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合健康的實驗員們在進行抗癌藥物研發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上映讓抗癌藥的話題再次成為熱議焦點。一段時間以來,“救命藥”是否買得到、能否用得起也成為百姓關注的問題。自今年5月1日起,我國實施進口抗癌藥品“零關稅”政策已滿百日。3個多月來,多地多部門多措并舉,通過醫保準入談判、省級抗癌藥專項集中采購、加快境外新藥審批流程、納入醫保等舉措,力促患者買得到、用得起“救命藥”。
??政策出臺后,藥品降價了嗎?患者有什么感受?在進口抗癌藥品“零關稅”實施百日之時,本報推出抗癌藥降價情況調查,對成都高新區抗癌藥降價及各方推進進口抗癌藥品“零關稅”實施情況進行多點探訪,與大家一起看看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后,患者得到了怎樣的實惠。
??變化
??18種高價抗癌藥納入新醫保藥品目錄
??患者可享受藥價“雙重利好”
? 日前,記者聯系到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段萍。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腫瘤治療的醫生,段萍表示,“零關稅”讓部分進口抗癌藥品價格下降,抗癌藥品價格總體呈現降低趨勢,這種變化其實從去年就已經出現,醫生、患者感受都較為明顯。
??去年,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的通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將36種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范圍的通知》和《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執行<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和36種國家談判藥品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成都市人社局將36種國家談判藥納入醫保,并規定了不同藥品的醫保支付比例,也就是說,患者能夠享受到藥品談判價與醫保報銷的雙福利。
??“以前購買使用貝伐珠單抗,每支要花5000多元,一個月的治療費用就需要30000元左右。”患者王女士告訴記者,貝伐珠單抗不僅降了價,還被納入醫保,報銷后的價格大約是每支600元,一個月花費3596元,減輕了不少負擔。段萍也以乳腺癌靶向藥曲妥珠單抗為例作了介紹:“2016年國內市場價格為每單位約24500元,而在談判后,曲妥珠單抗每單位為約7600元,降幅約為69%,醫保報銷后,患者最少只需支付每單位2200元左右,實際花費不足原來的10%。”
??“省上的招標采購周期通常為1-2年。合同期內,醫院的采購價格并不會發生變化。國家醫保局要求前期進行國家藥品談判的12家企業對藥品價格進行重新測算,經過財稅專家復核后,已與企業就調整后的醫保支付標準或掛網采購價格簽署了補充協議。”有本土制藥企業分析,稅收政策調整反映到終端價格有一定的滯后性,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進口藥品普遍存在數個月的存貨,這部分藥品并沒有受到降稅政策的影響,價格會與之前保持一致,且這部分藥品庫存銷售完畢仍需一定周期。所以從目前情況看,雖然抗癌藥價格整體下調,但要看到價格顯著變化,預計要6個月甚至一年后。
??8月1日,《四川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8版)》正式執行,目錄中包含了國家談判藥36種。“納入醫保藥品目錄的這36種國家談判藥均為高價藥品。”成都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醫保管理中心主任劉江濤介紹,36種國家談判藥中,有18種抗癌藥,包括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硼替佐米、來那度胺等需求較多的藥,涉及肺癌、胃癌、乳腺癌、結直腸癌、淋巴瘤、骨髓瘤等癌種的治療。
??高價抗癌藥納入醫保有助于為居民緩解高昂治療費用帶來的壓力,記者了解到,針對醫保目錄外的獨家抗癌藥,國家醫保局已啟動2018年準入專項談判工作,將療效明確、臨床必需的新藥、好藥,通過談判以合理價格及時納入醫保目錄范圍,目前正與企業確認談判意愿。同時,國家醫保局還稱,專家提出的擬談判藥品均為治療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所必需的藥品,覆蓋了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腎細胞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癌、多發性骨髓瘤等多個癌種,談判工作預計9月底前完成。
??市場
??“零關稅”讓患者買得起 提高國內藥企創新研發能力更關鍵
??據統計,2012年-2016年,中國抗腫瘤市場由603億元增長至110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5%,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可達1447億元,未來10年的市場空間依然很大。隨著政府進口藥價談判能力的提升,降稅、醫保政策等方面的調控,以及國內企業自身研發能力的提升,未來抗癌藥物將走向大眾化,癌癥患者人人都用得起藥或將成為一種趨勢。
??“作為醫生,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讓患者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好的療效。”段萍表示,有部分居民認為“貴等于好”,所以會認為進口抗癌藥物一定要比國產的好,這是一種認識誤區。實際上,藥物價格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目前大部分進口藥品為原研藥,而國產藥物多為仿制藥,但仿制藥在上市前都會做非劣效性研究,確保仿制藥的作用不會劣于原研藥。臨床上也能看到,進口藥和國產藥的藥效差別并不大。“但是從患者角度出發,‘零關稅’政策施行后,進口藥的價格降低,甚至有可能與國產藥價格持平,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會更傾向于進口藥。”
??在成都高新區本土企業成都泰合健康集團總裁胡遠洋看來,進口抗癌藥“零關稅”政策實施后,雖然短期內國內抗癌藥市場不會有大變化,但部分之前未在國內銷售的抗癌藥將很快進入國內市場,對國內藥企生產的抗癌藥必然會產生沖擊。一段時間后,進口抗癌藥將會占據更大的國內市場,對國內創新藥、仿制藥企業都將形成很大挑戰,企業都必須拿出真本事,才不會被市場淘汰。就目前的中國市場來看,要讓癌癥患者都用上質優價廉的抗癌藥物,還需要多方聯動。國內患者要及時用上好藥、新藥,又要減輕經濟負擔,提高國產藥創新能力和水平是關鍵。此外,大范圍引進惡性癌、長期性疾病用藥品種,嚴格控制流通環節藥品加價行為,增加社保用藥報銷品種等也是實現減輕患者治療巨大負擔的重要環節。
??胡遠洋的看法也得到了成都金瑞基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瑞基業生物”)董事長賴新天的認同。目前,金瑞基業生物自主創新研發的針對實體瘤的抗癌藥物已進入一期臨床階段。“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對癌癥患者來說是一大利好,但對國內創新藥、仿制藥企業來說沖擊不小。”賴新天說,隨著“零關稅”的實施,國內仿制藥企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大大削弱,大家應加快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步伐,趁著國外進口抗癌藥還未大舉進入國內市場,占據市場先機。
??“國內抗癌藥市場格局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仍會以進口藥為主,但隨著國家政策層面的鼓勵,以及新藥研發企業的持續傾注,這個時間正在縮短。”成都海創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元偉說,抗癌藥“零關稅”的實施,免的是稅、降的是藥價,利好的是行業。當前中國很多抗癌藥生產企業仍在起步階段,國際創新成果第一時間進入到國內市場,在帶來沖擊的同時,全行業也都意識到提高國內藥企創新研發能力的關鍵性,它將加速國內藥企仿制藥推出的速度、加強國內藥企自主創新產品的研發,促進我國醫藥創新水平的提高。“我們期待國內仿制藥、創新藥在抗癌藥市場中占據的份額越來越大,這也是我們當下正在堅持做的事情,并將一直做下去。”(記者 曹凘源 何汶蔚 攝影 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