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在成都高新區舉行
??8月16日,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以下簡稱“軟洽會”)在成都高新區舉行。連續舉辦十六屆的軟洽會已經成為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軟件服務業交流合作的大型品牌活動,也是成都建設中國軟件名城的國際化平臺之一。
??“第一次來成都是10年前,成都那時大概有500多家軟件企業。10年來,成都軟件產業規模從1000億、2000億一直增長到2017年的3000億,它的崛起,也是整個產業發展的縮影。”在軟洽會開幕式上,中欽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陳宇紅發出如此感慨。
??深度融入全球軟件產業版圖的成都,攀上3000億“高峰”后將往何處追尋?在成都天府軟件園有限公司主辦的“新時代成都軟件生態50人會議”上,天府軟件園聯合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聯合發布《成都市軟件產業生態圈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剖析了成都軟件產業現狀,并對產業未來發展與布局給出新視角。
??產業規模連續7年快速增長 去年增長率高于北京、上海
??《報告》顯示,2017年,成都市軟件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544.5億元,較上年增長17.3%。從產業規模上看,成都市軟件服務業規模體量約占全國4.8%,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5位,在全國軟件版圖上占據重要地位。從增速來看,成都軟件產業規模連續7年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2017年增長率為17.3%,高于北京13.9%、上海12.9%的增長率。
??《報告》主要撰寫者、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院長周世杰指出,目前成都軟件產業生態圈主要呈現5個特點,分別是產業規模持續增長、行業優勢基本形成、軟件人才高度匯聚、基礎設施持續領先、軟件園區的載體不斷完善。然而,其存在的產業規模偏小、扶持力度偏小,產業結構失衡、人才結構失衡,核心競爭力不足、資本市場活力不足等問題,在較大程度上制約了下一步發展。周世杰在《報告》中建議,構建軟件產業生態圈,成都可持續做好軟件人才引育工程和實施資本市場引領工程,實施軟件產業新政,加大對嵌入式軟件企業的扶持,降低企業稅負,優化軟件產業結構等。
??《報告》將“人才”作為首要建議,獲得了在場企業家的一致認可。西緯科技創始人兼CEO謝邊認為,人才和產業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產業強大了,人才吸引力自然會顯現。“不要去追逐一匹駿馬,好好地經營一片草地,等到來年春天的時候,自然就會聚集一群駿馬。”
小朋友體驗VR產品
??“南挖東拓” 整合高校資源構建人才教育新平臺
??成都軟件產業如何再攀高峰?《報告》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南挖東拓”。“按照一個軟件人才一年帶來50萬元收入計算,增加1000億元收入就要增加20萬人才,而目前作為軟件產業核心的高新南區容量有限,需要拓展發展思路。”周世杰認為,城南已有的園區和企業應深挖其產業增值點和品牌覆蓋面,不斷夯實其在軟件研發、系統集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技術優勢。
??“‘東進’給了我們很好的發展機會。”周世杰說,483平方公里的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擁有政策和空間雙重優勢,是讓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寶地”。“我建議,成都市可以依托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在川高校,聯合軟件園、領軍型軟件企業,在高新東區組建‘天府新工科產業學院’,整合高校資源構建人才教育新平臺,為成都輸送各層次軟件人才。”
??對于產業發展新機遇,風際游戲創始人、CEO張霆認為,軟件企業要勇敢“走出去”,“在國內游戲產業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國造游戲在國際市場下載了15億次,創造了26億美元的產值。”華為軟件開發云首席技術官汪盛則表示,“云化”是軟件產業當前最大的機遇。從2017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云計算在敏捷性、可擴展性、成本效益、創新和業務增長等方面的優勢后,云計算的應用正在從傳統的中小企業應用、大型企業的非關鍵業務應用,逐漸深入到大型企業的核心應用中。之后數年,云計算都會處于持續爆發期。(記者 黃啟恒 攝影 許少峰)??
