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都有噴子,只有科技界的最活躍。
噴子的特點當然上雙重標準、斷章取義、不顧邏輯、胡說八道了。正如前幾天看到一個叫康斯坦丁的家伙在鈦媒體發稿說,喬布斯有個助手叫拉姆斯,這個家伙特別厲害,一天在實驗室里工作25個小時……
我看了以后先為拉姆斯難過了1分鐘。拉姆斯是德國工業設計師,他的理念“少,卻更好”影響了包括蘋果在內的一大波設計師,影響了工業設計的走向。但是他從來沒有成為喬布斯的助手——拉姆斯在60年代就已經成名,而那時候喬布斯還是個學齡前兒童。至于1932年出生的拉姆斯,在80多歲高齡的時候,怎樣還能在實驗室里,一天工作“25個小時”,我只能說,現在的噴子素質下降得太快了。
1、你懂什么叫創新嗎?
創新這個商業詞匯轉為大眾詞匯以后,明顯就變了味道。創新是為了賺錢嗎?創新是為了銷量嗎?創新是為了“顛覆”嗎?
如果你沒有一個長期的愿景,“創新”就會變成胡作非為。錘子好多地方好特別,好有創新,但是,這些東西就和你“創新”了一個三角形的眼鏡片一樣,全世界就你一個,但是并沒有什么卵用。錘子的創新也并沒有什么卵用。
創新是為了解決問題,創新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而非結果。創新性的解決了問題,讓產品更好用,這就是目的。很多人還一定要看到這個過程體現在產品中,還要看起來“驚爆”,對于一個快消品而言,這種噴子是不是有點太做作了?
我們從掛面到方便面,從袋裝到杯裝碗裝,沒有看到誰因為某年缺乏創新而拒絕食用。我們買車買房也不會因為沒有顛覆性創新而放棄不買。而智能手機行業,整個行業不斷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但依然沒能滿足大家的胃口。
請問,你們難道不就是想要個更好用的手機嗎?這個行業不是每年都在生產更好的手機嗎?當你們在噴這個行業沒有創新力的時候,你們到底想要噴什么?
2、誤讀是對創新最大的掩護
我依稀記得,在剛推出iPod、iPhone的時候,媒體對蘋果的冷嘲熱諷。也正是這些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讓蘋果的創新有了最大的掩護。當蘋果完成布局之后,被媒體誤導的后來者才發現失去了機會。
相反,這些年以來,只要是跟著蘋果步伐前進的,都賺得盆滿缽滿。谷歌和三星不用說了,就連配件商也都因為蘋果的緣故,改變了江湖座次。
也因此,蘋果成為了噴子的目標。噴子要噴就得有靶子,但誰紅噴誰總歸是沒錯了。不過,除了產品問題以外,蘋果對于其他的都沒有回應,為什么?
因為被業界誤讀,是對創新最大的掩護。過去,大家都不信蘋果做手機能成,給了蘋果幾年最好的時光。而現在呢?聽說蘋果要在下一代用雙攝像頭,立刻有企業跟進,宣稱是業界第一;聽聞蘋果要推出智能手表,也出現了多家“第一”;智能電視、智能家居也無不如此。
回到創新的話題上來,大家都說沒有創新了,最大的好處是“祛魅”蘋果。這會再次給蘋果創新發展的空間。但是,我也發現,商人嘴上說不要,身體倒是蠻誠實的。比如3.5mm耳機插孔,眼看著就要墻倒眾人推;相信最近傳聞的陶瓷外殼,也會有企業迅速跟上,然后說自己才是第一,蘋果只是“抄襲”。
3、iPhone7有哪些創新?
OK,好吧,嗯,蘋果沒都告訴你。但是要實現防水,需不需要創新?要雙攝像頭取得更好的效果,需不需要創新?把使用時間延長一小時,需不需要創新?讓芯片運行速度比兩年前提高一倍,需不需要創新?把內置存儲容量提高一倍價格不變,需不需要創新?把單聲道變成立體聲,需不需要創新?可以讓App通話享受電話同等待遇,需不需要創新?無線耳機,沒有創新能不能做到現在這樣?……不多說了,我不想給iPhone7做廣告,沒錢。
創新不是拿出一個大招,砸暈世界,現在很多人緬懷的喬布斯時代,當時質疑聲浪比現在大多了。噴子們根本不知道當時的具體情況,或者為了噴現在,必須把過去捧高高。
但是,對蘋果而言,他們樂見其成不是嗎?因為你們噴的和產品無關,而用戶們看看這個世界上各個品牌的手機,依然選擇去買一臺iPhone 7或者依然去買Note7。
有人買單的新產品,難道本身不就是最大的創新嗎?
好了,寫完了,你們噴吧。
創頭條(Ctoutiao.com)獨家稿件,作者蘇的風,投稿郵箱:ganhuo@startup-partner.com。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