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向來直言不諱的郭德綱曬出了德云社的家譜,對外發聲要清理門戶,清理誰呢?
“另有曾用云字藝名者二人”,也就是曾經的徒弟——曹云金和何云偉。這兩個的罪名還挺重,在郭德綱看來,他們就是欺天滅祖、吃里扒外。
這曹云金一看,我迫于生計自立門戶,也沒打著德云社的招牌,如今連藝名也要奪回,太欺人太甚了,于是毅然拋下昔日的師徒情誼,發文反擊“是時候,也該做個了結了”。
大概是自小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雙方爭論的重點也離不開宗法規則,都在爭搶道德制高點。

▲曹云金發長微博歷數郭德綱七宗罪
但奇怪的是,10年前,德云社就已經注冊成為一家企業,全稱叫“北京德云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就是說,如今的郭德綱就是一個企業領導,而所謂的“叛徒”曹云金頂多算是出去自立門戶的離職員工。
那么按理來說,全球蛙眾創學院導師認為這事就跟道德無關,究其根本,這就是前老板和前員工之間的糾紛。
馬云不就總結了一個真理嘛,員工想走,無非出自兩個原因,一錢沒給到位,二心委屈了。
按照曹云金的自述,在德云社被無故禁演,心委屈了,最后迫于生計才出走,符合了以上說的兩個原因,所以離開也就合情合理了。
以前郭德綱在被問到“如何看待這些出走的人”時,他嘆氣說:含淚祝福吧。
但如今對于曹云金的態度卻生硬了起來,大概更多是因為他是所有出走的弟子中干得最出色的。
這是一種典型的老板思想:我可以原諒員工的出走,但絕不接受他們成為我的對手,甚至看不慣他們越來越好,這是對老板權威的挑戰,更是對公司的打擊。
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很多老板待員工如初戀,奈何員工卻虐我千百遍。
但如果簡單地以道德的眼光審視員工的離職行為,將其拉入黑名單,實際上對公司沒任何好處可言。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很被老板看好,負責的也是公司里很賺錢的項目。可以說,前景大好。
但有一天,年輕人突然對老板說:我想離開去創業。于是老板放他走。
兩年后,他已經是一個成功創業者,這時,老板找上門,向他拋出橄欖枝,希望他帶著他的成果回來一起發展。
年輕人感動于老板的不計前嫌,思慮再三,決定回歸。
后來,年輕人為公司帶來飛快增長的業績,創造了行業的輝煌。
這個年輕人就是口碑網的創始人李治國,也是阿里巴巴第46號員工,那個不計前嫌的老板就是馬云。
你看,老板與前員工其實是可以實現共贏的。
如今,人才流動頻繁已成為一種常態,越有能力的人越留不住,既然掌控不了他們的身體,就要學會籠絡他們的心。
事實上,當你和員工結束了雇傭關系,不會是game over,你們還可以是聯盟關系。
熟悉阿里的人,一定知道“前橙會”,這是黏度很高、規模很大的阿里離職員工群,他們活動頻繁,他們雖然離開了阿里,但骨子里還是阿里系的人,對阿里來說,他們是敵后的外援。這是一種超前的意識,為離職員工建立聯絡網,當他們離職時,真誠地邀請他們加入“后援團”。
其次再來談條件。
你必須明白,聯盟關系得以成立,感情是基礎,利益互惠才是根本。要想從前員工身上獲得收益,公司需要向他們提供真實收益作為回報。
比如,微軟為前員工提供“測試版”軟件的提前試用權。這樣一來,熟悉微軟的前員工們可以提供更有價值更為實際的意見,前員工也深感備受信任,加深了雙方依賴感。
同時,微軟也向他們開放了白名單,他們的產品將享受最高為90%的微軟公司商店折扣。
最后,加強現員工和前員工的聯系。
阿里在職的高管也會參加“前橙會”的活動,互相交流,了解他們對阿里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如果他們有需要投資的項目,阿里也會優先考慮投資。
在這個創業的大好時代,作為老板必須有容忍員工出走的大度,因為有能力的人野心不會小,要籠絡住脫韁的“野馬”,得有耐心。
當企業把“前員工”當成客戶去維護的時候,“后續服務”做好了,才有可能把“前員工”變成后援,甚至變回員工。(來源網絡,全球蛙眾創學院整理)
本文來源:
http://www.quanqiuwa.com/index.php?m=Home&c=Index&a=xi&i=huodong&id=77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