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肝”的幾個搭檔,不僅都來自藝術院校——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而且還是關系甚好的高中同學。大學畢業后,幾個小伙伴也“順理成章”地沒有去找一份安穩的工作,而是一起合伙成立了一個工作室。
但光憑對產品制作的熱情并不能幫他們找到好的增長模式。2014年3月,機緣巧合下,“小心肝”團隊遇到了他們的孵化方動力傳播。基于雙方在多次業務合作后取得的信任,甘海彬和他的小伙伴們成了該傳播公司的一個獨立部門,及現在的獨立公司。
以視頻產品為方向,這個小團隊進行了多輪嘗試,從類“胥渡吧”模式的配音秀產品“一剪你就笑”,到大網劇產品《囧兄槑弟》等,再到視頻綜藝節目《喋喋不羞》等…... 盡管單品成績都還不錯,但并沒有取得大的突破。
直到向親子類短視頻產品“小心肝”的轉型。
甘海彬把這次轉型稱為自己的最后一搏,“因為花了公司太多錢,都沒見成效,這次必須背水一戰了”。
這一戰的結果,讓他覺得很欣慰。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小心肝”短視頻全網視頻播放總量已經超過1.7億,最火的視頻“般若菠蘿飯”僅秒拍的播放量早已超過2000萬,與目前最火的美食視頻“日食記”相當,但在親子領域已經做了到了第一。
據了解,“小心肝”短視頻整個品牌針對的是-1到10歲寶寶的媽媽,Slogan是“為媽咪分享優質生活”。目前推出的產品包括“小心肝食刻”、“小心肝日記”、“小心肝食譜”,及教育類短視頻產品“三思”等,主要針對6個月到2歲寶寶的媽媽。接下來將有全系列產品相繼推出,目前已經完成了相當部分產品的拍攝。
一、新做爸爸給他帶來靈感,在移動端做起親子短視頻矩陣
甘海彬坦言,相較其他短視頻項目,“小心肝”勝在精準的定位,及將陣地主要集中在移動端的分發策略。“親子+移動端+短視頻+社群。”甘海彬說。
甘海彬稱,這種定位的形成,其實也得益于此前多次失敗的教訓。科班出身的他們思維太固化了,目標一直是做網劇。所以當時做了“一剪你就笑”、“囧兄槑弟”、“喋喋不羞”等幾個項目,雖然制作在同級別的視頻中已是精良,數據反饋卻未達預期。就此,“小心肝”甚至停下腳步,內部討論和反思了近兩個月時間。
他們意識到,光有產品力還不行,還必須要有明確定位、長遠發展規劃、產品思維、運營思維,及商業模式的思考等。
恰好這時,甘海彬的孩子出生了,這也給團隊帶來了靈感。“小心肝”團隊調查發現,親子類短視頻的市場很大,尤其是“食”,還沒有一個成形的競爭對手出現。于是,“親子領域的美食視頻”成了“小心肝”第一階段的定位。甘海彬說,“用戶垂直、精準,意味著‘參與感’更容易產生,也就更容易獲取用戶。”摔過跤的“小心肝”團隊又緊貼移動互聯網趨勢,把主要的分發渠道鎖定在了“移動端”,繼而延伸出了“短視頻”的定位。
“我們觀察了很多同類短視頻產品,他們更偏向于媒體或者自媒體,第一個目標就是粉絲,且盈利模式也更偏向于廣告。”甘海彬說,他們目前更多的關注是全網移動端播放量,而不光是微信。
盡管如此,從2016年7月15日上線到現在,“小心肝”微信粉絲也已經將近10萬了,預計在今年年底,可以達30萬。
甘海彬直言,“秒拍和美拍”是短視頻的主戰場,微博、頭條等也是重要渠道,還有就是“網紅”親子母嬰社區如寶寶樹、小時光等,及美食類推廣渠道下廚房、美食杰等。
二、有人情味的產品范兒吸引了不少合作意向,但“小心肝”暫時只想安靜做產品
之前內容創業的經歷也讓“小心肝”團隊更加確信“人群”的重要性,于是在前期的準備階段,他們不僅在完善和儲備短視頻內容,還將剩下的精力全部放在了“社區”的建立上。
據甘海彬介紹,在等待產品上線的那段時間,運營人員就已經打進了3000+百人以上的媽媽群(微信群)。產品上線后則依靠“小心肝”的內容將新用戶拉進來做自己的粉絲陣列,目前已經形成了20+獨立的五百人以上活躍媽媽群(微信群)。
“媽媽們很愿意將我們的產品分享出去,更愿意讓自己參與到我們產品的生產和運營各個環節。”甘海彬說,與粉絲增長相比,他們更注重與媽媽們的互動,聽取他們對產品的建議,讓他們參與到每個環節中來。“比如,我們現在很多食譜就是媽媽提供的,接下來還有系列的視頻由媽媽作為主演來參與拍攝。”甘海彬希望,“小心肝”能從“向媽媽們分享美好生活”,同時成為一個“媽媽們分享美好生活”的平臺。
當說起“小心肝”如何做優質內容,最讓甘海彬“如數家珍”的就是其獨有的“劇情”。“小心肝”視頻以家庭生活為主題,利用溫馨畫面、生活點滴、音樂以及營養食譜,陪伴年輕父母與寶寶成長。尤其是,里面做飯的主角是“爸爸”的角色。
甘海彬說,從技術上來說,我們本來就是專業做視頻的,包括音樂,我們自己對質量上的把控就非常嚴格。而從劇情上說,我們是希望用戶可以通過短視頻學到一些東西的,有些是做飯的技巧,有些則是情感上的。因為我們也是專業編劇出身,這也是我們所擅長的。
在談到商業變現的問題時,甘海彬表示,目前商業變現不是”小心肝“思考的首要問題。
他透露,目前每天都有一些品牌商后臺找他們,想要商業合作,甚至國內主流視頻網站的兩個都找過我們,提出投資加資源的合作意向。
“但我們認為這一階段,最重要的還是把產品踏踏實實地做好,商業合作上會很謹慎。”甘海彬說。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琥珀,微信:weimic,聯系請戳:chenhongwei@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