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里沒有共享空間的難題,有的僅僅是情緒對辦公場地產生的超能反應。
1936年,查理·卓別林自導自演了經典電影《摩登時代》,展現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迫于生計的工人在流水線上日趨麻木,最后瀕臨精神崩潰的慘狀。
80年后的2016年,大城市里收入尚可的你我,已不用為溫飽惶惶不可終日,但依然在城市的快節奏面前感到由衷的疲累:深夜靠在最后一班地鐵的欄桿上的加班狗,空洞的眼神同那年扭動扳手的卓別林,實也別無二致。
好在社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我們也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宣泄口……
于是有了彩虹樂團受人追捧的《感覺身體被掏空》,有了在朋友圈刷了屏的“逃離北上廣”,也有了夢想加這樣的“辦公情緒展”——一個讓你和自己的情緒面對面的互動展覽。
作為目前全北京布局密度最高的聯合辦公空間品牌,夢想加辦這次展覽在累哥看來是非常的自然:在過去的一年里,他們見證了近百家大大小小公司的喜怒哀樂,也深刻體會到了辦公體驗對于辦公情緒和辦公效率的巨大影響。適逢夢想+ACE新空間開幕,他們玩兒出了這么一個“辦公情緒互動體驗展”,同所有人分享自己作為親歷者和見證者的日常。
為什么要辦這樣的展覽呢?——或許是在演化“工作情緒的歷史”。
和大多數展覽不一樣,這場活動的重點是從“我的講述”轉移到了“你的體驗”上。通過關注催生情緒波動的辦公空間,解構從辦公環境到辦公體驗再到辦公情緒的演化過程,去偽存真地還原普通人的工作日常,并探尋理想工作環境的面貌。
?
(暖心的海洋球)
參與者很容易在心理題庫、無名嗨小游戲、黑白映像展區中拾回自己的辦公記憶,在滿滿一房的海洋球、賣萌治愈的薩摩耶、色彩斑斕的潑彩墻中釋放自己;而后,經歷兩種不同情感波動的人聚合在一起,在上下午兩場KOL的共享中尋求共感——“原來不止我一個人”。
這種共感最終都會來到一個問題上:如何更好地疏導辦公情緒?誰能讓我們1/3的時間更加美好?
用科技智能給空間場景插上翅膀 發揮更大共享價值
這時,主辦方再用一場媒體戰略發布會進行最好的釋義,把這一重任許給“智能”,許給被稱之為“OaaS”(辦公即服務)體系。這一系統由空間設計、智能辦公系統、社群運營三大產品組成的,空間設計將辦公空間按使用場景重構;智能辦公系統將人與空間資源、辦公資源相連接;社群運營將空間中的人連接為社群,將辦公室從單一性質的物理空間升級成為復合性質的服務。
而這一切的完善,會刺激共享空間的價值增大。
調控辦公頻率,與空間輕松交互
在這里,你可以切換自己輕度(社交辦公,需要社區聚合滿足社交需要)、中度(流動辦公,部分依賴辦公設施)、重度(日常辦公,需要保證穩定和私密性)三種不同的辦公模式,獲得相對應的使用權限,與空間發生必要且輕松的直接交互,而減少人力、物力的冗余及不便。
你不用再和冗余的行政人員糾纏,就一個客人的來訪、一個可運作的會議室、甚至是一臺安全可靠的打印機掰扯。你可以在負面情緒產生之時,就找到舒適的區域和有效的方式排解,不讓它們再次發酵。你的需求,在自己尚未發覺時,就被數據揭示給社區運營人員,因標簽而立體,因立體而可感,因可感而得以精確滿足。
而這一切,因為一組有趣的數據而顯得真實可信:從開業至今,用微信掃開夢想加大門的人次達到50.5萬次,空間中27.5%的外區用于共享開放辦公資源,社區經理曾用48個標簽定義一位“夢想加”居民,為常常需要面試、又關心孩子成長的她提供符合她需要的面試室和親子室。
“人們有不同情緒的時候,你會知道為什么他會有不同的情緒,我怎么樣通過空間的改善,通過服務的改善帶來他不同的變化。以更豐富的角度了解一個人。并準確定義他和他的需求,這些就是我們想做的。”夢想加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王曉魯如是說。
目前,夢想加的版圖已覆蓋北京望京、雍和宮、百子灣、建國門、回龍觀等多個商業區域,在751ACE空間正式后,與北京龍湖合作的長楹天街一展空間、朝外MEN空間、和平里東街等新空間也將陸續開放。屆時,夢想加將完成商業綜合體、文化創意園區、城市更新空間等多個業態的整體布局。而媒體工位和夢想加會員的推出也能使更多人享受OaaS帶來的福利,讓更多職場人無負擔地輕松上陣。
關于夢想加
夢想加是一家專注于科技辦公體驗的聯合辦公空間品牌,由溫夢飛、王曉魯、李文磊三人共同創立于2015年5月。夢想加致力于通過輸出“OaaS(Office asaservice,辦公即服務)”體系,利用空間設計、智能空間管理以及社區運營產品,打造舒適、高效、開放的企業辦公服務體驗。夢想加目前在北京雍和宮、百子灣、中關村、望京、國貿等地區運營有十余個聯合辦公空間。預計截至2016年底,夢想加將全面運營面積近40000平米的16個空間,6000個工位。
本文為投稿文章,作者第二阿累 (微信公眾號:第二阿累),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投稿郵箱ganhuo@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