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新生態論壇暨深圳黑馬會周年慶典”上,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李立新分享了自己的投資心得,以及資本寒冬下創業者應該調整的三件事。

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李立新
在李立新看來,資本寒冬的出現是因為前兩年的創業投資太熱了,熱得有點不對,而不是現在不對,現在也許不叫寒冬,應該叫低谷。
對于低谷,李立新分享了幾個體會。第一,要調整現金流,不管是處于對公司戰略、估值的考慮還是別的,都是圍繞現金流。所以創業者一開始的商業模式還是要“to VC”,因為如果沒有現金流,toB toC 的商業模式和所有的設想都將實現不了。其次,還要掌握溝通技巧,否則很難成功。
第二,要調整節奏,在今天這個周期的谷底之下,該慢的時候就應該慢,要有靈活性。
第三,要調整目標,目標要定得現實。創業者可以先解決一個現實問題,以此來建立自己的壁壘。
最后,李立新表示,其實不只是創業者壓力大會焦慮,投資人也一樣?!拔覀冊敢飧蠹曳窒硪粋€心態,就是不服輸,但是可以輸?!?/p>
以下為演講實錄:
這個首先很高興看到華潤潤加速跟黑馬在一起了,在這里我也祝福他們能在深圳這片熱土上可以開花結果。我是一個老深圳,我是很早從北京來到深圳,從90年代初來的,那是深圳第二波創業熱潮的時候。之前其實有個詞叫北漂,現在突然聽到新的詞叫南漂,不僅僅是各行各業,律師、醫生等,而且最近新的熱點都選擇深圳這片熱土,都很有激情地來創業。我確實有很多心得來跟大家分享,不僅僅是投資,因為我原來也是做創業的。
首先我簡單介紹北極光,相信在創業界和投資界大家都知道北極光。我們是美元和人民幣基金,加起來一共超過15億美金100多億人民幣吧。我們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就是早期和技術,包括技術類和模式創新。
第一為什么是早期,我們不會做中晚期的事,因為做早期是苦活累活,是農民做的,我們是從培育種子開始,一直慢慢培育,這個過程也很有樂趣,這也是我們的信念和理念,這個過程肯定要求資本回報。第二為什么是技術,技術可以帶來壁壘,壁壘可以帶來長期的競爭力,我們說得接地氣就是有毛利率。任何一個商業的競爭都是非常激烈的,一個企業從創業到最終能成功,算是并購退出,能做到一定的行業壁壘,包括IPO,沒有7 8年是做不成的,時間是比較長的。那么你能夠從這里面,維持一個很強的毛利,從我們看企業的項目來說,技術是很重要的因素。
而從模式來說,重要的是人。第一看的是團隊是不是很獨特,包括商業模式的設計,管理理念等,同時還有執行力。從我個人的體會來講,現在似乎有一些模式創新類的項目在降溫,而技術驅動的項目在升溫,這還是比較明顯,我想各位創業者也能感受到這一點。說到干貨,我其實挺難受的,我們參加各種活動都要求我要講干貨,我的干貨都被擠光了,沒辦法,我還是要說一句寒冬的問題。因為我來之前來說,我從創業去找錢,到坐到桌子的對面去做投資人,然后參加董事會,幫公司做決策,這種不同角色的轉化對周期的變化感觸還是很深?,F在都在談資本寒冬,媒體朋友圈都在刷屏,我想還是要說,重要的事說三遍,多說幾遍也無所謂。
說到投資人度假,我剛從美國回來,但在十多天里我開了二十多個會。事實上就像剛才講的,對寒冬的定義,我不認為是寒冬,原因是我們做投資我們要去募資,也有我們的周期,你會發現有很多錢,而且國內的投資人都是被受到教育的,包括各級政府對雙創的支持,包括潤加速這種社會的機構都在鼓勵創業,那背后肯定有大量的資金在。那為什么會有資本寒冬呢?我的理解是前兩年太熱了,熱得有點不對了,不是現在不對,是前兩年不對,現在可能不叫寒冬,可以叫低谷。

首先我們覺得不那么性感的項目,我們就不怎么去看不怎么去投了,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去做行業研究,做專家訪談,去深度了解這些東西,從這個角度對創業者來說確實是一個低谷。那怎么去面對這個低谷,我有幾個體會。第一就是要調整,首先是現金流這個方面,我想每個投資人跟創業者都在談現金流,我自己對現金流也是深有體會,因為我自己從90年代開始創業,那時候沒聽說過什么VC,也沒有任何投資,那個時候就是一個叢林時代,自己找到什么機會就去賺。那個時候就感觸最深的就是,我們一直想做研發,做產品,然后用產品去撬開一個市場,那個時候剛從學校出來,還有很大的理想性,那時發現在現金流面前你不得不低頭,因為有可能明天就沒工資發了,后天公司就散伙了。那時候是徹夜難眠,很難受,而且滿肚子的故事也沒人可以講,那時候沒有投資人,現在開會一半都是投資人,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要絞盡腦汁去想現金流的問題,怎樣才可以掙到錢。后來我把公司賣了,然后做了管理,收購了一個上市公司,然后做了上市公司的CEO ,這個公司就很有錢,那時對做投資的各種考慮,對戰略的考慮,包括你上市以后對市值的考慮的時候,方方面面的考慮還是圍繞現金流。所有從我自身的體會來說,我覺得現金流真的很重要。利潤相對來說不那么重要,因為利潤可以用財務政策來做調整的,我不是說做假賬,大家不要誤會,就是財務政策可以決定你的利潤水平,但是現金流是實打實的。因此大家原來說我們的商業模式是to b to c “to VC”,那我要跟大家說,我作為投資人,作為VC,你一開始還是要“to VC”,不然你哪來的錢,你一開始沒有現金流,你的toB toC 的商業模式,你的所有設想都實現不了,所以這都是折服于現金流的考慮。你的估值要調整,你的所有策略,你的用人,你的工資都是折服于現金流這個要素。所以你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謂回歸商業本質,收入的快速慢速都是圍繞現金流的想法。說到拿VC的錢,大家也看到,今天在臺上分享的前面幾個很成功的黑馬會員,他們都很能講,都很懂得溝通技巧。我們碰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創業者,在中國創業,你沒有很強的溝通能力的話,特別是對你的消費者,你的下游,沒有很好的溝通能力,你就很難成功,這也不叫技巧,只是一個方法。
第二個要調整的就是節奏,速度,原來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講的是快魚吃慢魚,不是大魚吃小魚,但是在今天這個周期的谷底之下,你要調整你的節奏,該慢的時候你就要慢,要有靈活性。在我看來,因為我看的更多是硬件或者技術類的東西,我所喜歡的領域和公司基本上都是沒有快速成長的。所以還是要遵循商業的基本規則,所以就是節奏在滿足現金流的情況下,你的戰略和策略要調整。
第三,我覺得就是目標,目標要定得現實,就是你們的估值投后按估值一個億就行(借用王首富的話),先實現這個目標,成為獨角獸就以后再說。我覺得比較有意義的就是希望創業者先解決一個問題,以此來建立自己的壁壘,在眾多的創業者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你先解決一個現實的問題,我覺得一開始考試你不用一上來就要考99或者100,你先考個80分也不錯,所以就是要調整自己的目標。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話就是,也希望創業者可以理解,其實不僅僅是創業者壓力很大,有時候內心很焦慮,我們非常理解,我有這個經歷,同時作為投資人我們也有這樣的壓力和焦慮,但是我們愿意跟大家分享一個心態,就是不服輸,但是可以輸。祝大家好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