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開始云十周年慶暨新品發布會上,開始云創始人柏春林發表了主題為“十年,仍然是一個開始”的演講,分享了其十年的創業歷程以及對企業內容管理的思考與解讀。
以下為演講實錄,略有刪減。
大家好,首先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過來參加開始云十周年大會!尤其想要感謝的是今天來到現場的我們的客戶,讓我們有機會參與到你們的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當中,這個過程既幫助了你們,同時也成長了我們自己,謝謝!
滿懷希望,“開始”創業
很多朋友問我,“開始”這個名字你怎么想到的?2006年,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小后生,23歲,當時就想要給公司起一個大家容易記住的名字,同時又是積極向上的,所以我們取了給自己帶來很大希望感的名字“開始”。也有朋友說我們logo看起來很好玩,像是一個逗號。事實上,所有符號里面最能夠表示舊事物結束,新事物開始的,在我們看來就是逗號。逗號中間的一個圓圈,是一個句號,表示上一階段結束了,我們又要新的開始。我們當時也是考慮到要簡潔、要容易被記住,同時又能夠跟我們“開始”這個名字貼合,所以設計了這樣的logo。
?“開始”這個名字伴隨我們走過了十年,它的英文名字是KASS,翻譯過來是知識、積累和共享系統。這里面聽起來好像是一個知識管理的領域,沒錯!我最初之所以創立這個公司,確實跟知識管理分不開。
創業維艱,但是理想要堅持
2003年,我從中南大學計算機學院本科畢業,幸運地考入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念碩士,我碩士研究的方向就是企業知識管理。主要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去探索知識密集型的企業,如何提升知識能力。放眼國外,我們發現,像西門子這一類的公司,他們已經建立了有效的知識管理體系,其中既有軟件工具平臺也有配套的管理措施。我們試圖推進國內公司的知識管理能力,嘗試研發了一套知識管理系統。正是在這套系統的落地實踐過程中,我看到當時中國的絕大部分企業實際上還停留在信息化建設的初級階段,知識管理當時雖然在學術界很火,但在企業里很難落地。
知識管理里面有顯性知識、隱性知識。通俗地說顯性知識可以把它寫出來,形成文檔,存放在電腦上,我可以把文檔分享給別人。隱性知識說不出來,寫不出來,我只能夠手把手的教你,或者要你自己去體會,企業對隱性知識想管但沒招。顯性知識相比較而言就好管得多,是一個一個的知識文檔。比如說項目的文件,是具象化的企業知識,所以我發現企業實際上更需要文檔管理,有些信息化建設走在前面的企業已經提出了明確需求,需要搭建一個文檔管理平臺了。我想幫企業解決這個問題。所以2006年畢業的時候,我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選擇一個大公司積累工作經驗,而是選擇了創業,切入點就是企業文檔管理。?