??相關新聞>>>
??天府軟件園企業包攬IDG“iWorld Talent達人”大獎
? 本屆軟洽會期間,國際數據集團(IDG)組織評選了“iWorld Talent達人”大獎。該獎項旨在通過選拔,推選出數字生態圈中具有突出特色的創業先鋒,揭示出產業鏈發展為創業群體提供的無限機會。
??經過激烈評選,“iWorld Talent達人”稱號由3位來自天府軟件園的創業者獲得,分別是:成都奔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杜慶偉、成都雅魯科技有限公司的許小剛和成都曉多科技有限公司的應海量。
??作為國家級孵化器,天府軟件園不斷完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多層級孵化模式,聚焦人才、資本、社區、客戶、學院的5C培育計劃,為園區創業企業提供了精準化和定制化服務。“今后,天府軟件園將著力布局平臺戰略,以‘不一樣的平臺,不一樣的未來’的新發展理念和目標定位,實現資源的有效共享與連接,打造創新創造新極核。”成都天府軟件園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蕾說。(記者 黃啟恒)
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院長周世杰發表演講
??論壇聲音
??5G改變行業“算法” AR/VR將迎新突破
??本屆軟洽會期間,十余場高峰論壇、座談會同期舉行,來自IT全行業的知名專家、企業家結合當前最熱的5G、AR/VR等領域話題,共話行業發展新趨勢。
??5G生態 ?將是IT全行業的生態圈
??在8月17日舉行的“5G創新生態論壇”上,多位行業“大咖”分享了5G研發領域的最新進展和行業前瞻。“5G國際標準(獨立組網)發布,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總工徐菲說,在5G研發推進中,來自中國的學術文稿占32%,涉及靈活系統設計、無線基礎技術、服務化架構等各方面。
??“5G發展帶來了全新機遇。到2030年,5G對我國GDP有望實現直接貢獻3萬億元。”徐菲認為,5G時代,網絡業務已從單一領域向跨領域協同創新轉變,從面向個人向面向各行各業服務轉變,新的業務需求和特征對網絡技術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挑戰。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也非常贊同徐菲的看法。“梅特卡夫定律提出,網絡價值以用戶數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長,萬物互聯的5G時代讓人充滿想象。”黃宇紅說,目前,中國有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和11.1億的用戶接入量,這些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5G網絡相較于4G網絡整體上有十倍的提升,同時需要支持的技術更多,研發難度可想而知。”黃宇紅認為,5G機遇將改變IT行業的“算法”。5G正式商用后,將為車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的發展奠定網絡基礎,進而推動全行業快速發展。5G產業是一個開放的業態,在其中的不再只有通信企業,其他領域IT企業也應該加入進來,共同為5G研發提速。“5G跨行業融合拓展將為產業生態系統帶來革命性變化。5G時代的產業生態,將是一次IT全行業的‘狂歡’。”
??黃宇紅透露,中國移動正在積極布局5G聯合創新中心,通過5G與垂直行業融合,推進產業發展。“我們將首先在雄安、上海和成都成立三大產業研究院,并設立5G創新基金,成都研究院將主要研究5G與教育、醫療和農業三大領域的融合。”接下來,中國移動還將在北京、上海、天津、四川、香港、硅谷、瑞典等陸續設立14個開放實驗室,打造一個開源的5G生態。
??VR/AR突破瓶頸??硬件“輕量化”是破局關鍵
??在“VR/AR分論壇”上,數十位國內VR/AR領域的資深行業專家和創業者共同探討了VR/AR的現狀及破局之道,從硬件、軟件、網絡共同發力破局,成為與會嘉賓的共識。
??“在VR/AR技術不斷更新的當下,平臺和網絡運營商也迎來了‘商機’。”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副總經理楊洋分享了一組數據:目前,成都每個人使用的月平均流量達到3.6個G,其中4G流量占98.5%。為更好地應對即將到來的流量使用大潮,中國電信正在通過云VR生態建設提高網絡服務能力,并在成都高新區開通了四川第一個規模的5G示范網、打造5G創新開放實驗室并采用VR技術進行監測,作為“VR+5G”合作發展的新探索。“數字經濟浪潮下,我們愿意和大家攜手,開放合作、共筑生態、做大產業。”楊洋說。
