%,而剩下的80%以上被剩下的1000多萬公眾號瓜分。如此看來,內容創作產業上已成寡頭格局。
在用戶使用公眾號的習慣已經基本養成的今天,新進的內容創作者要想培育一個新的數十萬級以上的公眾號,可以說比登天還難。
內容創業背后強大的經濟價值。內容經濟包含了“內容”和“經濟”兩個部分。
“最核心的是內容產出的挖掘能力,這個能力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內容搜集、挖掘和整理能力;二是內容要具有傳播性,即內容場景的塑造和價值觀傳遞。”鄧敬韜說。
首先是閱讀習慣改變。
受眾對態度和價值觀的需求愈發強烈,而常規化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內容需求,如果想讓人關注,想要內容更多地被讀者接受,必須了解和提供用戶喜歡的是哪些有價值的內容。
其次,消費內容背后的故事。
內容應該成為讀者理解社會、分析社會的參謀,對一些事件、社會現象進行深刻的觀察和剖析。這樣,內容創作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地體現。
其三,內容場景沉浸式的體驗。
信息傳播已經進入多媒介融合的時代,通過文字、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等網絡媒體傳播的內容和呈現效果,利用情境,沉浸,角色,氣氛,情節,節奏的設計來讓觀眾融入故事本身當中來。
最后,要打造核心競爭力。
受限于創作者的人脈和資源,大多數創作者無法提供原創的內容,挖掘和提供高質量、有價值的內容往往成為一些內容創作者的取勝之道和核心競爭力。
在如何實現內容變現上,鄧敬韜建議,內容創作者要有自己清晰的戰略以及可持續的變現渠道。內容必須埋下商業伏筆,先做好媒體再做媒介,另外,許多人內容創業平臺更多是通過廣告的方式賺錢,通過這樣的手段變現也未嘗不可。
創頭條品牌線下活動創派對之“公司運營三板斧”系列深度論壇日前走進珠三角,在廣州、深圳等地,連續舉辦了多場創業課堂。業內多名資深媒體人、CEO進行了如何玩轉新媒體、社群、網媒的專業分享,為珠三角地區上千名創客帶來了一場運營的知識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