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只有第一排?
創業者沒有第二排
這并非一句聳人聽聞的傳言,這是事實。
9月17日,由亞杰匯舉辦的“新創業路上的搖滾——第一屆創投圈音樂節”在北京科學大學運動館舉辦。
在最后的謝幕環節中,出現了這樣有趣的一幕,九支創投人戰隊和一支創投媒體人戰隊按次序上臺謝幕,他們在舞臺后段排成兩隊,并將要有序的走向臺前,就在不到十米的前進途中,兩排隊伍自動的變成了一排,整個舞臺的前沿以夸張的長度蔓延出一條人群線,落在后面的僅有寥寥數人。
這并非彩排過程中本有的安排,只是在最終的表演時刻,大部分的創業者自發地在暗涌的“競爭”中達成了這樣一個微妙的均衡。

你可以在正常比賽中嗅到這樣“較勁”的意味,他們甚至都豪不隱藏這樣的心思,盡管在參賽之前的口徑更多是“玩音樂”,但毫無疑問,作為“非職業玩家”,他們已經玩的足夠認真了。
在候場室, 一支戰隊不到中午就開始進入一遍又一遍的排練,從一個動作到一個節拍,不厭其煩的重復,重復,直到上臺表演前二十分鐘才停止,這種幾近嚴苛的態度也恰好的符合了他們的細分行業特征——這是一只由教育創業者組成的樂隊。

一瓶消滅了四分之一的白酒瓶放在樂隊的登場區,一支樂隊在上臺前喝了一些壯膽,他們貼了紋身,并且在第二首歌的結尾撕掉了身上的衣服。在這之前,這支樂隊在候場區的走廊上打趣的表示,看到別人彩排的表現,不撕一撕衣服是不行了。
頒獎結束后,在最終全體致謝的環節前,一支樂隊的幾名成員依靠在墻壁上,相較于之前的活躍,顯得有些沮喪。這支樂隊的剛剛呈現了一次讓人印象深刻的表演,有改編,有和聲,有街舞solo,但并非是最終獲獎的樂隊,這個結局對于他們而言,似乎有些意外。?
最終的獎項只有兩個,但是對于九支創投圈團隊而言,獲得最后的榮耀似乎是一件必行之事。

“winner takes all”,這就是創投圈游戲的規則。這一點,已經不用贅述,一起起合并案例只給予了創業者一個選擇:第一或者出局。第二尚有累卵之危,遑論第三、第四。?
這是時代賦予創業者的一次煎熬或者幸運,它能夠讓你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從十幾人的小團隊迅速走完傳統企業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走完的路,但是,它也剝奪了所有“小確幸”的可能——這種幸運是傳統中小企業曾經享受過的,這些企業有空間,也有能力在時代洪流中博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地位,這種空間讓這些企業可以在數十年的時間中,以相對穩定的態勢存在下去。
而在創業圈,這樣的經歷已經像童話一樣難尋,資本鋪天蓋地的吹過來,又鋪天蓋地的吹歸去,一湖春水被攪動出風浪,最后干脆變成“激流勇進”。 在風口中,創業者被吹起,又被吹落,在他們之中,只有少數的人能到達最終的“應許之地”,踏實的落在某個山巔,而大部分的人都鎩羽而歸,盡管他們曾經已經上升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
或許,正是在這一前提下,對于創業者來說,第一排不是最好的選擇,而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