??如何突破硬件產品和內容的發展瓶頸,一直是VR/AR技術發展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在實際應用中,VR硬件的“輕量化”是破局的關鍵點。論壇現場,影創科技集團COO胡金鑫為大家展示了一款名為“影創Action one”的VR眼鏡。跟傳統VR眼鏡不同,Action one的鏡片采用透明的玻璃材質,使用者佩戴后,既可以看到虛擬成像也可以看到現實場景,“這樣的設備可以增加使用者的場景融入感。”
??而在觀界科技首席研究員曾智看來,除了高質量的穿戴設備,對真實世界的重建也是VR/AR普及道路中很重要的技術點。“近兩年,我們研發了兩款影像機,能夠實現4K、8K的直播畫質,其中一款還可以達到360度的節目錄制。”通過硬件設備革新來突破全景視頻的局限性,不斷迭代的硬件產品,也對內容供應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內容供應者應該如何順應潮流推陳出新?在成都洋蔥頭科技創始人、CEO沈子亮看來,以內容研發為主的企業要增加與合作伙伴的互動、了解硬件設備的發展趨勢,才能更好地創作出適合在硬件上應用的產品。“其實,現在能夠真正應用VR/AR技術的領域并不多。除了航空、家居、旅游領域的合作伙伴,我們還希望能找到更多適合VR/AR技術的行業去進行深度合作、進行有助于行業發展的探索。”(記者 黃啟恒 周雪洋?攝影 許少峰)?
?
德能森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蒲完瑭
??人物對話
??人工智能、數字經濟
??將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在8月16日2018“iWorld數字世界博覽會”(以下簡稱“數博會”)開幕當天,本報記者就人工智能、數字化經濟將如何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這一話題,對話了IDG中國區副總裁張莉、德能森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蒲完瑭。
??iWorld數字世界博覽會有望永久落戶成都
??《成都高新》: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迅速發展,將為人類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張莉:人工智能在未來將是一種基礎應用技術體系,文化、體育、醫療、旅游等產業都將與人工智能走向融合,而數字經濟的背后是一個產業鏈條。我們預測,到2021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將達45萬億美元。
??《成都高新》:由IDG主辦的數博會已連續3年在成都舉行,是否有計劃將博覽會舉辦地點長期落定成都?
??張莉:連續3年在成都舉辦,數博會取得的成績我們非常認可,甚至超出預想。3年里,展會在規模、專業化、國際化和市場化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這與成都市的合作和信任密不可分,未來“iWorld數字世界博覽會”有望在成都永久落戶。
??智慧生活將解放人們的雙手
??《成都高新》:德能森在本次博覽會上展示出一個會唱歌、跳舞的智能機器人,這是德能森倡導的“打造智慧生活”的組成部分嗎?
??蒲完瑭:這是我們研發的機器人管家。在我們設想的智慧生活中,用戶可以通過一個終端實現所有智能家居的語音控制。這款機器人管家除了能實現語音控制,還會記憶用戶的個人喜好,讓用戶居家環境變得更加有趣。
??《成都高新》:德能森還規劃展示了智慧環境、智慧安防、智慧辦公等未來智慧生活場景。在您看來,借助智能手段,未來我們的生活將變成什么樣?
??蒲完瑭:隨著數字化、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未來我們的生活會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最大的優勢便是解放人的雙手。比如回家進門不再需要鑰匙或密碼,只需要簡單的人臉識別就能開鎖;而帶有智能監控的廚房,以及擁有可記錄人體睡眠數據、隨時檢測身體狀況的智能臥室等,都會讓我們未來的生活充滿科技感。(記者 何汶蔚 攝影 許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