(圖一)
圖一是2006年我們剛開始創業時候住的辦公室,四個工位,當時我每天都對著墻寫代碼,生活工作都在這里。2006年6月份在這里開始我們的創業之旅,到8月份的時候第一個產品開發出來(企業文件共享的平臺),這不僅是我們的第一個產品,也是整個中國文檔管理行業的第一個產品,其實我們是這個行業的第一家企業。9月份我們就簽了第一個客戶,很快很幸運,也很驚險,如果不簽這個客戶,到10月份我們資金鏈就很有可能斷了,因為我們只有3萬塊錢創業。
簽下的第一個客戶叫佳訊飛鴻,是做鐵路電器控制信息化的。那個時候青藏鐵路還沒有通車,我們的第一套產品就已經賣到青藏鐵路上去了,幫助青藏鐵路建設做整體的信息控制化方案。青藏鐵路配套有視頻監控系統,當時需要一個平臺專門來查看視頻回看。簽單的頭一天晚上我還在上海,客戶在北京,我寫代碼寫到四點,第二天7、8點趕火車火速前往北京簽單。
創業確實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從06年到現在,新老員工進進出出,現在還有兩個創始合伙人跟我在一起,這非常不容易。
事實上,2006年我從學校出來的時侯,起跑線還可以,中國最好的學校最好的專業,當時我好幾個同學畢業第一年就拿到了100萬的年薪。但是我創業,我都不知道我是哪一年開始給自己發工資的。
好幾次,我父母都在勸我,你干脆不要干了,你同學在外面打工也挺好的,你要不也試一試?其實我差點就放棄了,但每當我想要放棄的時候我就去跑馬拉松,所以從09年開始,每一年上海的馬拉松我都跑。我跑了很多次馬拉松,也正是因為這樣一份堅持,把我們的CEO給吸引過來了,還有我們其他核心的骨干。當你吸引過來一個人的時候,實際上來的是一群人,這就是堅持的力量。有句話是那么說的,你越堅持越幸運!?
十年專注企業文件管理領域
過去十年,我們一直專注在企業文件管理領域,我們積累的最多的就是我們對客戶的、對行業的理解,這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比如今天有幸邀請過來的國標委,就是我們的典型客戶,他們好幾個系統是基于我們系統去構建的,利用我們的文件管理系統統一管理企業文件。我們另外一個典型客戶叫西子奧的斯,2008年買我們的系統,到現在每年都給我們付年費,我們的服務他們非常滿意,已經給他們服務了八年。他的基本應用場景是這樣的,他們制造電梯,會產生很多設計圖紙,設計圖紙走他們內部的電子審批系統,審批完之后要自動地把文件放到KASS(我們的產品)這邊歸檔、使用。通過KASS文檔管理系統,把設計部門和生產部門之間拉通了。再比如說牧羊集團,他們是做大機電的,也是一家幾千人的上市公司。他們有很多機械設備的設計圖紙,這些文件需要積累沉淀下來。我們就幫他做了這件事情,將文件集中存檔管理。中廣測也是我們的典型客戶,他們幫客戶做測試分析,出報告,他們的測試員需要把報告的紙質檔歸檔起來,把電子檔發給客戶,而我們的系統就很好地幫助他們做好了文檔分類管理。
實際上客戶并不一定要把系統所有功能都用上,這不一定是好事。現在我們遵從“少就是多”的年代,也許你的產品功能非常多,但并不一定都適用于客戶。到底什么才是一個好產品?實際上最適合客戶使用的就是最好的產品。如果客戶只使用你產品里面的一部分功能就可以滿足它最核心的需求,那么其他的功能就可以都停掉,就讓客戶看到使用最高頻的功能就可以了,這樣對用戶來說他的使用負擔很低,使用門檻很低,可以很方便地使這個項目落地,上線成功。
我們也有一些失敗的案例,這些案例中我們發現,最大的問題在于做內容管理系統很難落地。我剛才舉的那幾個例子都很順利的落地,是因為他們的應用場景很明確。而為什么有一些其他客戶那里很難以落地呢?很多企業拿內容管理系統做內容通用存放的平臺,不像ERP、OA系統這些生產型的業務系統,它們天生就是有數據的。內容管理系統上面則是沒有數據來源的,如果用戶不往內容管理系統里面放文件的話,他就沒有數據來源。所以找到數據來源,確保有數據留下,非常關鍵。

(圖二)
如果沒有數據來源,就像上面這個池塘一樣,沒有人往這個池塘里面放水、放魚苗,這個池塘久而久之就臭了,用戶想從里面撈魚已經撈不到了。但有了內容來源,這個內容肯定要往下接業務應用。
內容來自于具體的應用場景,需要員工行為操作產生內容,通過技術程序把數據抓取過來,這樣內容來源有保障,有很清晰的業務使用場景,才可以很自然而然地落地成功。有些客戶確確實實自己沒有想明白,我們也沒有替他把這件事情想明白,所以導致內容管理系統懸在半空中,上面不接數據源,下面不接業務應用。
文件的價值在于被使用
我們想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推出第5代我們的系統。現在的KASS系統是第4代的系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在思考文件的本質是什么,它怎么樣給企業帶來價值?文件不像石油這些東西,文件是越用越有的,使用的次數越多它的價值越大,所以我們要聚焦在怎么樣讓文件使用好。?

(圖三)
什么叫使用好?企業里面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情況下用到合適的文件,那就是使用好了。怎么樣做到這一點呢?文件的使用有它的特性,因為文件是一個非常高頻操作的資源,所以用戶使用文件的時候往往對工具性的要求很高。同時因為文件對于企業來說,它具有財富性,它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所以它有管理性的要求。這個管理性的要求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客戶那里,往往它的場景不一樣,管理需求也很不一樣。
順勢而為,重新定義文件使用方式?

(圖五)
最后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句話,重新定義企業文件的使用方式,這句話就變得非常的清晰,它不再是口號,它可以落地。怎么落地?第一數據全部上云,第二上云之后我們緊貼著用戶的業務去使用這些內容,我們在用戶使用這些內容當中幫助用戶在每一個使用環節做智能化,微創新。
當文件全部上傳之后,你想用文件,第一個想到的是開始云的時候,你的使用方式肯定會被重新定義。當我們重新定義好了企業使用文件的方式以后,我們就想我們是不是可以幫企業把整個辦公這件事情都可以智能化呢?實際上我們的使命就是要把最先進的這些技術,這些應用引入到2B的領域來,幫企業提升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這件事情又夠我們走下一個十年,所以,現在依然是一個開始。
謝謝大家!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